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周末外出吃飯,另一家帶著一個五六歲的孩子坐在我們鄰桌。
剛落座,小小的孩子就敲著筷子大聲叫喚:服務員,水!
一家大人都以鼓勵的眼神讚賞著孩子的獨立精神。
正值飯點,人特別多,穿著紅色T恤的服務生忙上忙下,沒來得及趕過來。
孩子爸不快地站起來:喂!是在裝聾嗎?孩子都渴慌了,什麽破服務?!
小夥子帶著一臉不好意思奔過來,連聲道歉,倒上水。
轉身,孩子問:他們是服務我們的,對嗎?
孩子爸回答:不好好讀書,以後就和他們一樣!
我清清楚楚看到端水的小夥子臉上青一道白一道的尷尬。
出門,我對兒子說:兒子你要記住,人生而平等,尊重他人是一個人最起碼的教養。職位不分貴賤,任何時間任何地點,我們花錢消費並不意味著就此可以高人一等,你付出金錢,我付出服務,二者人格上完全平等。那些在人格上看不起別人的人,其實也看不起自己!
02
約兒子同學外出遊玩。
車停,7歲的小朋友立刻從後座下車,繞到車前很紳士地將副駕駛室的門打開:阿姨,請您上車!
我當時驚訝極了,說實話,就是在平時,我們也很難得有如此禮遇呀!
孩子這個溫暖的動作簡直讓我看到了這個社會的希望。
我對他媽媽說,謝謝你教出了這麽有教養的孩子!
孩子媽回答:我一直覺得,懂得尊重女性,是身為一個男生最基本的教養,性別平等是這個社會平等的基礎,也是一個家庭幸福的根基。
可是生活中我們常常看到的卻是這樣的場景:
夫妻同行,妻子抱著孩子提著東西,丈夫一旁玩手機;男女朋友吵架,男孩一把將女生推到在地,罵罵咧咧轉身就走;丈夫不管家事,某日看病忘帶社保卡即刻暴跳如雷,指責妻子是怎麽當老婆的!失去性別平衡的家庭,一定隱藏著束縛、隱忍、委屈和人格上的欺壓。
有一位姑娘說,很多年前和現在的老公還是戀人關係,因為無數的細節讓她堅定地和他在一起了:
約會總會先到,用餐不忘記主動夾菜;和朋友聚會挨個給順不順路的都送回去;雨天自動減速,生怕濺起的水花影響到路人;路上堵車不狂躁不催促;在家裏任何事情都是可以溫和商量的;和兒子在一起,常常告訴孩子尊重女生是男生的責任。
她說,十三年了,和這樣的人在一起真的很幸福!
胡適曾說,看一個社會的文明程度有三個標準。第一,這個社會是怎麽對待孩子的,第二,這個社會是怎麽對待婦女的,第三,這個社會閑暇的時候,人們都在幹什麽。
一個家庭中,如果在性別對待上能做到平等有教養,幸福的基調就不會跑偏到哪裏去。
同樣,一個看得起女性、尊重女性並真正平等認可女性價值的男人,如果有大成就,那麽必定胸懷開闊,如果沒有大成功,也完全可以賦予一方溫暖,懂得在女性麵前謙讓的男人也絕不會因此而委屈了自己偉岸的身影。
03
以前認識一對母子。
母親以潑辣出名,凡涉及利益必定計較,一計較必定吵架,一吵架必定是出好戲,能哭喊則哭喊、能倒地則倒地、能拿刀則拿刀,她靠能吵能鬧的真功夫贏得了小鎮獨一無二的社會地位。
她的生活裏,除自己之外別人最大的事情就隻有兒子的事了。兒子的任何事,闖了禍、惹了麻煩,她都會二話不說豎著羽毛衝上去解決幹淨。
兒子則奉著“我可犯人,但人不可犯我”的優越感長大成人。
年齡漸長,受了學校和社會的多方教育,兒子雖也時常反省母親的處事方式,也總希望自己要換個層次的活法。
但他卻不知道,這種缺教養的基因已經深深烙進血脈,甚至無法逃逸:比如,涉及錢財,他總是無法自控地吝嗇計較; 對一切有礙於前程的人毫不猶疑堅決予以反擊;內心怯弱不承擔責任,但仍裝得理直氣壯;常常目中無人,嘴裏百種他人不是;心情不好,直接簡單粗暴解決問題。
打小深入血脈裏的自我優越感膨脹,膨脹到容不得別人,隻剩下自己的利益、自己的邏輯和自己的價值觀。
交而久之,熟悉了他的人生規則後,朋友們漸漸離開、同事們惹不起躲得起、家庭兩次破裂。落寞之間,隻剩下母子慰藉。
小時候走過的每一段路,看過的每一段風景,都將是通往成年世界的引路牌。
04
小時候,父母親總是告訴我:我們讀書的目的是要成為一個文化人,但最終的目的卻是要成為一個有教養的人。
比如,遇到人一定要打招呼;吃飯一定要主動給長輩盛飯;不必太計較,左一點右一點留下商量餘地;為人最怕刁蠻,凡事懂得講道理;求人幫忙不冒昧,不要給別人製造爛攤子;家裏衣櫃裏藏著一個人情賬本,因為受過的幫助要記得回饋。
父親還告訴我:知人不必言盡,言盡則無友,責人不必苛盡,苛盡則眾遠。敬人不必卑盡,卑盡則少骨!
最好教養是:看得起別人還看得起自己!
看得起別人是:心裏除了裝著自己,還可以裝得下別人。有錢人能裝下沒錢人,強大的人能裝下弱小的人,有能力的人能裝得下沒能力的人,男人能裝得下女人;既能裝得下自己的利益,也能裝得下別人的需求;既能裝得下自己的價值觀,也能裝得下別人的價值觀。
看得起自己是:明白自己作為獨立個體的價值與尊嚴,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道理麵前人人平等。一個懂道理的人,即便不富不貴,也一定可以活得理直氣壯、不卑不亢。
如果教養在,窮養還是富養,那又有什麽關係呢?
--來自夏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