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瑞典教太極

薛中天(Zhong-Tian Xue 騮春)在2015年出版,2017年再版的瑞典語版本“太極拳”一書經他改寫、補充和重新整理而成的中文版本現在文學城與讀者分享了。筆者是在分子遺傳學領域的一位出色的科學家,曾在美國,丹麥和瑞典工作。這本書是由中國在瑞典的太
個人資料
文章分類
正文

第一章 引言

(2020-07-28 05:12:03) 下一個

第一章 引言

 

什麽是太極拳

  

拳,中國話指“拳頭”,太極拳是一種基於太極原理的中國傳統武術之一。術語“太極”來自一本古老的書“易經”。太是巨大或者非常大的同義詞; 極是地球兩極的代名詞,太極意無窮無盡,就像宇宙。 “易經”大概是用陰陽原理來解釋自然界的最早記錄。陰被認為是被動的力量,而陽是正麵或積極力量。萬物都可以在陰陽的動態張力之間找到自己的本性。太極的標誌是雙魚圖,它代表了宇宙的兩極:陰和陽。這兩條魚排在一個圓環裏,白色代表陽,黑色代表陰,白色中有黑點,黑色中有白點,意味著陰和陽處於和諧狀態。太極拳是以這個基本原理建立的。

太極拳經過了漫長的曆史發展,從武術,主要用於防禦目的,發展成為今天大家以有益健康為目的的一種鍛煉方法。盡管太極拳現已發展成幾種不同的式樣或風格,但共同的是都由一定的動作序列編成。這些動作最初源於武術,甚至更早可能是從動物和鳥類的自然運動中得到啟發的。這些動作被編排在太極拳中,以緩慢,柔美和諧調的動作來操練,從一個位置到下一個位置過渡。根據太極陰陽原理,每一動作包含了成對的陰(虛)和陽(實)的運動元素。太極拳適合所有人:不管是年輕人還是老年人,男性還是女性,健康者還是病人,人人都可以練習。通過太極拳的堅持鍛練獲得所謂的“超級太極力”來達到養身保健的目的。

太極拳是人們喜愛的晨練方式。這是在上海光啟公園練太極拳的一景(2006年)

 

太極拳的史和

 

中國武術有著悠久的曆史。早在漢代(公元220年),著名的內科醫生華陀創建了一組動作稱為“五禽戲”。這是中國拳術形式的開始。民間傳說太極拳起源於十三世紀,元末明初(又北宋末年),創始人是張山豐。他是武當山的著名道士。初時在陝西寶雞金台觀修煉,明太祖洪武年間,先後修煉於四川太和山,湖北武當山。明天順三年(1459)張三豐善武當內家武藝,是內家拳的創始人。關於其始創太極拳比較流行的傳說是一日午後,張三豐在室內誦經,忽聞窗外喜鵲急鳴,三豐隔窗窺看,原來是喜鵲與長蛇相鬥。喜鵲從樹上鳴聲飛下,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猛烈攻擊地上蟠結蜿蜒的長蛇,而長蛇則靜待突變,從容躲閃應敵。喜鵲用雙翅扇打,利爪抓拿,尖嘴啄擊,而長蛇輕柔圓活的閃躲,柔中顯剛地反擊,使喜鵲不但始終沒有擊中長蛇,反而總是被長蛇所逼,隻好敗逃而飛。張三豐由此頓悟以靜製動、以柔克剛,太極陰陽變化之理,因而創編了太極拳。張三豐創立太極拳之說,仍是目前武術界所持的重要觀點之一. 張三豐以後,對太極拳的發展作出重要功獻的人物是王宗嶽。可是對他的出生年代有兩種說法:一種說法是明代,另一種說法是清朝乾隆年間。《太極》雜誌2010年第五期發表了李萬斌先生的《太極拳史研究的最新突破》(簡稱“突破”)一文,報道了山西新絳縣源流研究者劉曄挺先生在王宗嶽家鄉,作了五年以上的深入調查。山西新絳縣的考證已經明確王宗嶽是新絳縣思賢裏王莊村人,生卒年代是1525—1606年。家庭成員脈絡清楚,在太極拳史上,是張三豐的第五代傳人,他運用《周子全書》中闡述《易經》太極陰陽的哲理來解釋拳理,寫成《太極拳論》和《太極拳譜》,為曆代太極拳名家所推崇。隨後,太極拳與其他幾種拳式如少林和武當有了廣泛的發展。

