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拿大夏日七日遊 (10 ) 新不倫瑞克省的海洋奇觀
快樂玉子
沾上了紅土地的安寧地氣,一夜安眠。一覺醒,已是早上七點。急急忙忙收拾行李。沒時間吃早飯了,在餐廳要幾片麵包,總算沒錯過7:30的出發時間。
今天離開愛德華王子島,重回新不倫瑞克省。上午參觀龍蝦銅像和好望角石林,下午走訪新不倫瑞克省的三個主要城市。行程約650公裏7小時車程。
我不喜歡匆匆忙忙的旅行。但不愁吃不愁住,一路有人帶著遊玩,輕鬆無負擔,即使有些不自由也便釋然。人世間任何事皆有利有弊有得有失。十全十美談何容易。
“今天我們要見識二大世界之最,世界上最大的龍蝦和最高的潮汐。”杜導明白遊人早起的辛苦,想方設法逗大家樂。他俏皮地說,“不是可以吃的龍蝦噢,是咬不動的大龍蝦銅像。”
大龍蝦銅像坐落在新不倫瑞克省西迪科(Shediac)。五千來人的海濱小城,以盛產龍蝦聞名,好稱“龍蝦之都”。
吃龍蝦也需趕上好時間。春秋時節龍蝦肥大膏厚,尤其春季的五六月份,龍蝦肉最為鮮美。此時如遇到捕龍蝦歸來的漁船,還能買到價廉物美的大龍蝦。
每年夏季,西迪科城舉辦捕龍蝦大賽。周邊眾多的漁民紛紛趕來湊熱鬧。1991年,為紀念大賽中捕捉到的一隻特大龍蝦,小城建造了銅龍蝦雕像。銅像重五十噸,長十二米,高五米,號稱世界最大龍蝦。大龍蝦吸引了來來往往的遊人,西迪科小城也隨之成為新不倫瑞克省的一個知名旅遊點。
九點左右,拂著清涼的海風,我們來到高高的龍蝦雕像前。
大龍蝦精神抖擻地趴在高台上。龐大的蝦頭,閃亮的蝦眼,巨大的身軀,還有逼真的蝦腳。龍蝦的每個細節被塑造的生動細膩栩栩如生。那一對生動活潑的大蝦敖尤為醒目,威武霸氣地伸展著,似乎想擁抱眼前的大海藍天和身邊隨風飄揚的鮮豔彩旗。
和大龍蝦像合影後,信步在小城走走。
銅像不遠處有一排房子,是禮品店吧。彩色的漁人塑像守衛在門口,路經的遊人大概感覺新奇,開心地與漁人像合影。店內琳琅滿目,都是與漁,與龍蝦,與大海相關的紀念品。
房子背麵是與海相通的海灣,有人悠閑地劃著船。
房子對麵公路旁,便是一望無際的大海。靠海的小碼頭邊,停泊著一排排旅遊房車。
“房車是加拿大人最喜歡的旅遊方式之一。車內睡房客廳廚房廁所一應俱全。走到哪裏家就在哪裏。”杜導羨慕地瞥一眼那排房車。
房車的主人們真會挑地方。在溫暖的夏日裏,坐在自家的房車門前,垂鉤閑釣聽海風海濤。還有人一時興起,躍入海中遊泳,享受與海浪搏擊的刺激。不是詩歌勝似詩,實實在在的“麵朝大海春暖花開”。
沒見過哪個城市像西迪科那樣緊貼大海。感覺她像一個小島,被海水包裹著,漁民們似乎不用出海,在家門口就能捕魚撈蝦了。 傍著大海,憑借大自然的饋贈,日複一日,簡單平靜又自在。
告別海洋小城。迎接另一個世界之最,芬迪灣(Bay of Fundy)的潮汐和霍普威爾岩群(Hopewell Rocks)。中國遊人稱其為好望角石林。
新布倫瑞克省的芬迪灣可謂驚天動地的大風景。她是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定義的生物圈保護區(UNESCO Biosphere Reserve),名不虛傳的世界海洋奇觀(Marine Wonder of the World)。
芬迪灣以世界最壯觀潮汐著稱,潮水落差居世界榜首。大海漲潮與落潮之間,水位落差高達十六米,最高可達二十一米。尤為奇特的是,芬迪灣每日兩次潮漲潮落。每次潮汐,約一千億噸的海水在芬迪灣湧進和流出。據海洋學家研究,芬迪灣一日兩潮,源於潮汐共振在時間上的巧合。潮水從灣口到海岸線的時間恰好等於兩個高潮之間的時間。
“海洋科學太高深,我始終沒有鬧明白為什麽海水會一天漲二回。不知在座哪位有這方麵的高見。”杜導自嘲地說。
