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 紫光、同方、啟迪、誠誌,這是都是清華控股下屬十幾個二級公司的“兄弟”,布局重點不同,都擔當起中國科技發展的使命。了解清華控股的“布局”,對海外人才很有意義。
本就熱鬧的中關村大街被“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風潮推向了沸點,極富情懷主義的各類咖啡館再次被創業者們擠爆。而這色景象的背後,則與一家公司密切相關。
背靠清華大學的科研和人才資源、以及20餘年對創業服務體係的探索,清華控股旗下公司清控科創作為中關村大街的運營者再合適不過。清華控股董事長徐井宏更是忙碌於創業創新的各條戰線上,與第三方機構成立創業服務平台,為青年創業者培訓搭建課程體係,組建一支支新的創業投資基金……
而在搭建創業孵化平台之外,清華控股在自己優勢領域的布局更是大動作不斷:先是旗下紫光集團收購展訊和銳迪科,隨後馬不停蹄牽手英特爾,近期清華控股又在環保領域落下重要一子,將桑德環境(000826.SZ)招至麾下。
紫光、同方、啟迪、誠誌,這些清華係企業依托清華大學的頂尖科研實力,早已成為高校企業發展最成功的範例典型。而今,清華控股集團則依托這些旗下品牌企業,著手嫁接資本和創業創新資源,布局更大的“生態係統”。
在接受《英才》記者專訪時,徐井宏認為清華產業獨特的“生態係統”,正是他對清華控股戰略轉型的核心環節,也是集團實現再次跨越的重要基礎。
聯想的投資控股架構,複興的國際化,小米、騰訊的互聯網生態架構,GE的產融結合,都被視為清華控股的學習對象。而從索尼、柯達、諾基亞的落寞中,徐井宏深刻認識到打造自己獨特生態係統的重要性。
形成自己獨特的生態係統,“永動式”不斷進化,集團內部各個群組板塊實現有機協同。一方麵依托國家重大成果轉化進行內部產業培育,一方麵在創新引領行業開展外部並購,以“孵化+投資+運營”創新型企業的模式,最終實現自我繁衍和可持續發展,這就是徐井宏對清華控股的戰略設計和布局方式。
截至2014年,清華控股總資產規模已躍升至1425億,營收達到605億。但更重要的是,接下來的清華控股將進入加速布局期,一旦徐井宏口中的“生態係統”構築完成,那才是清華控股真正施展拳腳的時候。
孵化運營千億平台
清華控股基本形成了集成電路、環保、新能源、生命健康、創新服務和科技金融生態互動的產業格局。
“現在我們自己才是個千億級公司,未來3-5年內,旗下這幾個領域一定都會成為千億級公司,當前的發展勢頭和趨勢已經非常明顯。”徐井宏說。
承接清華大學豐富的應用學科,清華控股當前已經形成了多元化綜合性科技實業孵化器、科技產業集群、創新服務集群、科技金融集群、創意產業集群、在線教育六個群組。
“每一個公司都將是平台型公司”,按照這樣的邏輯,清華控股旗下各重大投資企業都有自己的一套生態係統。集團層麵作為戰略製定者和格局引導者,主導旗下公司完善戰略布局。
集成電路領域,清華控股旗下紫光集團先後斥資17.8億美元、9億美元收購了通信芯片設計領域全球第三和第四名的展訊通信和銳迪科,紫光集團憑借收購成為了內地芯片設計行業的絕對龍頭。
收購後,紫光製定了“1+3”戰略。即1個核心產業:集成電路設計產業;3個相關產業平台——IC產業園、培訓學院以及IC投資基金。自此,紫光集團形成以集成電路為核心的產業布局。2014年9月,英特爾向展訊通信和銳迪科微電子投資90億元,並獲得 20%的股權;而牽手英特爾,令紫光集團在芯片領域形成合縱連橫之勢。
2015年2月,紫光斬獲國家集成電路產業投資基金和國家開發銀行300億元投資承諾,糧草充足、彈藥殷實,徐井宏希望利用“3+1”的模式,使紫光成為中國集成電路,尤其是智能通訊芯片方麵真正的引領者。
“要成為中國最大、世界前列的通信芯片集團,需要發揮大學的技術資源優勢,在幾年內快速整合提升,再去和全球最好的(高通當前占據著70%的市場份額)競爭。”徐井宏說道。
在環境領域,清華控股也開始“亮肌肉”。今年4月,在集團支持下,以啟迪科技服務集團為主的四家公司作為戰略投資人,斥資70億元受讓桑德環境(000826.SZ)29.8%的股份,成為桑德環境第一大股東,成為中國環境市場最大的一樁交易案。
“我希望把桑德環境從原來的項目型公司,轉成一個平台型公司。真正在環保的全鏈條上,通過清華的技術介入,產業基礎的進入,在環保領域搭建出一個大的平台。平台型公司可以嫁接其他資源,當然在新能源,我們在光能、核能各個領域,都已經儲備了大量的技術,我們在適當的時機會推出。”
“既要看到產業變革趨勢,又要量力而行。”目前,清華控股基本形成了集成電路、環保、新能源、生命健康、創新服務和科技金融生態互動的產業格局。
2013年底,清華控股將目光投向了在線教育領域。慕華教育宣布成立,作為集團在線教育的資源平台,“學堂在線”當前注冊人數達到了170萬人,並以每天近萬人的速度在快速遞增著,估值超過15億。在線教育也已經成為集團一大戰略布局。
“三鏈融合”
