幾世輪回

大千世界,憑心前行。幾世輪回,最在意現實分秒。
正文

生活在彼岸----“精英主義”與“福利主義” 的曆史進程,誰是現在時,誰是將來時?

(2020-09-29 16:12:03) 下一個

生活在彼岸----“精英主義”與“福利主義” 的曆史進程,誰是現在時,誰是將來時?

(因為有更多的自由,可以讓思想和文字放飛,來 https://t.me/SylviaCA 生活在彼岸電報公號吧……等你哦! 微信裏請點擊到Safari然後再找到Telegram。如果下載Telegram,直接輸入鏈接也可以哦。)

 

左翼作者桑德爾(Michael J. Sandel)近來出版新書《精英的暴政》(The Tyranny of Merit),從他的左翼視角重估精英主義,並以貶義的態度批評精英和精英主義的存在。他提倡社會生活與經濟層麵的 “共同概念” 、 “團結協作” 也即 “團隊精神” 的社會放大版。最後上升到政治層麵,認定精英是 “暴政” ,而如果不予改善,平民將用暴力推翻現有社會。

 

Part 1 “精英主義” 的現在時

在討論之前先來看看桑德爾的背景,他現年67歲,年輕時因批判大哲學家約翰·羅爾斯而聲名鵲起。可以稱為現代美國左翼作家的代表之一。後來,他將哲學思想的普及到大眾,闡明公民生活背後的諸多倫理難題。其中,他最有名的是哲學公開課《公正》,可以說是迎合社會潮流的學者之一。

 

在新書中,桑德爾闡明精英主義導致政治兩極化和民粹主義,認為民粹主義在反對移民、外包業務和低收入等方麵起主導作用。他所論述的核心是抱怨“精英的暴政”。在他看來,這種抱怨具有正當性。

 

精英主義這個詞並不是最新的發明,它的背景要遠遠早於此。1958年,英國社會學家邁克爾·楊(Michael Young)出版反烏托邦小說《精英主義的興起:1870—2033》(The Rise of the Meritocracy:1870—2033),暢想到2033年,統治英國社會的階層從貴族變成精英,整個社會奉行“智商+努力”的精英主義信條。但是,這種精英主義使得階層分化過於嚴重,遭到民粹主義者反抗,社會瀕臨革命。

 

當時,對於楊來說,“精英主義”(meritocracy)是個貶義詞。令他意想不到的是,後來“精英主義”變成褒義詞。從羅納德·裏根、瑪格麗特·撒切爾到比爾·克林頓、托尼·布萊爾,都是從正麵意義上使用這個詞。巴拉克·奧巴馬在擔任美國總統期間的140多場演講中,也像喊口號一樣不斷念叨著——“隻要努力,你就能成功”。

 

從社會主義走向資本主義的中國,目前也奉行著精英主義。民眾都以能夠被稱為精英為自豪。“精英”、“白骨精”,從字麵到內核都成為社會向往的褒義詞。

 

實際上,美國前總統克林頓的執政與前總統奧巴馬的執政,麵對精英的相反陣營“社會底層”卻是兩種不同的方式。

在克林頓執政期間,最震動美國底層的是克林頓居然要求失業救濟隻能連續領10個月,之後必須接受職業培訓,再次找工作,如果不努力去找工作,則不能繼續領失業救濟金。

 

而奧巴馬的執政方針是大肆發放救濟和福利,把貧困人口急劇擴充,甚至到達4600萬之眾。2008年上台的奧巴馬,在2011年時創下1993年以來最高水平貧困人口。經合組織(OEDC)稱,美國貧困率在發達國家中是最高的。美國對“貧困線”的界定為一個撫養兩子女的四口之家年收入為22,113美元。奧巴馬自己甚至說,“沒想到美國有如此龐大的貧困人口”!

 

路透社2011年9月13日數據顯示,相對於成年人與老年人,18歲以下人群貧困率最高,達到22%。人口普查局數據背後的事實是,美國經濟增速太低,遠不足以彌補2009年至2010年間流失的無數工作崗位。2010年美國經濟正式走出衰退,但失業率則從9.3%升至9.6%。

沒錯,因為奧巴馬的經濟政策失敗,而福利政策擴大,鼓勵民眾成為接受救濟的人口,而非自立自強的人口。申請福利和救濟會獲得的格外的愛護與尊重,而自立自強做小企業卻會遭遇出奇的磨難與限製。

加州被稱為對商業企業最不友好的大州,即便小商業也被苛捐雜稅與各種法規限製和盤剝。比如最近即便是出租房屋小業主,既不可以趕走不付房租的房客,也不可以隨行就市、合理增加房租。

