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美行(34)秘魯:“南美羅馬”庫斯科
快樂玉子
“進庫斯科了。”導遊說。
海拔3700米的庫斯科古城有“南美羅馬”之譽。當年泱泱大印加帝國的首都,美洲古印加文明的發源地。如今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定為世界曆史文化遺產。
“庫斯科古城聚集了印加帝國無數奇珍異寶,人人眼饞啊,”導遊接著故事。“西班牙人英國人法國人美國人,你搶我奪。昔日印加帝國的寶貝,如今流落在世界各地著名的博物館裏。唯獨美國總統奧巴馬上任後,毅然決定將美國搶走的印加文物還給庫斯科。坐好事的人不會被人忘記,庫斯科人由衷地尊敬奧巴馬。”
世界上有幾個搶了人家東西還肯歸還的?庫斯科對奧巴馬的敬意隱含了內心多少無可奈何的悲哀。
車停在庫斯科武器廣場(Plaza de Armas)一個叫那納瑪(La Relama)餐館前。安第斯高原最後的午餐。
餐館小樓頗有幾分像中國川貴高原木結構建築。導遊不是說,印加人的祖先來自中國蒙古嗎?看這雕花的木質小樓和紅彤彤的磚瓦屋頂,竟生出似曾相識的親切鄉情。
來一杯庫斯科本土紫色玉米打成的特色飲料qiqimorada,純正的玉米甜香。再來一杯Pisco sour 酒,威士忌酒加檸檬調製。酸酸辣辣的,秘魯特產酒。
清清淡淡的蔬菜湯,居然有上海人愛吃的蠶豆仁,無花果做的果菜,清爽可口。印加人的口味怎麽會象中國南方小菜?
當地人吹起蕭笛,歡快的旋律中遊人禁不住踩著音樂節奏起舞。
剛才還是陽光普照,轉眼,天空飄起烏雲,趕緊去逛逛武器廣場。
在印加語中庫斯科意為世界中心,而庫斯科的城市中心就是武器廣場。與我所見過的其他城市的武器廣場相比,其恢弘不凡獨占魁首。
導遊Stephen介紹說,武器廣場見證印加人肉體和靈魂被征服的不幸史實。當年印加人口數十萬,西班牙入侵者才數百人,雙方人力懸殊太大。印加人對遠道而來的客人極盡熱情。西班牙人卻從歐洲運來沾染天花病毒的衣服,在太陽神廟前發送給印加人,天花病迅速蔓延成災。結果可想而知,真誠善良的印加人被口蜜腹劍的殖民者以齷齪下流手段控製了。古老的印加文明和殖民地時期的歐洲文明在武器廣場展開一場生死廝殺。
就在這塊土地上,殖民者摧毀了代表印加精神的太陽神殿廟和印加帝國皇宮,替而代之的是西班牙人的宏偉壯麗的大教堂。他們企圖徹底磨滅昔日印加帝國的痕跡,從精神上完完全全控製被殖民者。
命運弄人,殖民者最終也倒台了。時世風雲數百年,無論是代表印加文明的大石建築遺跡還是殖民統治者的華麗教堂, 都不可避免地被淹沒在滾滾向前的曆史長河。
地陪導遊凱柔(Caro)說,“武器廣場的教堂中庫斯科大教堂(basilica catedral cusco)的前身就是昔日最宏偉最重要的印加太陽神殿Qorikancha。西班牙殖民者摧毀了代表印記人文明的神殿,卻留下神殿的地基。大石建築堅固穩定,完美的基石連殖民者也不舍放棄。”
走入庫斯科大教堂,耀眼閃光教堂裝飾讓人眼前一亮。她是南美第二大天主教教堂。與所有教堂不同,這裏的雕塑畫框都鍍了金,不少塑像用的是純粹白銀。真金白銀啊!優質紅衫木製作的神像底坐,雕刻著精細複雜的花紋。殖民統治者極盡奢侈豪華。可惜教堂內不允許拍照。
秘魯礦產資源豐富,白銀世界儲量第一,黃金第三。教堂裏最大的二座純銀神像雕塑,一座用銀1250公斤,另一座500公斤。
