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樂玉子

雲遊四方,一路風塵。雲煙人生若白駒過隙。隨心所欲地塗鴉乃人生之夢。靜心賞音樂練瑜伽玩博客走世界,也是一種修煉。

申明:本博客所有博文皆為原創,本人保留著作權。禁止一切商業化轉載及盜用行為。
個人資料
快樂玉子 (熱門博主)
  • 博客訪問:
正文

2008春 歐洲印象 5 威尼斯

(2023-08-18 19:12:05) 下一個

2008 歐洲印象 5 威尼斯

2008427日星期日第三天 威尼斯 

維羅納開車約一個半小時,威尼斯到了。

威尼斯是世界上最受歡迎的旅遊目的地之一。世界上唯一的一座水上城市,一座奢華富有絢麗迷人的海濱城市。一座在電影電視小說戲劇一再被選為地域背景的城市。莎士比亞以這座城市創造的戲劇《威尼斯商人》,讓這座城市留下了不朽形象。未曾來過威尼斯,她的身影已無數次出現在我的想像中。

想像成真的時刻就在眼前,我們正在威尼斯水上遊船上欣賞威尼斯大運河的絢麗風彩。

一片茫茫的水,水邊一座接一座的宮殿豪宅和教堂像電影的慢鏡頭一般,在眼前緩緩移動。導遊有聲有色地為我們講述威尼斯的前世今生。

威尼斯位於亞德裏亞海一處封閉海灣形成的瀉湖之上。大大小小一百多座島嶼,數百多條運河和橋梁,將島與島連接成了城市。大約5世紀時,威尼斯居民被蠻族入侵,被迫遷至瀉湖區,故主島以威尼斯為名。曆史上她曾是一座孤島,直至19世紀後才陸續建大橋架鐵路與陸地相接。威尼斯島仍然以運河水道為主要交通樞紐,以船為交通運輸工具,故為全歐洲全大的無汽車城。

前方是聖索非亞宮因其用鍍金裝飾外牆,又被稱作黃金宮,她是運河邊最美麗的宮殿之一。導遊指向前方那座金燦燦的建築,繼續她的故事。

從中世紀一直延續至文藝複興後期,那五六百年堪稱威尼斯的黃金時代。威尼斯的經濟發展一步步達到登峰造極的境界。那段時期說她為世界軸心也不算誇張。作為世界重要港口,絲綢,糧食和香料源源不斷匯集與此。威尼斯成為世界金融貿易和海運的中心,達官貴人富豪商賈紛至遝來。不計其數的金銀財寶堆出了讓世人矚目的威尼斯建築瑰寶,如聖馬克大教堂,如在你眼前大圓頂的安康聖母教堂,如以貴族家族命名的庇薩尼宮、格拉西宮、和福斯卡裏宮等,建築雕塑繪畫,吸引了四麵八方蜂擁而至的著名藝術家。

也許你們會奇怪,幾百年前還沒有鋼筋水泥,威尼斯人如何在水上建造如此龐大的宮殿建築?來,一起往下看。看一看我們的水下森林。

導遊介紹,威尼斯建築的地基靠得是粗大堅硬彼此相依的木樁。木頭刷了漆,加上在水下處於無氧氣狀態,故經久不腐。木樁上覆蓋厚厚的木板。然後壘石頭搭水上部分。由於用作地基的木材需求量太大,威尼斯人幾乎砍了意大利北部的整個森林。

遊船在威尼斯大運河邊的藝術長廊裏巡遊,每座建築都是一幅絢麗精彩的畫,畫影在波光粼粼的水麵閃動。那宮殿那倩影營造出無以倫比的美。

下船後,地陪直接帶我們去玻璃作坊去參觀。威尼斯玻璃製造曆史悠久。數百年前,威尼斯人發明了在製作玻璃時添加微量稀有金屬的秘密,故其玻璃水晶製品色彩華麗永不褪色。此製作工藝乃威尼斯獨門秘籍,一旦成為玻璃製作工匠,終身不得離開威尼斯。威尼斯的玻璃水晶製品乃歐洲皇宮貴族之奢侈品,有一定收藏價值。它們隻限於威尼斯本地銷售,價格略貴但質量保證。經地陪一番忽悠,便有遊客心動。我對地陪刻意推銷玻璃產品的行為沒好感,故我沒買。買的人很快就知道上當了。旅遊中,若不是行家裏手,千萬別輕易購買所謂的收藏品。