作為民主黨總統,培養選民對福利的依賴性,當然就是對基本票倉最優化的擴充,而且名義上符合社會倫理,貌似道德高尚。經濟上用社會共同財富,贏得更多支持。這種精算絕對令精英陣營都不得不佩服。隻是缺乏了作為一個世界超級大國領導人應有的對國家和人民的責任感和道義。

 

瓦解“精英”陣營,打擊“精英主義”的行為,在媒體和輿論製造者的左翼作家們看來,目前在美國更有市場,也更暢銷。

全美國現在的社會從上到下合謀共犯,把整個社會的焦點放在貧富差距、膚色的差異、且花式證明白人對黑人歧視的係統性。因此結論是白人精英們對普羅大眾也是歧視的,白人精英們的暴政是不應該被接受的。

當然,左翼作家和媒體在此時必定會忽略亞裔這個族群,因為他們的所有邏輯,在亞裔這個少數族裔、膚色非白色、曆史上受過同樣嚴酷歧視的族裔中,都不適用。亞裔給予這個論述最強有力的反證。

亞裔在美國自由市場經濟的環境中,所呈現的努力與成就,完全將以上的貧富、膚色、歧視的曆史原因, 與現實結論統統推翻。亞裔的生存方式,典型的證明了精英理論的可行性,即通過努力,就會成功。隻要社會公平,無論曆史上,這個人群的貧富、膚色與受歧視的狀態如何,都可以破繭成蝶,獲得努力之後的碩果。亞裔的成功故事,證明精英主義在現實中,確實的存在著,而且還將繼續存在下去。

 

左翼們在打擊精英主義,要求獲得尊嚴的同時,不僅故意忽略亞裔成功案例的反證,而且活生生在製造更多對於自強不息的人和族裔的新歧視,比如最新上榜的第16號提案。

 

Part 2 “福利主義” 的將來時?

 

左翼作者桑德爾強調“共同生活”中的共同二字,實際上是要闡明,如果努力與成績優異獲得了社會地位、財產與尊嚴上的回報,那精英們必須將成果分給不努力、沒有好收入、享受社會福利但還覺得全社會都虧欠了他的人,同時給他們福利就是羞辱。精英能做的是給更多福利,而且要跪著給;請求赦免,請求他們不要發動社會動亂。

如果用動漫表達的話,畫麵應該是這樣的,一個得意洋洋的社會底層人士,或者吸著大麻的無家可歸者麵對鏡頭這樣大吼,“社會精英們,誰叫你努力,誰叫你成功上了好大學,獲得了好工作!這是係統歧視systematic discrimination,是特權privilege!如果我們這些從小玩到大的社會底層不能得到滿足,就會用社會動亂給你們顏色看看!我們是Under Represented! 你們建設,我們可以毀滅呀!Defund Police!”(畫外音是沒有受過教育者的放肆狂笑,畫麵配任何一個城市打砸搶的和平示威畫麵都很絕,字幕標題配Summer of Love)

為了建立自洽體係,左翼作家能夠把不努力的抱怨,說得如此理直氣壯與學術味十足的,這本書絕對算得上執牛角者了。

滿含威脅意味的文字,在暗示和明示,如果績優者們不主動出讓成果,不主動恭敬的與“福利主義”妥協,社會動亂就是將來時。實際上2020年的打砸搶已經將社會動亂變成了現在時。

左翼作者桑德爾在如此直白的威脅用社會動亂糾正“精英主義”後,在不僅斥責精英也即所有的績優者有先天道德缺陷後,還要給精英貼上“暴政”的標簽。這樣的邏輯頗有土匪的味道。(桑德爾的語文是體育老師教的嗎?打砸搶的人說別人是暴政,自己是夏日之愛…)

一群威脅製造社會動亂的人,以及他們的代言人,指責其他努力學習、努力工作的、創造新科技與新社會的建設者,熱愛法律與秩序的執行者們是“暴政”… 。就如同左翼媒體聲稱遊行示威都是和平的,而且還要申請重建基金一樣;西雅圖CHAZ占領區,用武器設立哨卡,謀殺,卻仍是“夏日之愛”一樣,謊言與雙重標準大行其道。

在此,左翼作者桑德爾與拜登指責打砸搶的暴亂是右翼製造與導演的邏輯如出一轍。

曆史上的暴政是怎樣的?皮鞭、枷鎖、鐐銬、課稅、征兵、食不果腹、饑荒慘死都是暴政的縮影。不知道左翼的擁護者們誰有時間讀曆史呢?

