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Z丅:“最賢的妻,最才的女”楊絳去世:生命之火萎了,我也走了 —— 借此悼楊絳先生

(2016-05-25 17:40:05) 下一個

“最賢的妻,最才的女”楊絳去世:生命之火萎了,我也走了。 

2016-05-25 每日經濟新聞

她是專家學者,是作家翻譯家,是女兒,是姐妹,是妻子,是母親。她守候著人類最小的社會單元,為人生創造了美麗的“第一秩序”——家。她有一個被時代熟知的稱號“錢鍾書夫人”,她是一個從容優雅的精神貴族,卻有著一個世紀令人感動的平民情懷。——她,就是安靜而優雅的楊絳先生。

 

在丈夫錢鍾書眼中,她是“最賢的妻,最才的女”。再過幾個月,就是楊絳先生105歲生日。但是這一切都被定格在了2016年5月25日。今天淩晨,楊絳先生在北京協和醫院病逝,享年105歲。澎湃新聞經由人民文學出版社對這一消息進行了確認。據稱楊先生有遺言,火化後再發訃告。

 

 

楊絳曾譯19世紀英國詩人藍德詩:

 

我和誰都不爭,

和誰爭我都不屑;

我愛大自然,

其次就是藝術;

我雙手烤著

生命之火取暖;

火萎了,

我也準備走了。

 

以此送別先生!

 

楊絳先生生平

 

楊絳先生,字季康,1911年7月17日生於北京,少年時代先後在北京、上海、蘇州等地讀書。1932年春天,楊絳考入清華大學並與錢鍾書相識。第一次見麵,錢鍾書就說:“我沒有訂婚。”“我也沒有男朋友。”楊絳回答。世紀佳緣由此展開。1935年,楊絳與錢鍾書成婚,不久一同出國留學,無論在牛津或是巴黎,都留下了他們相親相愛的足跡。在牛津,楊絳與錢鍾書曾在詩歌裏追憶他見到楊絳的第一眼:“頡眼容光憶見初,薔薇新瓣浸醍醐。不知靦洗兒時麵,曾取紅花和雪無。”

 

 

楊絳先生的第一部作品為短篇小說《璐璐,不用愁!》,於1934年初發表於《大公報文藝副刊》。她早年創作的劇本《稱心如意》,被搬上舞台長達六十多年,曾引發巨大反響,2014年還在公演;楊絳93歲出版散文隨筆《我們仨》,風靡海內外,再版達一百多萬冊,96歲成出版哲理散文集《走到人生邊上》,102歲出版250萬字的《楊絳文集》八卷。

 

其中1988年出版的小說代表作《洗澡》(意即洗腦筋,係國內最早反映知識分子改造的文學作品),在知識分子當中引起很大反響,作品亦被譯成多種外國文字出版。

 

楊絳還通曉英語、法語、西班牙語,由她翻譯的《唐·吉訶德》被公認為最優秀的翻譯佳作,到2014年已累計發行70多萬冊。

 

楊絳先生主要著作譯作

 

▲2007年楊絳在家中

 

散文類:《幹校六記》、《將飲茶》(含《回憶我的父親》《記錢鍾書與〈圍城〉》《回憶我的姑母》等)、《雜寫與雜憶》(含《懷念陳衡哲》等)、《丙午丁未年紀事》、《我們仨》、《我在啟明上學》、《走到人生邊上》、《老王》(收入中學語文課本)

 

小說類:長篇小說《洗澡》;短篇小說:《璐璐,不用愁!》、《小陽春》、《大笑話》、《玉人》、《ROMANESQUE》、《鬼》、《事業》

 

譯作類:《堂吉訶德》、《吉爾·布拉斯》、《小癩子》、《斐多》、《一九三九年以來英國散文作品》

 

劇本類:《弄真成假》、《稱心如意》、《風絮》

 

論集類:《春泥集》、《關於小說》

 

104歲時的楊絳先生送給年輕人的9句話

 

 

1、你的問題主要在於讀書不多而想得太多。

 

2、如要鍛煉一個能做大事的人,必定要叫他吃苦受累,百不稱心,才能養成堅忍的性格。一個人經過不同程度的鍛煉,就獲得不同程度的修養,不同程度的效益。好比香料,搗得愈碎,磨得愈細,香得愈濃烈。

 

3、有些人之所以不斷成長,就絕對是有一種堅持下去的力量。好讀書,肯下功夫,不僅讀,還做筆記。人要成長,必有原因,背後的努力與積累一定數倍於普通人。所以,關鍵還在於自己。

 

4、少年貪玩,青年迷戀愛情,壯年汲汲於成名成家,暮年自安於自欺欺人。人壽幾何,頑鐵能煉成的精金,能有多少?但不同程度的鍛煉,必有不同程度的成績;不同程度的縱欲放肆,必積下不同程度的頑劣。

 

5、在這物欲橫流的人世間,人生一世實在是夠苦。你存心做一個與世無爭的老實人吧,人家就利用你欺侮你。你稍有才德品貌,人家就嫉妒你排擠你。你大度退讓,人家就侵犯你損害你。你要不與人爭,就得與世無求,同時還要維持實力準備鬥爭。你要和別人和平共處,就先得和他們周旋,還得準備隨時吃虧。

 

6、惟有身處卑微的人,最有機緣看到世態人情的真相。一個人不想攀高就不怕下跌,也不用傾軋排擠,可以保其天真,成其自然,潛心一誌完成自己能做的事。

 

7、上蒼不會讓所有幸福集中到某個人身上,得到愛情未必擁有金錢;擁有金錢未必得到快樂;得到快樂未必擁有健康;擁有健康未必一切都會如願以償。保持知足常樂的心態才是淬煉心智、淨化心靈的最佳途徑。一切快樂的享受都屬於精神,這種快樂把忍受變為享受,是精神對於物質的勝利,這便是人生哲學。

 

8、我是一位老人,淨說些老話。對於時代,我是落伍者,沒有什麽良言貢獻給現代婚姻。隻是在物質至上的時代潮流下,想提醒年輕的朋友,男女結合最最重要的是感情,雙方互相理解的程度。理解深才能互相欣賞、吸引、支持和鼓勵,兩情相悅。門當戶對及其他,並不重要。

 

9、我和誰都不爭,和誰爭我都不屑。簡樸的生活、高貴的靈魂是人生的至高境界。

 

每日經濟新聞綜合

澎湃新聞、中新網等

轉載請注明

|  本文轉自每日經濟新聞 nbdnews |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