直奔聖馬可廣場(Piazza San Marco ),一個被拿破侖稱為歐洲最美的客廳的廣場。這裏是威尼斯政治宗教和傳統文化節日的活動中心。

聖馬克廣場呈長方形。一係列建築物圍運河而立。麵對河水的總督宮 Palazzo Ducale)初修建於公元810年,被大火燒毀後,再建於14世紀,又名道奇宮。巨大宮殿曾為威尼斯共和國行政長官總督的居所,亦是當年的政府機關和法院。如今道奇宮與昔日的監獄和歎息橋共同構成威尼斯博物館。

總督宮對麵是行政官邸大樓。三座不同時期建成的豪華建築相連。大樓底層的拱廊下,一個個商店咖啡店好不熱鬧。

看見那家名為花神咖啡館嗎?她是意大利最古老的咖啡館之一,她曾是貴族、商人,夢想家、文學家和藝術家,熱衷聚集之地。據說這裏的咖啡味道醇香氣濃鬱。一杯在手,便令人流連忘返。

與聖馬克大教堂相鄰的聖馬可圖書館(Biblioteca Marciana)是意大利最早的一座公共圖書館。威尼斯文藝複興全盛時期的重要建築,被當時著名的建築師們譽為自古至今最豐富、最華麗的建築

又見意大利古色古香的鍾表。她不像與現代鍾表以12個小時劃分,而是標注為24格,以十二星座為分區,日月星辰為表針,是不是很有趣?

當然廣場上最亮麗的是聖馬可大教堂。大教堂興建於9世紀,用來存放《馬可福音》作者聖馬可的遺骸,大教堂被大火燒毀後重建於11世紀,並隨著威尼斯的經濟繁榮而不斷修改完善。西方藝術發展各個時期,如古希臘羅馬、拜占庭、哥特式、和文藝複興的藝術風格都在這裏留下痕跡。聖馬克大教堂是最負盛名的基督教教堂之一,曆史上第四次十字軍東征由此集結出發,可見當年聖馬可大教堂在教徒心中的重要地位。

教堂的平麵采用十字架結構。教堂上半部的拱頂呈拜占庭風格。大教堂內部穹頂由八千多平米的金色馬賽克壁畫裝飾。教堂四壁從上到下金光閃閃。聖馬可石棺放置於教堂內的金色祭壇。金黃色光彩籠罩著整個教堂,故有金色教堂之稱。

教堂別出心裁地記錄著有關聖馬克的故事。從君士坦堡運回聖馬可遺體遺體到達威尼斯最後的審判聖馬可的禮讚聖馬可運入聖馬可教堂五個重要事件,在大教堂的五座拱門上的裝飾畫中得以生動形象的表現。

幾經沉浮的聖馬可大教堂的鍾樓,曾於20世紀初倒塌,後來鍾樓按原樣重建。無論教堂還是鍾樓,以及聖馬克廣場上的宮殿,都是威尼斯曆史最有力的見證,他們無言地向遊人訴說著威尼斯人曾經擁有的舉世無敵的富裕驕傲和輝煌 

聖馬可大教堂免費開放,很想欣賞一下教堂內部的美麗,但排隊人太多,隻是在門口朝裏看了一眼。

聖馬克廣場人頭攢動,眾多鴿子們也來湊熱鬧,爭相搶食遊客撒落地上的麵包和玉米碎粒。

從大教堂往向前走一點,便看見連接總督宮法院與監獄兩座建築物的著名的歎息橋(Ponte dei Sospiri)。據說當年罪大惡極的罪犯們在法庭宣判後,經由歎息橋押送往監獄。罪人在橋窗上最後一撇城市風景,不禁悲從中來而深深歎息。橋因而得此名。

眼前,橋上遊人如織。據說情人在橋上一吻,就能相愛到永遠。故拍照人特多,不湊熱鬧了,我們去坐貢多拉(Gondola)。

導遊說,貢多拉是威尼斯的象征。船兒彎彎,兩頭高中間低,如威尼斯總督的大官帽。我感覺它也像中國古時的大元寶。木船純手工製作,船身油漆和船內座椅製作得精美考究。古時貢多拉代表船主身份,越是有錢其船之裝飾越奢華。威尼斯鼎盛時期,色彩豔麗數量過萬的貢拉多在水中街市爭相鬥豔各領風采。威尼斯政府為杜絕奢華浪費之風不得不設立法規,貢拉多一律隻能漆成黑色。貢拉多的船夫代表一種社會身份,自古以來船夫隻能由男性擔任。女人無緣為之。

