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忍性與任性

(2017-03-24 07:33:20) 下一個

忍性與任性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個性, 老話說, 百人百性,就是說每個人的性子是不一樣的。而且老話還說, 江山易改,秉性難移。 所以要求人們改變自己的性情(性格)是件非常困難的事情。所以一個人能順著隨著自己的性子活一輩子, 也就夠幸福的了。

然而, 人作為社會動物, 很難時時處處隨性出言,率性做事,必須遵循多如牛毛的風俗習慣,禮儀規則,尤其是和生人交往時必須有所克製。幾千年來,“ 禮”這玩意兒就是用來規範人們的言行舉止的。

但是, 人在特定的時空範圍內, 還是可以隨性的。 比如孩子在父母麵前, 夫妻在自己家裏,好朋友之間的交往。 雖然有時也難免磕磕碰碰, 甚至厲言相向,拍桌子摔門, 但氣頭一消,所有不快也就煙消雲散, 和好如初, 甚至親情友情更篤, 所謂 打是親, 罵是愛, 不打不相識之謂也。

所以整天囿於人情世故中圓溜溜討讚口活著,也是十二的分憋屈。久而久之,也就把人憋成了個三寸金蓮,雖然偶爾會受到怪癖者們的嗅愛, 把愛, 甚至舔愛,你的“忍性”功夫也甚是了得, 但代價是你成了個徹底變形也變性的怪怪。

實話作家王小波說:“我向來不怕得罪朋友, 因為既是朋友,就不怕得罪,不能得罪的就不是朋友(《黃金時代》)。”結果是他朋友不多, 有幾個都是心肝級的朋友。

“忍性”的人活得順溜,忍久了,成了繞指柔,像賈桂那樣, 站久了,要坐下, 感覺一萬個不自在。“任性”的人活得比較清爽,無論是麵對人本二性的呼喚, 還是遊走四海江湖,或廟堂, 或書房, 言表心聲,行出至誠;坦蕩蕩以待人,任勞辛以做事。但“任性”也有代價,容易得罪好多熟臉(並非朋友),僅落下幾個鐵杆。這是個價值觀問題,就看你怎麽取舍了。人活在選擇當中,有選擇必然有後果。麵對“忍性”與“任性”,你是選兩極, 還是玩平衡, 您自己拿捏。倒有建議一條, 先把生存環境搞清,因為環境既限製也助長你的選擇。 但什麽是“把生存環境搞清楚?”這倒又使人糊塗了,您不明白, 就等於我沒說。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