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的崛起,就是有挑戰性的,紮實的,注重數理化的中小學教育。美國的迅速衰落就是所謂的“快樂教育,素質教育,創造性教育”把整個一代人給毀了。 那就是忽悠人的,讓懶漢心裏舒服的。 人生大致應該這麽學習:
前20年學習基本功,技能,不會有偏差的客觀知識 --- (數理化,語言外語,音樂,工程,體育,繪畫,書法)。
20-40歲: 術業有專攻,外加廣泛閱讀,一定要包括曆史,地理,外加業餘天文學也很好。這段時間一定要注重體會社會,自然,鍛煉身體,交友慎重。我再強調一下:多觀察,多體會,不要下結論,不要對重大問題作論斷 (包括宗教)。
40歲以後: 廣泛閱讀, 術業有專攻。並開始回頭閱讀自己前40年用人生體驗譜寫的這本人生之書。好好品味。這段時間可以嚐試對社會,人生,哲學,周遭,人類等做些判斷式的思考了。 這時可以學習的東西有 -- 宗教(批判性質最好), 曆史, 政治,政府學,社會學,心理學。。。
總之,學習是個終身的事業。也是個苦差事,後來才會甜。 人生學習次序相當重要,顛倒了,你的大腦就會被輕易洗腦,產生混亂,甚至沒有一技之長,很可能終生貧困,思想禁錮偏激。看不透世界。
我認識一個朋友, 其孩子嚐試著學習好多科目,凡是難的(數學,生物,外語等),很快都放棄了。現在在學習社會學,政府學,哲學。。。 自我感覺很好:我是天才,我有素質。看!我都學習怎樣當總統了;你們數理化好,但是有什麽用?哲學家休姆告訴我們啥都是不可靠的;他學的課程都是 A,大多數反正都沒有標準答案。他的內心是(我感到的):你們在學習生物學,我都在研究虛無理論了! 這種虛幻的強大感覺,其實是用來掩蓋無能,懶惰,和無知的。這孩子今年13歲了。從八歲起就沒好好學過數學,但一腦子固有的偏見(如希拉裏就是好,就是好;吃肉就是壞,因為破壞環境)。當然以後也很難有一技之長,恐怕連自食其力的生活都有困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