圍繞創新鏈部署產業鏈,圍繞產業鏈完善資本鏈,圍繞資本鏈助力創新鏈。
技術孱弱普遍被認為是鉗製中國企業發展的重要因素,但對清華控股來說,這卻成為其拉開與行業競爭者的優勢。
以技術為基礎,搭台建班,率先形成自己獨特的產業生態圈,而且這條護城河的廣度深度也在不斷拓展。眼下,清華控股的產業布局看似龐雜,但徐井宏的思路是讓每個群組都能有機地相互促進。
“每一個群組是獨立的,但各個群組之間是有關聯的。創新服務體係會為產業體係帶來新的動力,產業體係會推動園區更好發展,技術產業會為文化產業帶進新技術的變革。盡管每個群組有他的特點,但是各個群組之間,會形成一個相生相息的關係,這就是清華產業的生態係統。”
而這一生態圈並非封閉的內部循環,每一個接口都樂意與外部產生互動合作。徐井宏稱之為“競合發展”,互聯網打破了原本的競爭方式,傳統意義上的壟斷已經不複存在。互聯網時代,世界更加透明開放,今天任何一個公司一產生就是全球性的,合作共贏成為主題。
“我們現在在做大量的連接,任何一個領域都希望和該領域的各類企業合作。”紫光與英特爾的強強聯手就是題中之義。
“作為全球最大的芯片企業,英特爾現在的營收大概是我們的10倍左右。在智能芯片領域,他的技術絕對一流,但是在商業模式上,已經遠遠落後。”隨著移動互聯網的蓬勃發展,PC時代的霸主英特爾受到高通、聯發科等企業的強勢挑戰,在中國市場尋求合作不失為一種共贏的選擇。這一合作極大推進了清華控股的國際化,同時也是對集團生態係統構建的完善。
徐井宏認為,正是這套不斷進化的生態係統保證了清華控股的可持續發展,“集團總資產三年間從580億提升至1425億,銷售額第一次突破了600(605)億元。”
搭建三鏈(“創新鏈”、“產業鏈”、“資本鏈”)融合的創新創業生態係統,這是清華控股戰略發展中尤為核心的一條。圍繞創新鏈部署產業鏈,圍繞產業鏈完善資本鏈,圍繞資本鏈助力創新鏈。
在清華控股的集團層麵,金控平台已現雛形。清控資產管理集團(簡稱清控金融)目前已經初步完成建立全線基金業務,囊括了母基金(FOF),夾層基金,並購基金,產業基金,創業投資基金和證券基金等;金融牌照基本完善,涵蓋了保險、證券、信托、銀行、金融租賃、集團財務公司等。
集團旗下擁有紫荊資本、金信資本、華控匯金、三聯創投、諾德基金、中融人壽、國金證券和重慶國信,資產管理規模逾200億元人民幣,其母基金紫荊資本已投資超過50隻基金。
當前,清華控股財務公司已經籌備完成,將於近日上線運行。“財務公司的成立屬於集團內部資本的優化整合,有利於各部門資本效益的提升”。在徐井宏看來,金融布局的目的更多地是為了實現協同效應,“實業為本,金融為用,產融結合成為企業發展的新路徑,金融是為了產業服務。”
創新創業快半步
“創業要真正創造出價值,而不是創造出一時的轟動。這種價值要真正的持續存在,真正被用戶長久支持。”
持續升溫的創業浪潮讓處於暴風眼的“中關村”門庭若市,由清控科創管理運營的中關村創業大街積聚了3W咖啡、Binggo咖啡、36氪、亞傑商會、聯想之星等創業服務機構,聯接著上萬支創業團隊、數百家風險投資機構和遍布全球的創業服務組織。
而創建於20年前的清華科技園,也已成為孵化搖籃。資料顯示,目前坐落於清華大學主門外的清華科技園入駐企業超過400家,年研發投入超過50億元,年銷售收入超過1000億元,是目前全球最大的大學科技園。同時,20年來,由啟迪控股、清控科創、紫光集團等運營的科技園和孵化器已遍布全國數十個城市,累計孵化創業企業超過2000家,成功孵化培育上市企業數十家。
“戰略上傾力前瞻,戰術上量力而行,戰鬥中全力以赴。遠看三步,深想一步,快行半步。我們做創新創業,和別人的差異是什麽?就是比別人快了半步。當別人知道了我今天的東西,我又走了半步,永遠在所處的領域比別人快。”誠然,20年前就開始搭台、鋪路、架橋,搭建創新與創業的舞台,又有清華大學作為科研後盾,清華控股自然有這樣的底氣。
創新創業麵臨極大的失敗風險,而在一個項目前期,清華控股的生態係統就能提供多方位的支持,技術保障,資本融合,人才服務。這套完整的生態體係吸引了眾多創業粉絲湧入。
在創新方麵,為推動重大科技成果轉化,清華大學成立了技術轉移研究院、清華控股成立華控技術轉移公司,設立荷塘成果轉化基金,並借此為產業內生增長提供動力。
在產業孵化方麵,清華控股開始瞄向全球布局。目前,清華控股及旗下企業已經在美國矽穀投資創建了兩個中美跨境孵化基地(InnoSpring和TIPark),並與俄羅斯、西班牙、韓國、英國、以色列等國開展相關合作。
為了推動青年學生創業,清華搭建了三個平台:x-lab,創客空間和創加。清華產業與此對應發起設立了創業DNA基金、種子基金,支持年輕的創業團隊。
對於當前火熱的“互聯網+”熱潮,徐井宏保持了一份冷靜,他告訴《英才》記者:“互聯網+時代為創業者帶來了前所未有的機遇,但創業要真正創造出價值,而不是創造出一時的轟動。這種價值要真正的持續存在,真正被用戶長久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