巨大落差的潮汐衝擊創造出芬迪灣又一個海洋奇觀—鬼斧神工般的“花盆”岩林。芬迪灣海岸的岩石由沉積礫岩和砂石組成。與佩琪灣巨大堅硬的花崗岩不同,礫岩和砂石結構疏鬆,受到海水侵蝕而易變形。在日複一日每日二次的洶湧海潮衝擊,巨大的岩層被水浪衝開,形成形狀各異的岩柱。由於岩柱底部承受較大的海水重力,腐蝕速度遠遠超過上端,從而造就出上寬下窄的花瓶狀石林。
“我昨天就查了時間,保證你們能看到石林奇景。”杜導有點自得,“事先若不作調查研究,你們隻能見一片大水。當然你們不能在石林待得太久,一二個小時後,大水將灌滿海灣。海灘瞬間變成海麵。”
旅遊車在芬迪灣公園門前停住,杜導下車買了公園門票。
一行人路過餐飲店,禮品店,和鮮花環繞的綠茵,來到懸崖邊。
走上空中觀景台,眾人停下腳步。居高臨下,石林和大海就在眼前。
巨大的紅褐色砂石岩佇立在海邊,仿佛中了魔咒似的,靜靜地聳立著,一塊塊岩石變成了石形的巨人巨獸。
循著導遊手指的方向,遊人們興奮地找尋那些被起了名字的岩石。
“那塊叫“情人拱石”(LOVERS ARCH)。“鄰隊導遊調侃,“像不像一對情侶在接吻啊。”
巨石的底部被海水侵蝕成碩大的洞穴,相連的頂部看上去很像二人合抱一起。
那塊叫熊石(BEAR ROCK)的巨岩,胖胖圓圓的形狀真有幾分熊的憨態。
正值海水退潮時,大家都想下海灘親手摸摸這些見證滄海桑田的石頭。
沿著懸崖峭壁修建的鐵架樓梯拾階而下。海灘上,遊人們在岩林叢裏岩石洞中饒有興致地鑽進鑽出。大岩洞裏不時回響起遊人的說笑聲。
靠大海邊的海灘處,沙土與岩石碎片相間。不小心踩入沙土,鞋子必定沾滿泥漿。不想濕鞋的遊人選擇遠遠眺望。
我在海灘上小心翼翼地挪近海邊。臨近細看,海灘許多海藻,岩石塊與海藻相依相伴。一大片一大片的海藻盤根錯節緊緊地纏繞在石頭上,就像孩子緊擁著母親,生怕洶湧的潮水衝散了她們。
岩石呈現出豐富多彩的形狀。一路走一路發現新奇。看到一個很大很深的岩洞。從洞穴口探頭裏望,黑呼呼的。有導遊打起手電筒,帶著遊客人攀爬石洞。可惜我們的杜導沒有同來。
抬頭仰望,高大的岩石上留下海潮洶湧澎湃時的印跡。四五層樓高的崖石和石柱被海水撕裂折斷。為預防山崖岩石坍塌,石岩破裂處被公園的管理人員用鐵索圍起來了。
無邊無際的大海,陡峭的山崖,殘裂的岩石,和空曠荒涼的海灘,時光倒流之歎悠然而生。
不知不覺間先生和我還有Paul已經走遠。一回頭,同行夥伴們消失的無影無蹤。
必須抓緊時間回去,除非你想被漲潮的大水吞沒。
“若能親眼目睹千百億噸水在海灣裏奔騰起伏的壯觀,才叫真正的刺激。”重新走回觀景台時,我感歎。
“如果我有選擇, 我寧願哪裏都不去。在這裏呆一天,看潮起潮落。”Paul說。
奇特的石林,壯觀的潮汐。 不知是否有緣再見。往回走時忍不住頻頻回首。
奔跑著趕回旅遊車。鄰坐的漢子見我跑得一頭是汗,好生奇怪,“有什麽好看的? 幾塊破石頭!”
我無言。
“你去過張家界嗎?”他又問。
“去過。”我答。
“比張家界差遠了。“他說。
麵對他不屑一顧的高傲,我啞然失語,風景不是用來攀比的東西,她需要有心去感悟。各人喜好不同,何來高低優劣?“話不投機半句多”,太多想說的話隻是在我心裏翻騰。
潮濕沙灘邊留著我們的足跡,紅崖石上有我們的手印。但幾個時辰後,一切被潮水吞沒,成就另一番風景。那時,或許有人在水麵劃船,在水裏遊泳,誰人知道曾經發生的一切。瞬息之間,芬迪灣演變了一場轟轟烈烈的滄海桑田。她向我們展示大自然瞬息萬變的神奇魔力,變幻無常而又美妙的神秘,麵對這一切。人類顯得那麽渺小無力。
芬迪灣讓我體悟古代人對大自然充滿禮拜和崇敬。人類能夠製造飛機火箭,卻無法主宰造物主的神跡。天地有神靈,人當敬畏之。感恩造物主的造化,感謝大自然的賜予。麵對我們擁有的一切,渺如塵埃的我不想肆意狂言。(第五天,6月26日2016 上午氣溫 30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