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 (1)
朱德外孫劉建在《朱德:有著崇高理想信念的普通爺爺》中告訴:“黃洋界上炮聲隆”的炮聲隻是一發迫擊炮彈的爆炸聲,這個故事的文字是:
上世紀60年代,劉建還是北京實驗二小的一名小學生。因為爺爺朱德從來不講自己在革命鬥爭中的豐功偉績,就算偶爾提及,年幼的劉建也並不能完全聽懂,所以,和同學們一樣,有關爺爺在戰爭年代的事,劉建都是從課本上讀到的。
當時小學三年級的語文課本上,有一課學的是毛澤東的《西江月·井岡山》,詞中描寫了黃洋界保衛戰的情景:
山下旌旗在望,山頭鼓角相聞。敵軍圍困萬千重,我自巋然不動。
早已森嚴壁壘,更加眾誌成城。黃洋界上炮聲隆,報道敵軍宵遁。
當大家讀到“黃洋界上炮聲隆”時,一位同學舉手提問:“老師,我聽父親講,井岡山時期紅軍的條件非常艱苦,物質供應和武器裝備都很差,子彈平均每人才有幾發,怎麽會有炮彈呢?”
這個問題把老師問住了,因為那個年代、那些戰役他也沒有經曆過。於是,老師說:“劉建,當年你爺爺在井岡山打過仗,回去問問他這是怎麽回事。”
“那時老師的話就是‘聖旨’啊,我就趕緊回家向爺爺報告。”劉建說。
當聽劉建問到這個問題時,朱德很高興,立刻對他說:“你回去跟老師約一下,讓他星期日到家裏來,我給他講一講。”
於是這周末,朱德的家中來了實驗二小的四位老師,有教劉建語文的吳老師,有兩位高年級的老師,還有教導處主任。大家坐下聽朱德講井岡山上這門大炮的來曆,年僅10歲的劉建也在一旁認真地聽了起來。
其實,這門大炮是紅軍攻打許克祥部隊時繳獲的。“當時許克祥的部隊裏裝備的是德式迫擊炮。”劉建說:“爺爺講,打敗許克祥後,紅軍大部隊乘勝下山,往瑞金方向擴大革命根據地,山上隻有人數很少的留守部隊,敵軍趁此時又向井岡山進行圍剿。”
那時的井岡山沒有現在交通便利的盤山路,要想爬上陡峭的山峰,隻有從湖南炎陵到井岡山的一條小路可走,紅軍就在敵軍圍剿的這條必經之路上設了很多路障。但是,路障畢竟不能將敵軍部隊全部擋住,留守的紅軍戰士們有些著急。
當圍剿的敵軍離紅軍隻有兩三千米遠時,情況已經十分危急了。“繳獲的迫擊炮中,有一門因故障,被留在了山上修理。排除故障後,指揮員發現圍剿的敵軍指揮所距離不遠,就要求迫擊炮射擊。”
當時隻有三發炮彈:第一發是個啞彈,根本沒發出去;第二發炮彈送入炮膛內也沒有擊發,戰士們將炮彈倒出來檢查,才發現原來是沒有擰引信;隻剩下最後一枚,大家都很謹慎,擰好了引信,對著敵軍指揮所瞄準後開炮。
“轟隆”一聲,炮彈不偏不倚,準確擊中了敵軍的指揮所。敵軍並沒有想到山上留守的紅軍還有一門炮,指揮所被炸後,敵軍隻得慌忙撤退了。
附:《朱德:有著崇高理想信念的普通爺爺》在 http://dzb.rmzxb.com/detail.aspx?id=3942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