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行(3)台北:故宮博物院
中華之美,精華在文化藝術,文化藝術之美,盡收在故宮。
一道海峽隔開了兩個故宮。來台北,故宮博物院當然要去拜訪。
當年老J精挑細選,從大陸挪走了價值連城的六十餘萬件稀世珍寶。原以為歸來之路指日可待,沒曾想奇珍異寶被封存箱底,一晃就是十三年。不能讓國寶一直捂著永不見天日吧。為解這份不得已的尷尬,1962年台北故宮博物院動土開工。
台北故宮博物院位於台北山清水秀的陽明山腳下。雕欄玉砌碧瓦黃牆,典型的中華宮廷建築形態,地地道道的中國風。
據介紹,因展廳空間有限,容不下六十萬件寶貝,故展出的文物經常更換。
跟旅遊團參觀博物館,人就像個牽線木偶,一舉一動都要受限製。為有效利用時間,一口氣登上博物館最高的第三層。從上往下便於掌握活動時間。
三樓陳列了自遠古文明以來的青銅器和玉器。被譽為台北故宮鎮館三寶的“火鍋、白菜、紅燒肉”都在此層。
青銅器展廳,我最感興趣的是保存完好的西周時期的青銅器。古人智慧啊,數千年風霜雨雪磨練,那些青銅器皿仍亮麗如新。
館藏代表作“火鍋”,指的就是西周的毛公鼎。青銅大鼎身高30.75厘米,鼎上的篆字銘文清晰可見。剛正厚重的篆字,記錄了久遠年代的故事。
很喜歡西周晚期那座宗周鍾,鍾身兩麵裝飾了36銅釘。當年天子的禦用之器,鍾上的銘文記錄了西周厲王率軍親征的曆史。常言道,曆史是任憑文人騷客打扮的小女子。千百年前古人刻下的文字應該不乏可信度。
光彩奪目的玉器廳裏半白半綠的翠玉白菜圖片下圍滿遊人。白菜乃翡翠雕品,清代光緒皇帝瑾妃的陪嫁之物。據介紹,翠玉白菜上雕有一螽斯蟲,寓意新娘多子多孫。尋常人家的白菜一旦沾上翡翠,其形其意無處不變得奇妙絕美。
“紅燒肉”,又稱為東坡肉形石。它是一塊來自大自然的肉形石。石頭天生生就的美,一層層肌理分明清晰。怎麽看都像是一塊香噴噴熱騰騰連皮帶肉的紅燒肉。即便看畫片,也能引起想咬它一口的食欲。
台灣經濟不景氣,鎮館的白菜和紅燒肉也被留洋參加巡展去了,此次隻剩毛公鼎飽飽眼福。
二樓東側,陳列著宋朝後的曆代瓷器。西側乃唐代以後名家大師的字畫。精致細膩的瓷器造型奇巧多變。郭熙,範寬,李唐,王羲之…,名人字畫,美不勝收。據說,中國曆史上各個朝代最具代表性的繪畫珍品,約百分之八十都被收藏在台北故宮博物院。研究中國繪畫史的學者專家絕對應該來此開開眼界。
張大千的字畫占了一個獨立展館。大師的山水畫,猴趣圖,和自畫像,既有恣意灑脫,也有細膩動人。
來不及細細品味,時間已悄悄溜走。
最後十分鍾,匆匆瀏覽一樓藏品。清朝的象牙雕刻,木雕家具,和曆代宗教雕塑。宋朝流金的釋迦牟尼雕像和流金寶塔,金光燦燦炫人眼球。
眼花繚亂的奇珍異寶,美輪美奐的藝術傑作。連滾帶爬地瞄了一圈。一二個小時時間,充其量隻是匆匆過一眼。
出了展覽館才發現,這不過是台北故宮博物院的第一展覽區。第二展區還會不定時舉辦特色展覽會。
先生感歎:老J夠能耐,竟帶著如此多的國寶漂洋過海。是非功過實難評論。無論如何解說,寶貝完好無損地得以保存,後人之福啊。
2019041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