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申明,我是特愛寵物的,連擼貓的手勢都需要學習呢。而且沒有貓可以踢。
“踢貓效應也稱為踢狗效應(Kick the cat, kick the dog),是一種隱喻,描述在組織或是家庭中位階較高的人,可能會借由責罰位階較低的人來轉移其挫折或不滿,而位階較低的人也會以類似的方式將挫折發泄給位階更低的人,因此產生了連鎖反應。
舉例來說,爸爸在公司被老板責罵,因此回家後罵小孩,小孩不開心,於是去踢貓。”
前幾日,中航的老總,踢了一個宇航界的院士,是因為太氣憤了,他認為有財富的人才是權威,“院士”應該唯唯諾諾,還敢說個不字!踢!
因為踢了知名人士而曝光。
看來他是個火爆脾氣,罵個下屬,家常便飯。有錢有勢,家裏摔個家飾,類似“踢貓效應”的行為估計司空見慣。
過去電影裏,常有紮小人的刻骨銘心的恨!那個布小人就是泄憤工具。 當然這位老總,當時火冒三丈,來不及回家泄憤,也來不及抄起什麽小的秘密減壓球球,捏捏,在那樣的飯局中。
一生的風光偉績,就喪失在一個“踢”字。
人人都有一時衝動的時刻,人前永遠篤定的狀態,估計人後一定做足了減壓的工作。長期,可能是瑜伽,音樂,讀書,涵養,香薰。。。。 短期的也許就是一個小小的道具。一個對象。
那日陰雨綿綿,我在家裏找到了我之前的日記,原來減壓對於我來說,就是寫點文字。征幾個知音。
昨日晚上,我轉發一個文友的簡介給另一個文友,她卻直言喜歡我的文字。
寫出來就好。
生氣了,踢一下垃圾桶,看生活中的垃圾倒出來,心中的鬱悶也消失了。
這是我獨創的“踢桶效應”。辦公室動靜大,整個“踢/彈筆效應”也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