2008春 歐洲印象 17 德國 科隆
2008年5月5日星期一第十一天
今天從荷蘭阿姆斯特丹去德國科隆(Cologne)。歐洲國家間邊境感不強,就像自由行走般輕鬆自如過了邊境。
位於德國西部的科隆是德國萊茵地區重要的經濟貿易和文化交流中心,也是德國各城市間主要的交通樞紐之一。二千多年曆史的科隆是德國著名的古城。大約公元50年,羅馬人征服了科隆的日耳曼人。從那時起科隆成了古羅馬帝國的邊疆重鎮。
科隆曆史離不開二件大事。一是科隆大教堂的重建。聖經記載,東方三博士見證了耶穌基督誕生的神跡。十二世紀時,科隆大主教將原存放於米蘭大教堂的三博士遺骨移居於科隆教堂,由此引來四麵八方前來拜見的信徒。科隆原有的老教堂已無法容納如此眾多的朝聖者,重建科隆大教堂的呼籲於1248年付諸實踐。由於大教堂工程實在太複雜浩大,教堂建築斷斷續續持續六百年才最終得以完成。遺憾的是,科隆人千辛萬苦嘔心瀝血建起的大教堂開放還不到百年,便趕上二次世界大戰。這便是科隆曆史上的第二件大事:戰爭對科隆城市慘絕人寰的蹂躪。二次大戰中,整個城市遭到三萬五千多噸炸彈的襲擊,三分之二的城市建築被夷為平地。科隆大教堂也曾被十多枚重型炸彈擊中,可大教堂宛若一個堅強不屈的鬥士始終毅然威立,孤獨地守望著腳下的斷壁殘垣。不管你信不信神,大教堂死裏逃生的奇跡讓人震驚和敬畏。
11點左右進入科隆市區。導遊在車上已有介紹,“來德國豈能錯過當地美食,科隆豬蹄(Schweinehaxen)香酥軟糯名揚歐洲,科隆啤酒(Kölsch)純手工釀造,味道獨特久喝不醉。一般人來一二十杯沒有問題。”
德國豬蹄餐館在科隆大教堂附近,據說是家百年老店。門臉不大,忘了記下餐館大名。怕午餐高潮時人多久等,中午十一點一刻我們已進餐館入坐。
由於導遊事先已預定人數,約十來分鍾,酒和菜就先後上桌。
與平時喝的紮啤不同,科隆啤酒倒在細長玻璃杯裏。淡黃色的液體在細瘦的杯子裏冒泡泡,據說這種杯子能讓酒味保持更久。
啤酒聞上去一股悠悠清香,喝起來清涼爽淡,口感不錯。
介紹說,科隆豬蹄有二種烹飪方法。一是烤製豬蹄。先在豬蹄上抹鹽胡椒和酒醃製數小時,再撒上切碎蒜末和香草入烤箱燒烤。豬蹄外焦裏嫩鹹香酥脆。另一種烹飪法是水煮。把豬蹄放在各種調味料湯中煮熟,然後把外皮烤得金黃酥脆。
我們點了水煮蹄,脆皮包著豬蹄裏滑嫩的肉,一口咬下去,酥脆軟糯多重滋味一並釋放。蘸上蜂蜜和芥末,味道確實鮮美。
大口吃肉大杯喝酒,眾人皆為瀟灑豪邁狀。
豬蹄太大,加上香腸土豆,滿滿一大盤。“嘴大喉嚨小”,一桌吃客幾乎無人將整個蹄子消滅盡。兩人點一份就夠。
吃飽喝足,一路散步去科隆大教堂。
科隆大教堂,這座炸不倒的神奇建築,是歐洲第二大哥特式教堂。占地約八千平方米,可容納2萬多人。教堂最高處達157.3米,位列世界第三高的教堂,1996年被列為世界文化遺產。
科隆大教堂被譽為歐洲哥特式教堂的典範。代表至高無上神的尖狀設計滲透在教堂每個角落。教堂正麵三座高大的尖狀拱門,尖形門楣上排著鍍金塑像,懷抱基督的聖母瑪利亞立於門中心支柱上。尖形長窗上布滿馬賽克裝飾。教堂頂部那兩座高聳入雲的尖塔已然成為科隆城市的名片。教堂內部很有特色,尖拱長廊掛著漂亮的管風琴,著名的東方三博士聖龕金碧輝煌,教堂頂部的聖彼得鍾巨大無比。因受空氣中二氧化碳和酸雨常年累月的侵蝕,教堂外部的石灰岩變得黑黢黢的,科隆人不斷地為外牆做清洗整修。
我們走到久聞大名的萊茵河河畔。萊茵河全長一千二百多公裏,發源於瑞士阿爾卑斯山區,冰雪融化後的清澈山水,形成綿綿不斷的河水。萊茵河流經列支敦士登、奧地利、德國、法國,最終在荷蘭匯入北海。萊茵河像母親乳汁般滋養著沿河畔的土地,孕育出歐洲獨特的一方文化。
五月的萊茵河畔,河水優雅恬靜,空氣和煦清爽。沿河一片片綠地。石磚鋪地,四五層高的樓房掩映在蒼翠綠色中,一派歲月靜好。
一座現代化鐵橋橫跨萊茵河,她就是科隆重要的交通樞紐霍亨索倫橋(Hohenzollernbrücke)。大鐵橋建於1907年,以德意誌帝國統治者霍亨索倫為名。三個座鋼鐵拱橋支撐寬敞的橋麵。橋中間通車,橋兩側是自行車道和人行道。二戰中德軍在撤退時炸毀了霍亨索倫橋。
不打仗了,戰後重建的霍亨索倫橋沾染了和平歲月的美好浪漫。橋兩側人行道護欄密密麻麻掛滿五彩許願鎖。愛情橋成為她新的名字。
午時二點,我們離開科隆,來去匆匆,名副其實的印象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