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南法夢之旅第二天

(2017-09-05 22:12:43) 下一個


    在旅館吃早飯, 雖然沒有肉, 也還算豐盛.
    前思後想,先去本預從計劃中減掉的泉水小鎮.泉水小鎮的曆史可以追溯到公元六世紀, 有法國最多的泉水, 20多分鍾開過去,時間還早, 停車場不擠。河裏有人漂流. 依山傍水的小鎮,河水清澈見底,從停車場前潺潺流過,水草嬌嫩碧綠隨波搖曳. 聯想到詩經之關睢:參差荇菜,左右流之. 好不浪漫.



    再說十四世紀,意大利詩人彼得拉克年輕時曾喬居於些,在此留下浪漫佳話。沿岸而行,仿佛置身世外桃源,迎麵是長著青苔慵懶轉動的水車,不時忘卻身置何方.

      走過小橋右拐, 左側的小店正準備開張, 右側是寬闊的河麵, 微波不驚,遊人尚且不多,一個個小店逛過去, 買了些小紀念品. 河邊的百年老字號由於時間早還沒人光顧.

    沿著山路走到盡頭, 小兒無聊地前後跟隨,全然不解為什麽要去這麽多神似的小鎮.
 下山看到有人在河心島, 琢磨著怎麽過去. 回到橋邊, 走過不長的隧道,
河水在此分流, 四周靜得出奇, 潺潺的水聲是如此美妙動聽, 不防在此閉目打坐,稍稍巧用一下大自然的諧音.
   11點半來到梅納村,梅納村座落在山頭之上, 整個村子有兩個入口, 轉了一大圈才找到停車位. 一條條街巷都獨具特色, 清秀整潔.
       
    若穀得以單獨與女兒同行走上一條步行街,兩側石屋對出,兩臂之遙,窗戶色彩不一,小巧別致。




    及至半山腰,俯瞰穀中人家,好生羨慕.



    街回巷轉,巧遇花甲之年的陶塑藝術家,她圍著一條淺玫紅色絲巾,淡裝素雅,
在微風中俏然而立, 熱情地用中文打招呼,身為巴黎人,已在此居住四十餘年,臨街有店鋪,和隔壁的畫家合作賣藝術品。她早年在巴黎大學學過中文, 至今居然還能用中文簡單對話. 若穀忙說自己也喜歡學語言, 西語學了幾句, 日語學了兩句, 還有最近快記混的兩句法語, 沒忘了趁機練練. 幸好悠悠不在場, 他警告過若穀:別說法語, 否則人家以為你會法語, 真跟你說法語,
你又聽不懂.
 午後去萊博(Les Baux-de-Provence), 萊博是一座美麗的山城,四周地勢陡峭, 易守難攻.

 
    傳說是東方三博士之一的Balthasar根據金星的指引發現了此地。曆史上最早占領此地的是利古裏亞人,公元前五世紀這支哥特分支將此地命名為:“Bau”,即陡峭的岩石,小鎮的法文名字意思即為:普羅旺斯的陡峭岩石。在歸屬法蘭西之後,當地人在一次反對路易十一的暴動中,拆毀了舊城堡,直到文藝複興時才得以重建.現在城堡幾經戰火,隻殘存鼎盛時期的一部分,但巍峨的氣勢令人讚歎不已。烈日炎炎, 村頭的停車場爆滿,
   

    等了數分鍾猶豫著何去何從, 有好心人過來送停車票, 走時把停車位相讓. 果斷決定不進博物館, 不登山及頂去看城堡,從街頭到巷尾轉了幾趟。門口街頭的裝飾滿是濃濃的藝術氣息.

   
    悠悠因無法進餐館吃正餐而有微詞。若穀因聲稱寧餓勿歇而惹來白眼。買了三名治,邊走邊吃. 臨出城沒忘記仰慕一下山頂的城堡, 發現對麵懸崖絕壁上隱隱約約另有人家.



    村頭見到石雕工藝, 路左側有人在山林中徒步, 很遺憾沒有時間也沒地方停車.
   直奔梵高之城阿爾勒。到時已5點, 博物館附近街道狹窄,轉來轉去, 不得不開到數條街外才找到停車位,步行700米,到展覽館,沒多大,15歐/家。將裏麵幾幅梵高的畫細細看了兩遍,也算不枉此行。




    去幾分鍾之外昔日畫家作畫的老橋,年久失修,河水混濁全然不見畫中痕跡。

   
    從新修的橋上到對岸, 有幾個年輕人在打撈著什麽. 一對日本人帶著三個小孩也在老橋邊逗留拍照. 河畔有自行車徒步兩用道, 可惜沒時間徒步.
   北上回家途中,多處有向曰葵大片,卻早已花?仔滿,金色消失殆盡。

   
    風見涼天色漸暗,可路過的小鎮上有遊行, 沒有合適的停車場位, 不得已接著往旅館方向開. 終於在距離旅館十分鍾車路處找到網評不錯的餐館, 7點鍾剛開門, 還沒有別的顧客. 在戶外, 風有點兒大, 但不冷, 旁邊有小溪, 晚風拂麵, 坐下來,好舒服.孩子們很開心.



    慢慢點菜,慢慢等, 每個人都很滿意自己點的菜.


   不著急, 沒忘記要甜點. 待到晚霞染紅天際, 大家已經吃飽喝足.

   
    悠悠說想狗狗了, 若穀說忘了點蝸牛, 大家沒興趣裝沒聽見. 陰差陽錯, 一直沒有機會吃到蝸牛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