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 (73)
2015 (69)
2016 (94)
2017 (69)
2018 (87)
2019 (81)
2020 (130)
2021 (119)
2022 (83)
2023 (83)
先把前兩篇的鏈接也放在這裏吧。哈哈,又是一個係列:)
拱,英文稱Arch. 定義為中央上半成圓弧曲線。在古羅馬時期拱開始應用於許多建築結構中。Architecture 意為建築學,是不是Arch是建築中特有的建築符號呢?
看到拱形建築,總會想到小時候搭積木時有一塊積木是拱形的。就是在長方形的方塊下半部有一個挖空的半圓形。積木塊裏麵還有兩個圓柱。把拱形積木放在兩個圓柱上就形成了一個拱門。這是小時候最喜歡搭的。
這次意大利行看到太多的拱形建築。選出一組做為剪影3.
1. 威尼斯聖馬可廣場。用拱形作為照片的框架外拍教堂各樣美麗的半圓弧。
2. Scaliger Castle in Sirmione. 是13世紀的建築,用於防禦外敵。所以拱形的城門要厚厚的。大拱下麵帶小拱。
3. 米蘭大學,100的數字是慶祝米蘭大學建校100周年。整個校園都是拱廊。很漂亮,很意大利。幾位年輕學生為校園增加活力。
4. 米蘭中央火車站。我們當時等著電子顯示牌告訴我們那趟車的站台號。通常多是在開車前20分鍾左右顯示。所以人們一看到站台號就馬上奔赴自己要去的列車。米蘭中央火車站非常漂亮。
5. 這個巨高的拱形是哪裏?是位於米蘭大教堂邊上的Galleria Vittorio Emanuele II 拱廊。
6. 五漁村Manalora。 靠近這個石拱拍照片時聞到邊上小花甜香的味道。
7. 坐火車去看比薩斜塔要從中央火車站走一段路。下麵兩張是在路上拍的。
8. 拍這張的時候我們坐在拱門內的石凳上休息。
9. 從佛羅倫薩老橋望阿諾河和兩岸的風景。
10. Piazza della Repubblica 佛羅倫薩共和廣場
11. 佛羅倫薩市政廳。拱和圓搭配在一起很漂亮。
12. 拿波裏。從十字回廊的拱窗內望外邊的彩陶廊柱和橘子樹。
13. 拿波裏。那天早上從山上往山下走看到這個拱窗。透過它拍遠處的海,遠處的山,還有遠處的雲。
14. 住在拿波裏山上的旅館。是從修道院改建的。這是裏旅館房間不遠的窗戶。看牆有多厚。
15. 梵蒂岡的城門。從出租車上拍的。
16. Galleria Nazionale d'Arte Antica a Palazzo Barberini,國立古代藝術美術館,巴貝裏尼宮
17. 這是在羅馬許願池不遠的一個地方。查地圖好像是意大利聖盧卡國家美術學院
在網上讀到一篇文章很受教。把鏈接貼在這裏。
https://www.archiposition.com/items/20180907044741
在城市的遺存中可以發現古羅馬人在帝國後期已經熟練掌握了拱的設計和使用。除了神廟、長方形柱廊議事廳(basilica)、公共廣場(forum)等主要公共建築的立麵使用希臘柱梁之外,其餘的建築極少使用柱與梁的支撐結構。古羅馬人用拱取代了梁, 用拱頂取代了樓板,甚至樓梯的支撐也使用拱。羅馬人以兩個半圓拱在空間之中成角度交疊,產生了極為複雜的空間幾何構成。
謝謝看帖,祝健康平安快樂。
那個時代很多思想上的先行者,在探索中前進,可惜了現在,物質上去了,思想荒漠化了。
現在所謂的一些學者,嘿嘿!
特別喜歡五漁村石拱的那張,清新優雅,仿佛聞到了甜甜的花香!
也記得小時候玩積木的拱門,亮媽童心未泯,為亮媽點讚!:))
特意拉近去看有香味的小白花, 不認識 :)
謝謝亮亮媽媽分享!
從門到拱,一如既往的發人深思。
在中國77年以後,門打開了,牆有了破口,那時出現了一批思想上的先行者,他們致力於思考西方文化和西方哲學,其中張誌揚教授是其中的一員,他寫過關於“牆”的思考,也寫過“門”《門:一個不得其門而入者的記錄》,我們這代人或多或少都受過他們的一些影響。
張先生沒有寫過“拱”,實在是一個遺憾。拱和門不同,當然和牆的區別更大。牆在於阻隔,也在於承重,更在於穩定和堅固;拱也承重,也穩定和堅固,但不阻隔。拱是開放,也是歡迎,更是接納,因此拱門多出現在宗教場合。這種接納和歡迎卻是一種過渡,是“兩個空間”的過渡。這種過度一點也不違和,因為“拱”美又和諧。
看到亮媽的拱集錦,想起了張先生。
這麽美的照片,欣賞!
亮媽的攝影也非常讚,每張都仔細賞看了!:)
該有多好啊:))
以拱為主題串聯旅遊勝地,想法有創意!抓住了拱,也就抓住了古羅馬之後歐洲的建築靈魂。五漁村的那張好別致,咱家要住那裏改有多好啊:)
為亮亮媽點讚!
板凳:)
總結得真好,學習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