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經濟雖然體量很大,特別是製造業,堪稱世界第一,但是整體結構十分脆弱。和平時期有些問題顯現不出來,給人感覺中國十分強大,但是如果麵臨戰爭,很多環節就很薄弱,非常容易受到攻擊。中國如果武力解決台灣問題,就必須麵對戰爭,不能抱僥幸心理。
中國能源及主要工業原料依賴進口,石油70%,鐵礦石80%,銅礦75%,鋁礦65%。中國工業就像一個遍布全球的蜘蛛網,中國本土的加工業就像趴在蜘蛛網中間的蜘蛛,沒有了蜘蛛網,蜘蛛就斷了生計。問題是中國目前沒有保護這個蜘蛛網的能力。大英帝國和現在的美國之所以能稱霸全球,靠的就是遍布全球的軍力。美國不僅有超一流的航母戰鬥群,還有遍布全球各地的海空軍基地,而中國目前不具備這些條件。中國的航母編隊無論是數量還是質量都無法與美國對抗,再加上缺乏海外基地,所以活動範圍有限。在戰爭情況下,這個蜘蛛網就很容易遭到破壞。另外這些能源與原料的供應國與中國的關係也不夠牢靠,鐵礦石的頭號進口來源是澳大利亞,一旦開戰,情況可想而知。很多國家目前仍然看美國眼色行事,比如巴西,如果美國真地對它施壓,很難保證它不會倒向另一邊。
開戰之後,不僅原料進口是問題,產品出口也是問題。中國主要出口對象是西方發達國家,這些國家屆時肯定和美國串通一氣對中國實行製裁,那時大部分出口產業隻能停產,幾千萬上億的人麵臨失業。雖然這樣對西方國家也造成傷害,但是傷害的程度不同。原因是中國出口商品主要是非必需品的消費品,這些商品平時雖然給消費者帶來很多方便和益處,但到了戰時沒有也照樣可以過日子。
中國改革開放幾十年,依靠經濟體製改革、引進外資、擴大出口,確實取得了顯著進步,國力大大增強,但是經濟的整體結構對外依賴較大。比較毛澤東時代,雖然那時很窮,但基本自給自足,整體經濟反而比較皮實。目前這種經濟狀況,適合和平時期大力發展,但是遇到戰事,很可能是崩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