地陪凱柔說,我母親是印加人,父親信天主教。信神的父母從小教導我們,人應當辛勤勞作,決不能偷懶行竊。庫斯科城市相對安全,因為人的行為規範來自神的信仰。
庫斯科大教堂塑有諸多瑪利亞的神像。凱柔解釋說,庫斯科青年男女大多相識於教堂或宗教活動,人們相信,唯教堂的女神能夠保佑女性嫁得理想郎君,教堂牽手的婚姻離婚率很低。
看得出來,凱柔是虔誠的神之信徒。可我沒有好意思問,她信的什麽神,天主教的耶穌還是印加人的太陽神。感覺上可能是前者。
據史書記載,自西班牙殖民者踏上印加領土的那一刻起,為維護征服者的絕對權威,統治階級開始對古印加人的洗腦。他們不僅摧毀印加人的神廟,更是強迫印加人信奉“人生而有罪”的天主教。他們要求印加人學習懺悔。連幼童也不放過。剛進學校的小學生就由老師帶去教堂,匍匐於神像前祈禱懺悔。太陽之子的自尊自信被強製地洗滌一淨。
讀曆史書了解世界的我對殖民統治的認識還有些似是而非。但庫斯科大教堂那座雕塑卻激起我未曾有過的哀思。
那是大教堂側門的一組雕塑。高傲西班牙人趾高氣昂地騎在馬上。馬肚下,印加人屈辱地跪伏地上,艱難地用自己的雙手托起馬的前蹄。
自以為高人一等的西班牙殖民者,其內心何其冷酷殘忍。更不可思議的是這座雕塑冠冕堂皇地立在勸人棄惡揚善的大教堂。奢華的教堂,傲慢殘酷的教堂守衛者。
望了一眼身旁無動於衷的導遊凱柔,她也是印加人子孫啊。是無可奈何還是完完全全被洗腦了?或許已習以為常地認為被淩辱的隻是罪人?
或許是我太敏感太理想化。縱觀古今,弱肉強食勝者為霸,貫穿整個人類發展曆史。這個印加人所承受的苦難隻是美洲最古老帝國興衰長河裏的一朵浪花而已。
“看,畫中的耶穌吃的是豚鼠。“團友們嘻嘻輕笑。
達芬奇名畫《最後的晚餐》被印加化了。印加美食烤豚鼠被搬上神聖耶穌的餐桌,庫斯科大教堂耐人玩味的傑作!
在感覺西班牙人摧毀印加文化那種強悍的力量時,我無時不刻地發現古印加文化的烙印。或許,這才是庫斯科遊人趨之若鶩的魅力所在。印加文明在西班牙殖民者血與火的征服中被摧毀了,但並沒有被滅亡被遺忘,太陽的子孫在人類史寫下的神秘燦爛一頁被世人津津樂道地閱讀欣賞。
走出庫斯科大教堂,仿佛穿越數百年的歲月。
武器廣場街心花園裏,秘魯民族民族解放運動英雄圖帕克·阿馬魯二世(Túpac Amaru II)雕像高高地站在噴泉上。他手指遠方,仿佛向世人宣告:殖民統治那苦難心酸的一頁翻過去了。庫斯科回到庫斯科人手中。
廣場上,庫斯科人悠閑地在長椅上歇腳看手機曬太陽。遊人東遊西逛,好奇地尋覓古老文明的遺跡。
如果把武器廣場比作太陽,周邊的狹窄石鋪小街就像太陽放射的光芒。這裏到處留下古印加文明的痕印。小巷兩邊,磚壘土堆的彩色屋樓,不少房基的石塊,甚至圍牆都是古印加帝國大石建築的遺物。安第斯高原地區地震頻繁,多少牆塌地陷,唯印加人留下的大石塊安然無恙。
逛著逛著,走進小巷深處。小街集市熱鬧嘈雜,一派生機勃勃的市井景象。穿校服的孩子們嘻嘻哈哈打打鬧鬧。放學歸來時分,把個小巷擠得水泄不通。身著傳統服飾的庫斯科婦女來來往往。巷子裏擠滿小攤,蔬菜瓜果、小吃點心、日用百貨,應有盡有。禮品攤前,各種羊駝製品、馬丘比丘仿石、古印加雕刻製品等五花八門。遊人們挑挑撿撿討價還價,庫斯科的特色產品悄悄地走向世界各地。
山區天氣多變,下雨了,武器廣場籠罩在淅淅瀝瀝的雨中。帶著小巷的泥濘,我們告別庫斯科古城。
傍晚,坐飛機返回首都利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