惡為亞心

天下無科學,世上無學問; 心即真科學,道即真學問。
個人資料
正文

形而上學是什麽學?

(2022-11-25 12:11:06) 下一個

《百度百科·形而上學》介紹:

一,形而上學是指對世界本質的研究,即研究一切存在者,一切現象(尤其指抽
象概念)的原因及本源。最早由亞裏士多德所構建,稱其為“第一哲學”、“第
一科學”。

二,形而上學,是原始哲學的一個門類,指對在無法用經驗證據證明的情況下,
對世界本質的猜測。它最初是研究“存在”的本體論體係,其理論原則是柏拉圖
的“世界二重化”。13世紀起被作為哲學名詞,用以指研究超經驗的東西(靈
魂、意誌自由等)的學問。

三,在現代科學發軔之前,科學問題被當做哲學的一部分來研究,被稱為自然哲
學。術語“science”(科學,拉丁語為scientia)原本隻有“knowledge”(知
識)的意思。然而,隨著科學方法的廣泛運用,自然哲學逐漸轉變為了一種源於
實驗和數學的可靠方法體係,與哲學的其他領域分道揚鑣。到了十八世紀末,它
開始被稱為“科學”以示其與哲學的區別。

四,從認識論基礎上來看,形而上學類似於基礎數學,也是非經驗性的,對於不
能直接透過感知所得到答案的問題,它在先驗條件假設(類似於數學公理)下,
通過理性的分析和縝密的邏輯思維來推演出答案, 並且不能有矛盾。所以,基礎
數學常被認為是形而上學應用於數字存在情況下的特例。

五,形而上學曆史上為神學服務的隻是其中一個應用。關於形而上學與神學的關
係,哲學家薩特說:盡管萊布尼茲肯定上帝的存在,而我否定其存在,但他並不
比我更能稱得上是形而上學哲學家。

六,形而上學無法定義。目前國際哲學界很知名的內容都經過同行審議過的《斯
坦福哲學百科全書》,在形而上學條目一開始就提到,“很難定義清楚什麽是形
而上學”,以致至今都沒能列出形而上學的問題統一起來的共同特征來定義“形
而上學”。

以上情況表示:

一,由亞裏士多德構建的形而上學是研究萬物起源的學科,也是研究上帝是否存
在的學科。

二,現代哲學界已經無法定義形而上學,表示現代哲學界不知道形而上學的研究
對象,也表示現代哲學界不知道形而上學是什麽學。

其實,日本明治時期著名哲學家井上哲次郎根據《易經·係辭》中“形而上者謂
之道,形而下者謂之器”一語,把“metaphysics”翻譯成“形而上學”的譯法(
見《百度百科·形而上學》),就給出了形而上學的定義,或給出了形而上學的
研究對象和學問對象,那就是“形而上者謂之道”之道。即是說,“形而上者謂
之道”告訴:形而上學就是道學。

那麽,“形而上者”是什麽意思呢?意思就是“形以上者”,因為“而”表“以
”。“形而上者”之形即有形狀的萬物,有形狀的萬物過去是指宏觀萬物即肉眼
可見的萬物,現在則包括微觀可見的萬物,如微生物、精子、分子、原子、離子
、中子、質子、細胞、DNA等。

然而,觀察宏觀萬物和微觀萬物能觀到的都是萬物之形,根本看不到萬物之形以
上有什麽東西。於是,下凡神仙便在《易經·係辭》中告訴:“形而上者謂之道
”,意為形而上者是道——萬物上麵是道,道連著有形萬物。

那麽,連著有形萬物的道是什麽道?當然是“萬物得一以生”(《道德經》)的
一形道,生化萬物的一形道既其小無內,又“視之不見……聽之不聞……搏之不
得”(《道德經》),人類當然看不見。一形道由其大無外之道——⊕形月球輻
射,故一形道上麵是輻射一形道的⊕形月球。即是說,“形而上者謂之道”的完
整答案是,萬物上麵是生化萬物的一形道。一形道上麵連著其大無外之道——輻
射一形道的⊕形月球,是⊕形月球中的十字架在輻射一形道,才使⊕成為其大無
外之大道。⊕形月球中輻射一形道的十字架便是至高無上的上帝。