我國著名中國武術史研究家唐豪先生,幾十年研究探索太極拳的曆史,曾於1930年至1932年間,三下河南溫縣陳家溝,調查考證太極拳的起源和發展。證實了在明末清初河南溫縣陳家溝有太極拳的傳人陳氏第九世陳王廷。陳家溝的太極拳創始於清朝初年,明朝末年崇禎皇帝曾經鼓勵文人練武,那時陳家溝的陳王廷是個文武兼通的人,他研究道家的黃庭經,參照了戚繼光的拳經,在清朝初年他創造了陳家溝太極拳,即陳氏太極拳。河南溫縣陳家溝確是太極拳的著名發祥地。它把好幾位著名的太極拳大師聯係到一起。有一位叫武禹?(1812至1880年),他出生河北省永年城。他和他的兄弟在年幼時就對武術感興趣,從楊家的一位年長的拳師楊露禪那裏學太極拳,後來武禹?搬到了河南陳家溝,獲得了著名拳師陳常興的培訓。他研究太極拳的理論非常好,他消化和比較了來自不同流派的包括王宗嶽和楊家人的太極拳,以自己的理解寫出了很多精辟的文章。 “太極拳論”是其中之一。最後,他創建了自己的流派:“太極拳武式”。至於聞名於世,流傳最為廣泛的楊式太極拳是通過了連續三代人的努力。楊式的創始者是楊露禪(1799年至1872年),他的家鄉是河北省永南。在他年輕的時候,他拜資深太極拳師陳常興為師。楊露禪傳教太極拳給他的兩個兒子楊健侯(1839年至1917年)和楊班侯(1837年至1892年),他倆也終成太極拳名家。到了第三代楊澄甫(1883年至1936年),楊健侯的兒子,生於北江。楊澄甫自幼接受父親的教誨。在他的青年時期,他除了刻苦練習外, 還認真研究太極拳。他始於經父親修訂的中度框架,並作出了進一步的修改,逐步建立了新的風格:一個大框架的姿勢,有更多的擴展,結構嚴謹,動作溫柔,優美,輕鬆,流暢。這使之成為今天最普遍的楊式太極拳。目前,太極拳本身可以分為五個主要款式:楊,陳, 吳,武,孫。根據全套動作的長度,有兩種截然不同的太極拳形式:短式和長式。楊式太極拳通常是長式或叫長拳。

楊式太極大師呂亞西在著名的避暑勝地北戴河介紹他的太極拳路(2008)

 

如何練好太極拳(我的經驗

 

我自1960年開始學打太極拳, 那時我在上海複旦大學讀書,我的體育老師談其襄巧是一位太極拳高手,他為了使學生有健康的體魄,平衡和緩解緊張學習的壓力,樂於傳授太極拳。我從他那裏學會太極拳後,體會到它的好處,就堅持打太極拳,每天一次,年複一年又一年。漸漸地,太極成了我的嗜好,即使是現在,它總是伴隨著我的生活。根據我的經驗,在初學階段要努力做到幾下幾點:

1.練好基本功。即先練會拳架子。一個動作一個動作的學到手。掌握每一動作的要點,力求一開始就把動作做正確。

2.循序漸進。我打的這一套長拳可分三段,至少有88個動作,不能急於求成,每次學幾個動作,逐步加合而成。完成第一段後再進入第二段、第三段,就像是DNA分子的結構,叫做螺旋形上升。

3.貴在堅持。除了上太極拳課程跟老師學,課外每天要堅持練習,端悟每一個動作,這樣自我就有一個逐步熟悉的感覺,信心也增強了。久而久之就會養成一種良好的習慣,這是良好生活方式的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4.學習和領會太極拳先輩有關太極理論和實踐的精辟語句。如保持身體平衡:“虛靈頂勁”,“分清虛實”;放鬆體態:“用意不用力”,“鬆腰”,動中求靜;保持動作的連貫性:“上下相隨”,“相連不斷”等等。

我在瑞典隆德城Gerdarhallen體育培訓和健身中心開初級班,初學者經一年內的春季(2-5月)和秋季(9-12月)兩期的訓練,每周二次,每次一小時,就能順暢完成全套動作了。在第二年初學者能有機會參加“鞏固”或“進修”班,每周一次,一個小時。除了反複練習全套動作,做到熟練,獨立操練外強調動作要與呼吸協調,動作與動作連接的潤滑,根據自己對太極理念和要點的感悟,對動作、架子可作出微調。

根據我的經驗和體會,我把打好太極拳最重的要求歸結成三句語:

1.心無雜念。你必須保持冷靜,專注於正確地做好每一個動作。不想其它任何事,但可以有所謂的“聯想”:與太極動作名稱有關的聯想,置身於自然。這類聯想,我會在以後章節關於動作說明時介紹。

2.連綿不斷。使你的動作順暢無間斷,就像山間的溪流,流淌不息。這就要掌握好動作間的連接。

3.柔和舒展。使你的動作緩慢、柔和,均勻,舒展。這就要避免任何緊張和故意用力,掌握好每一個動作包含的虛和實,陰和陽的同時到位。

以下是我以書法形式表示的以上三句話。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