如今貢拉多作為保留威尼斯城市曆史和弘揚文化傳統價值而存在,成為遊人們情有獨衷的一項遊覽項目。有種說法沒有做過貢拉多就沒有來過威尼斯,可見,貢拉多多麽受遊人歡迎。

貢拉多碼頭離聖馬克廣場不遠。沿石板小路一直走下坡來到河邊,便見停泊在河中的幾條貢拉多。跟船夫一番討價還價,最後80歐元成交,六個人遊覽40分鍾,價格還算公道。

撐船的船夫高高大大。他站立著,長長的漿杆輕輕一點水麵,船兒在水中小巷中慢悠悠的移動起來。

貢拉多穿行在蜿蜒幽靜的水巷。水道兩旁一棟棟橘紅色粉綠色淡藍色的居民小樓,與一座座設計別致的教堂彼此相依。

船夫話不太多,常常畫龍點睛來幾句。不過歌唱得挺好。一曲意大利民歌,唱得委婉悠長。

前方是裏阿爾托橋 Ponte di Rialto (Rialto Bridge)白色大理石的橋,橋兩邊一個個商店相連。

這是莫紮特故居席勒曾經在這棟房子裏住過。船夫不時提醒我們。

高高的門頭,刷彩漆的山牆,抬頭望見樓上一扇打開的窗口。不由人想起古人詩句昔人已乘黃鶴去,此地空餘黃鶴樓。” 名人們已作古,曾經居住過的屋子大多被改成了紀念館。

水巷有寬有窄。最狹窄處我們的手幾乎能觸摸船邊的樓牆。經年累月被水浸泡腐蝕的牆麵,牆角油漆斑駁,露出水跡斑斑的裂紋。它仿佛悄悄地向人們告訴遊人,房子老了,威尼斯也慢慢變老了。奢華輝煌的曆史已如流水般漸漸遠去,不服老的威尼斯靠旅遊業掙紮著支撐她最後的燦爛。

安靜幽清的街巷,別一番緬懷時光如水繁華飄零的感歎。

下船後,我們一行六人沿河邊街巷尋找餐館。威尼斯有世界上最正統的墨魚意麵,來此一遊豈能錯過?

小巷深深曲裏八拐。路邊售賣紀念品的各種攤位一個接一個。別迷路了,不敢再往深裏走,發現一家掛著墨魚麵招牌畫的餐館,便走了進去。

墨魚麵上來了,黑漆漆一大盤。黑墨般的魚汁包裹著的意大利麵,其貌不揚啊!

先生猶猶豫豫伸叉子,小心翼翼把黑呼呼的東西送進口中。細細嚼來,嗯,不錯不錯,味道非常好。

水城威尼斯,近水樓台先得月,其墨魚之新鮮無處可比。濃濃的墨魚汁,一口下去滿嘴餘香。難怪無數食客老饕魂牽夢縈屢吃不厭。

一盤麵下肚,個個嘴唇被染得墨黑。彼此欣賞對方的黑色大嘴,忍不住想笑。人間美味佳肴哦,來威尼斯絕不能錯過。

走出餐館仍意猶未盡。一行人一致認為,水巷貢多拉和墨魚麵乃威尼斯此行精彩之筆。

從米蘭到威尼斯,有一種時光倒流的錯覺。昔日的昌盛美麗仍在,但已給人美人遲暮之滄桑感。或許是海水不斷升高侵蝕力越來越嚴重,更可能是威尼斯經濟不景氣,威尼斯沒有米蘭那麽多錢修善和維護曾經美妙絕倫的古老建築。威尼斯遠觀甚美,但經不起細瞧。有些著名建築物外牆已舊敗,與米蘭的城市市容奢華欣榮無法相比。據說現在真正長住島上的居民已越來越少。城市的住房大部分被用做博物館和旅店,供遊人觀賞。隨著海水漸漸升高,這座被大自然造就的城市終將會回歸大海的懷抱中。在她沒有被淹沒之前,能身臨其境地站在這片土地上,欣賞數百年來人類藝術文明登峰造極的傑作,也算此生有幸了。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