左翼擁護者裏最多的是熱血的年輕人,尤其有色人種裏,特別時非洲裔與西語裔,他們身處單親家庭,無人教導也無榜樣,有學區的免費課後輔導也不會駕臨。他們無辜又不幸的,把時間都用到街頭混混、大麻吸吸、再來無數次動物本能釋放、時間真的不夠用。誰有時間讀曆史呢?於是曆史隻好再一次的重複自己,社會主義大鍋飯,被改個名字,稱為桑德爾這類左翼人士口中的“共同生活”“團隊協作”後的,結果公平的“福利主義”。

社會主義與共產主義這個幽靈,從東方飄落西方,在當年冷戰時期被美國悍然擊潰的社會主義,從民主與福利的縫隙裏,從美國的內部,用夏日之愛的“和平”示威的形式,“和平演變”著曾經是資本主義堡壘的美國。

這種擁有顛倒黑白的語言邏輯,並且還擁有相當美國主流媒體影響力的學者,是現在極左美國的特有現象……

 

一個奇觀。

 

如桑德爾這樣的左翼思潮的泛濫,令人不得不思考,馬克思預言的社會主義與共產主義是否會在民主國家的左翼的推動下實現……

“精英主義”與“福利主義” 的曆史進程,誰是現在時,誰是將來時?

 

Part 3 現實裏的采訪

桑德爾指出,“對於因精英的暴政而遭受委屈的那些人來說,問題不僅在於經濟上處於不利地位,更在於社會自尊的缺失。這時,他們的悲哀已經不僅僅是社會不公正,而且是他們感到自己被羞辱。” 對此筆者進行了采訪與實錄。

ST:“在不討論任何付出與努力的前提下,隻討論“自尊的缺失”,是無數以創造與勞動為首要價值的人群所無法接受的。 任何人如果覺得需要被尊重,必須自尊,必須用自己的付出和努力獲得自尊。覺得委屈就奮起直追……“

柏林牆:“所有人看到倒地再爬起來的運動員都肅然起敬,所有人都對身殘誌堅的人感覺敬仰,尊敬尤其可以在先天不足,天賦不夠與背景羸弱的人和事中迸發,隻要奮起,這樣的人就最天然的獲得尊敬。但左翼作者桑德爾覺得,社會自尊是別人必須給予的,而且是先天缺失的。”

理正高:“精英不等於努力。貧窮不等於不勤奮。作為一名哲學家,桑德爾教授探索的是社會公正,值得讚賞,不能簡單看做政治正確。一個公平正義的社會可以繼續前進。一個失去公正的社會將慢慢沒落,等待的將是暴力革命。暴力革命的破壞性大家耳熟能詳。”

網友A:“探索歸探索,思考歸思考,他的主張不可能符合現實中人們的需求。在座位有限的情況下,上了車的人永遠不會希望沒上車的人擠上去。假設,革命後把車上的人趕下來,換上一波人,車上車下的人光景依舊。參照天朝的改朝換代49年的革命就可以看的到最近期的實例。”

加州陽光:“談哲學應該探討的是普遍規律,而不是特例。不是所有的精英都靠努力得來,但大多數人不努力是不可能成為精英;不是所有的貧困都源於懶惰,但懶惰大多數情況下會導致每況愈下,最後難以避免貧困。”

北極飛雪:“何為“社會公正”?是過程公正還是結果平均公正?做為經曆過大鍋飯、社會主義以及公社的中國人應該更深有體會。“

廖嘟嘟:“獎勤懲懶—堅決不搞大鍋飯是拯救中國與貧困的良藥。在目前中國也許是貧富差距會影響到人與人的成長與自尊,但在美國在加州不是。加州學區每年專門為低收入,實際上是默認非洲裔與西語裔提供諸多免費服務。他們可以享受課後輔導,可以享受免費的特別大學參觀活動,可以享受免費午餐,免費計算機,免費書包與文具,免費課外活動等等。如果一個人或一個群體可以享受如此多免費的服務,而且入大學的標準降低200-500分的話,還抱怨社會不公,財力不足,是否合理就應該好好反思了。那些不探究細節和事實,一味的用大愛推動新歧視的做法和說法,令人無法苟同。”

網友M:“沒有絕對正確且一成不變的治理模式。需要激發創造、努力多一點,就績優權重放大一點;需要階層平衡多一點,就階層平衡權重放大一點。社會矛盾發展也是有過程的,關鍵在於統治層總體上比較開明,能及時預見、準確把握社會矛盾的發展,更能有效調整調和!”

網友O:“流水不腐—和平進化:這個世界上很難有真正的公正,至少我還沒見到過。保持社會階層的流動性,給盡可能多的人保留上升的通道和助力,才能讓這個社會持續地和平演進(evolution), 避免破壞性的暴力革命(revolution).”

網友Y:“去福利,調整工資稅收:所以我不支持民主黨的高福利政策,但支持提高最低工資,全民醫保,高資本所得稅,高遺產稅。”

[ 打印 ]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