那麽,“形而下者謂之器”的“形而下者”是指什麽呢?就是指形以下者,形以
下者就是形頭至形尾,就是指一形道生化的萬物形體。“形而下者謂之器”就是
指萬物形體都是器。器表用具的總稱,“形而下者謂之器”就是指一形道生化的
萬物都是上帝的用具——輻射一形道的⊕中十字架的用具。

一形道生化的萬物怎麽會成為⊕中十字架的用具呢?因為,萬物都是一形道得以
向輻射一形道的⊕中十字架反饋N倍於輻射它的力的生力具,是萬物的生力具作
用才使⊕中十字架成為永動機——使⊕中十字架成為永有驅動⊕繞地盤旋不止之
力和在繞地盤旋不止中輻射一形道不止的力,即一形道生化的萬物都是十字架永
有驅動⊕繞地盤旋不止之力和在繞地盤旋不止中輻射一形道的力的生力具。其生
力原理是:一形道實由以光速飛流的三才數據流流成,三才數據流由每個三才數
據和每個三才數據鏈鏈成,即每個三才數據的前後都鏈著三才數據鏈。三才就是
神光、神氣和數據流三者,以光速飛流的三才數據流本性是“其事好遠”(《道
德經》)——能無止境地向宇宙深處飛流。但三才數據流是用來生化萬物的,於
是,編製三才數據流的⊕人便對每個三才數據鏈附上在指定的時空自動“挫其銳
”形成拐流點的密碼,從而令每個三才數據鏈在指定的時空自動“挫其銳”形成
拐流點,並令流至拐流點的每個三才數據自動斷掉前後的三才數據鏈而成為天心
,以光速飛流到拐流點的每個三才數據便在拐流點產生衝擊拐流點的衝擊力,衝
擊力則立即按作用力和反作用力定律產生與衝擊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
一形道上的反衝擊力直達十字架,由十字架的收力器收取、轉換為十字架的動力。

然而,每個三才數據對拐流點的衝擊力,還有每個三才數據攜帶的離心型重力,
這是因為十字架輻射三才數據流的目的並不是生化萬物,而是克服⊕腔時刻產生
的向心型重力的離心型重力,好讓⊕人在⊕腔內壁安全長居。在⊕腔是克服⊕腔
時刻產生的向心型重力的離心型重力,飛到地球便成地球萬物的向心型重力,飛
到兒輩月球則成兒輩月球萬物的離心型重力。每個三才數據衝擊拐流點的衝擊力
便是每個三才數據以光速衝擊拐流點的衝擊力和它攜帶的重力衝擊拐流點的衝擊
力之和。拐流點是憑空形成的,是無力承受每個三才數據攜帶的兩種衝擊力的。
要承受這兩種衝擊力,就得化出支撐物。這個支撐物就是流至拐流點成了天心的
三才數據立即以光速釋放它所攜帶的部分或全部神光,在微距內的大氣微粒上照
出放大N倍放遠N倍的能起回光返照的玄鏡,這個玄鏡就叫天目,天目就是萬物
的胚胎和胚胎長成的萬物之天目。天目和天目化出的萬物之身就成了支撐拐流點
承受每個三才數據衝擊拐流點衝擊力的力樁。是這個力樁的出生才讓拐流點成為
衝擊它的三才數據向輻射它的十字架反饋兩種力的生力具。

