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正教授的學術博客

內容涵蓋:傳統經學為主的中國思想史研究、商周金文為主的古文字學研究、宗教史和製度史為主的商周史研究、版本學和校勘學為主的古典文獻研究、京都學派為主的海外漢學研究、古代神話和詩論為主的中國文學史研究
個人資料
正文

劉正教授論文《春秋戰國〈郾右軍矛〉銘考釋》

(2016-08-22 09:42:56) 下一個

《春秋戰國〈郾右軍矛〉銘考釋》

 

【拓片】

【模寫】

【器名】《郾右軍矛》。

【斷代】燕器。

【著錄】《商周金文錄遺》585。

【釋文】郾[1]右軍[2]。

【注釋】

[1]“郾”字,通“燕”字,商周金文中多作“雁”、“郾”等字。其字形作等。沈寶春《商周金文錄遺考釋》:“‘郾’字從匽從邑,西周初期作匽,春秋金文燕作匽,戰國金文增邑作郾,凡此四字,皆為‘燕’之假借字。秦漢之際,匽國一律改作燕。”如,《匽侯旨鼎》作“”、《匽伯匜》作“”,《堇鼎》中作“”。

[2]右軍,作戰軍製劃分之一。見《左傳•桓公五年》:“王為中軍;虢公林父將右軍,蔡人、衛人屬焉;周公黑肩將左軍,陳人屬焉。”又見《哀公十一年》:“為郊戰故,公會吳子伐齊。五月,克博,壬申,至於羸。中軍従王,胥門巢將上軍,王子姑曹將下軍,展如將右軍。齊國書將中軍,高無丕將上軍,宗樓將下軍。”則可知當時已經存在上、下、左、右、中的五種作戰軍製劃分。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