異樣科學

對相對論和萬有引力有興趣
正文

相對論第十五章:邁克爾遜-莫雷實驗

(2016-07-04 18:16:41) 下一個

在牛頓時代,光束被認為是由很多小粒子組成的。後來通過雙狹縫幹涉實驗,才發現光具有波的特性。等麥克斯韋統一了電磁理論,光又變成了電磁波的一部分。

既然其它各種波都通過介質進行傳播,光應該也是如此,所以人們就把光的傳播介質稱作以太(Aether或Ether)。這種以太是靜止的,它充滿了宇宙,而所有天體都在其中運行。著名的邁克爾遜-莫雷實驗就是為了探測以太與地球之間的相對運動而設計的。因為沒有測到這樣的相對運動,這個實驗就作為最著名的失敗實驗而被寫進了曆史,而以太這個概念也就被人們逐漸淡忘了。

其實,邁克爾遜-莫雷實驗的結果並不能證明以太不存在。既然地球肯帶著我們每個人走,也帶著那麽稀薄的空氣走,為什麽它就不肯帶著以太走呢?如果地球確實在帶著以太走的話,地球和以太之間哪裏還有什麽相對運動呢?

另外,十九世紀的這個以太理論本身就是錯的。也許當時人們並不知道,所有的天體都是運動的。既然所有天體都在運動,為什麽以太偏偏是靜止的呢?

[ 打印 ]
閱讀 ()評論 (2)
評論
jiangbaolu 回複 悄悄話 回複 '欲千北' 的評論 : 我的天文知識為零,不知你所說的雙星畸變究竟是怎麽回事,歡迎指教。
欲千北 回複 悄悄話 如果對慣性係而言,光速與光源運動有關,仍然可以解釋天文觀測中雙星無畸變的現象嗎?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