由於飛向⊕外的三才數據流在⊕內是克服⊕腔時刻產生的向心型重力的離心型重
力,三才數據流在⊕腔內對⊕腔內萬物產生的離心型重力都作用於⊕殼,作用於
⊕殼的離心型重力也都會被⊕殼聚集起來反饋於十字架,被十字架收取、轉換為
十字架的動力,因此,十字架輻射一條三才數據流的力得到三種力的反饋作用就
叫舉一反三,這也是成語舉一反三的出處。

⊕中十字架輻射的一形道隻有一定比例飛往⊕外生化萬物,沒飛往⊕外的三才數
據流都在⊕中生化⊕人以外的⊕中萬物,以時刻保持⊕殼、⊕中十字架及⊕人以
外的⊕中其它萬物於最新狀態。在⊕腔內時刻更新⊕人以外萬物的三才數據流同
樣向輻射它的十字架反饋三種力。

隻因每條三才數據流都起著舉一反三的生力作用,使得十字架擁有取之不盡、用
之不竭的力源。隻因十字架擁有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力源,才能創造一艘前蘇
聯潛水艇一分鍾前在百慕大海域水下航行,一分鍾後在印度洋水麵上浮出的奇跡
(見《前蘇聯潛艇在百慕大海域的神奇遭遇》)。

萬物成為十字架永動機力源的目的是讓居於⊕腔內壁的⊕人萬壽無疆,長生不死
,於是,萬物又成了供養⊕人長生不死的“眾甫”(《道德經》):甫通父表父
,眾甫表眾父。⊕人稱萬物為眾甫就表示⊕人是萬物的養子。因⊕中十字架是上
帝,創造一形道並輪流上十字架上班輻射一形道的⊕人便是“太上”(解讀見《
太上怎會“不知有之”?》)。創造一形道的⊕人就是“古之善為道者”(《道
德經》)。

可見,⊕中十字架通過輻射一形道生化萬物的目的不是為萬物謀生存和福祉,而
是要讓⊕人永生。萬物不過是⊕人永生需要的生力具,故曰“形而下者謂之器”。

隻因“形而下者謂之器”,故“古之善為道者,非以明民,將以愚之”(《道德
經》)。“古之善為道者”愚民的結果便是萬物都成了“目惟內視而不外視”(
《金華宗旨》)的瞎子、“耳惟內聽而不外聽”(《金華宗旨》)的聾子、“惟
道是從”(《道德經》)的行屍走肉、“無知無欲”(《道德經》)的收音機、
對一形道之聲“應之速而無疑”的傳聲筒。

可見,“形而上者謂之道,形而下者謂之器”隻能出自下凡的“古之善為道者”
之手,下凡的“古之善為道者”就是下凡的⊕人——神仙,決不可能“本於孔子
,具體成於孔子後學之手”(《百度百科·易傳》),因為孔子是“朝聞道,夕
死可矣”(《論語·裏仁》)而根本不知道為何物的凡夫俗子,孔子後學更是不
知道為何物的凡夫俗子,至今都不知道為何物的凡夫俗子。

自井上哲次郎根據《易經·係辭》中“形而上者謂之道,形而下者謂之器”一語
,把“metaphysics”翻譯成“形而上學”的譯法,就給出了形而上學就是道學的
定義以後,中國哲學界是沒理由不知形而上學就是道學的,是沒理由通過研究《
道德經》等道書弄清一些道的特征和功能的。然而,中國哲學界不僅至今對道學
毫無所知,而且還沒有形而上學就是道學的概念,以致形而上學至今無法定義。
這說明什麽呢?隻能說明中國哲學界沒有思想之心,人類精英沒有思想之心,人
類沒有思想之心,人類都被“古之善為道者”愚成的“目惟內視而不外視”的瞎
子、“耳惟內聽而不外聽”的聾子、“惟道是從”的行屍走肉、“無知無欲”的
收音機、對一形道之聲“應之速而無疑”的傳聲筒。


明月牌收音機呂柏林
2022年11月25日
附:
◆《太上怎會“不知有之”?》: http://bolin.eu5.org/a288.htm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