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篇楓葉情

生活在加國有二十餘載,記錄一些生活中的點點滴滴。。。。
個人資料
水中月_L (熱門博主)
  • 博客訪問:
正文

家長的長遠目標是培養出一個健康的成年人

(2016-05-16 14:28:31) 下一個

本文轉載自賓大教授Dr. Ginsburg在父母子女俱樂部 Parents And Children Education Club (www.pceclub.org) 第十二屆子女教育研討暨年會上的講演

英文記錄整理:黃敏

中文翻譯:Taili Zhuang,張景山

Dr. Kenneth Ginsburg,賓西法尼亞大學醫學院兒科教授,專長於青少年行為和心理健康,Boys& Girls Clubs of America 的韌性專家,曾獲多個獎項並出版多部專著,近期通過美國兒科學會出版了《Building Resilience in Children and Teens: Giving Kids Roots and Wings》和《Raising Kids to Thrive: Balancing Love With Expectations and Protection With Trust》。

他的臨診實踐、教學、科研、以及社會活動都圍繞著一個統一的主題:通過提高青少年的內在韌性來打造他們的強項。他致力於將研究和臨診中所獲知的東西盡可能轉化為日常實踐中的方法,以便讓父母,專業人士、和社區來培養孩子的韌性。

這次講壇會的主題是:培育能在充滿挑戰的世界裏健康向上的孩子。

我們先問問自己如何去定義成功。

我們常常會犯一個錯誤:我們看著眼前的孩子想,他有多麽成功?這樣做的家長往往會過分關注兩件事:快樂或者成績。如果隻關注孩子的眼下的快樂而對孩子沒要求,那麽這樣的快樂也是短暫的、稍縱即逝。如果隻關心孩子的成績,就隻看到孩子的成就,而不是孩子這個人本身。

我們應該先不看眼前的孩子,而是想像孩子成長為35歲的樣子,如果家長開始考慮35歲成年人的成功需具體備哪些素質,子女教育會輕鬆很多,而家長也會更明白如何選擇不同的教育方式。

我們應該為孩子將來的發展和成功做準備,培育有後勁,能在35歲、40歲、50歲時成功的人。把目標放長遠,我們對於成功童年和青少年的理解就寬了。

能在35歲、40歲、50歲時成功和快樂的人是什麽樣的?那不取決於你所擁有的,而取決於你本身是什麽樣的人。

成功的成年人是這樣的:

1. 有價值感和目標

2. 能修補世界,有同情心、愛心和善良

3. 努力,堅韌

4. 心係他人,珍惜與家人、朋友和社會的關係

5. 堅毅性(Grit)(向著長期的目標,堅持自己的激情,即便曆經失敗,依然能夠堅持不懈地努力下去,這種品質就叫做堅毅,”Angela Duckworth 在2013年TED演講時,給予Grit如此定義。)

6. 具有創造力和創新力

7. 有社會智能(Social Intelligence)和情商(Emotional Intelligence) 來促進領導力和協作

8. 能聽取建設性的批評,有終生好學精神

9. 韌性(Resilience)

如果我們把人生看作一場短跑,我們會盡一切可能衝向終點,不籌劃未來。一旦摔倒,我們就輸了,所以我們輸不起一點的失敗。

但倘若我們把人生看作一場馬拉鬆,那麽我們的目標就設的更長遠。周圍的人要是都能互相合作,互相鼓勵,才能走的更遠。如果你碰壁跌倒,你爬起來繼續跑,尋找一條更好的路。

當然,成功也包括好的教育、職業以維持生計,但我相信,以上的品質都大大地增強了一個人在社會上的生存能力,而且能在自己做的事情中找到意義和滿足。

我們必須要停止去用孩子在十八歲時的成就來定義成功,比如說像爬藤,進好的大學,這種思維會毀了孩子在他們二三十、四五十歲成功的能力。

韌性

韌性是從逆境中走出來、從失敗跌倒後能再站起來勇往直前的能力,是一種心態。

緊張情緒的激素是人類幾萬年進化出來的,用來幫助原始人類應對“老虎來了”這種情境。然而人類大腦並沒有哪種激素設計得正好能來應對“SAT考試”這類情境。

如果我們認為孩子的任何考試,任何活動,任何時刻都可能會影響孩子的一生,那麽我們就變成了孩子生活中的老虎,孩子和家長就會天天生活在這種緊張焦慮之中。

韌性的一個要點就是首先懂得什麽是該焦慮什麽是不該焦慮的。

韌性的培養有7個要點(7Cs):

1. 能力(Competence)

2. 自信(Confidence)

3. 人際關係(Connection)

4. 人格品性(Character)

5. 貢獻(Contribution)

6. 應對技能(Coping)

7. 控製力(Control)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