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榮健教授。空軍杭州療養院主任醫師、浙江農林大學旅遊與健康管理學院客座教授。
著名的美國醫學協會雜誌(JAMA)曾經發布過一篇令人震驚的報告,在1994年因為嚴重的藥物副作用而需要住院治療的人數也超過了220萬人。
更令人吃驚的是,這其中有超過10.6萬人死於藥物副作用。
這份報告在醫學界一石激起千層浪。我們以前從不知道,會有如此之多的患者深受藥物副作用的危害。
在美國,健康的頭號殺手是心髒病,大約每年有74.3萬人因此而死亡。其次是癌症,每年有52.9萬人被它奪走了生命。第三位是腦卒中,每年大約有15萬人死於該病。
而第四號殺手不是車禍也不是艾滋病,而是合理應用處方藥物引發的副作用,大約每年奪走超過10萬人的生命。是不是駭人聽聞?
那麽,為什麽被醫生和患者看做是救命稻草的藥物會成為無辜患者的殺手?
這個研究是關於現行醫療體係及製藥業在與人類與國民健康間究竟扮演什麽樣的角色。
這是一個非常龐大的話題,一個全球性的話題,也是一個關乎公民切身利益的話題!然而,如此利益攸關的事情,大多數人可能一輩子也不會接觸到!
世界上的醫學,可以分為兩大類,即對抗醫學和自然療法。
對抗醫學包括藥物、手術、放療、化療等。對抗醫學興盛於二次世界大戰。
當時,戰場傷亡巨大,為了延續士兵岌岌可危的生命,醫生及藥劑師發明了各種化學藥物,如抗菌藥、消炎藥、增加或降低血壓、血糖的藥等等,這些藥物對於急診和搶救傷病員發揮了重要的作用。
它的原理是:消滅一切可能致病菌、打亂人體平衡,以此來減輕傷病員的身體負擔,讓那些因為槍炮受傷的士兵得以脫離生命危險。
由此,對抗醫學成為我們的主流醫學,得到各國政府經濟、政治上的支持,壟斷了全球醫療體係。
世界大戰已經過去90多年,而對抗醫學的思維還停留在“搶救傷病員”的模式裏。
對抗醫學副作用巨大,對於許多因環境汙染、不良飲食和生活習慣造成的現代慢性疾病束手無策,甚至,許多原本沒有的疾病,就是吃藥吃出來的!
▲ 二戰傷員
那麽,在這種傳統醫學無能為力之時,是不是有一種更好的治療方法,不那麽痛苦,不那麽昂貴,也不那麽有毒副作用,而且功效卓著的治療方法呢?
近年來,各國醫學界有識之士已提出由“白色治療”(藥物治療)向“綠色治療”(非藥物治療)轉變。
自然療法,也稱替代療法、另類療法、順勢療法。是應用與人類生活有直接關係的物質與方法。
以取法自然,順應自然為特點的,如食物、空氣、水、陽光、體操、睡眠、休息以及有益於自身抗病能力,增強人體自身的免疫係統的各種防病、治病和養生保健能力。
遠古時期,人們在繁重的勞累之後,身體不適之時就會自覺無意識地使用雙手拍打或按揉自己不適的部位,這是人類的一種本能的行為。
古人發熱時緊裹身子坐著發汗,把扭傷的腳踝浸在溪水中,不吃東西讓不適的胃部得到休息,這些都是自然療法。
自然療法以不打針、不吃藥、不開刀等超越傳統的對抗療法,采用飲食、休息、睡眠、針灸、氣功、推拿、按摩、音樂、運動、體育、日光、心理等方法,刺激機體產生、分泌或釋放出人體內的身體生物活性物質——“人體內藥”,以產生自愈力和抗病力來達到健康目的的方法。
因此,自然療法又被稱為“綠色療法”。
為什麽我們總覺得現在疾病那麽多?
其實,全世界真正有病的人隻有2%
現在社會,科技的發展為人類帶來高度的物質文明,人們出門見到的是川流不息的汽車,密集林立的高鷗,熙熙攘攘的人群,眼花繚亂的商品。
似乎什麽都不缺,但就是心理感到局促壓抑,為什麽呢?
因為離開了大自然母親,望不到悠悠白雲,看不見青山綠水,聞不到鳥語花香,難以檢出森鈴,草坪,不洗不到新鮮空氣。
因此人類迫切希望重返大自然,到森林去,到海邊去。尋求大自然的樂趣,以擺脫上述種種不良刺激。
美國首席預測專家波普恩科的預言說得好:荒野要比文明更安全。
據世界衛生組織調查結果表明,全世界真正健康的人群隻占5%,診斷真正患病的人群也隻占20%,其他75%的人群則處於亞健康狀態。
亞健康人群年齡多在20~45歲之間,女性與都市白領也是最容易受到亞健康侵害的群體。所以尋求最佳的無副作用、無創傷的治療辦法是人類迫切的需求。
當你吃一個完整的蘋果時,你是用的自然療法,但如果你吃的是從蘋果梨提煉出來的維生素C,那它就是成為化學藥品,已經脫離了自然療法的範疇。
即按照大自然的規律,調理集體的失衡狀態、調理恢複人的自然之性,激發人體抗禦疾病的能力為主要目的。
比如:針灸、推拿、健康術、氣功、心理等。
針對人體細胞病因治其根本,調節人體基本結構和功能單位細胞,具有整體性,達到標本兼治,康複疾病。
治未病“未病先防”,在疾病尚未發生之前,采取某些預防措施避免其發生之前,采取某些預防措施避免其發生。
“既病防變”,在發病之初,針對疾病發展過程中可能出現的病情加重趨勢和已經萌芽的先兆症狀,一早采取有效措施加以治療,以組織或扭轉病情的發展和轉變,促使疾病朝痊愈方向轉化。
自然療法遵循辯證治療的原則,根據不同患者的勝利、心裏和社會適應能力等各方麵的情況,因時、因地、因人、因病的設計處各種適宜各自的個性化治療方案。
目前全世界範圍興起了返璞歸真的潮流,重返大自然,陶冶你的心靈,激發你的活力,治療你的身心疾患,也正是自然療法的魅力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