弱-智

以吹牛為依據, 以吹破為準繩.
個人資料
正文

2004-05-01   對大盤走勢的分析思路及結論 個人一孔之見5月1日

(2016-03-06 06:32:13) 下一個

http://bbs.wenxuecity.com/archive/2004/finance/73638.html

來源-智 於 2004-05-01 16:27:41

對大盤走勢的分析思路及結論 個人一孔之見51

來源-智 於 2004-05-01 16:27:41

---我在國內時,極端重視並精於分析消息/政策對大勢的影響。但在美國股市,單純分析大盤走勢卻常常與收益沒必然的直接聯係(除非您是作QQQ 的)。因此我一直不太關心大盤,隻要它確實按照我預計的Trend走,我就不會每天研究它,隻有到發生轉折性的關鍵點時,才認真研判一下會不會有趨勢的改變,或說是質的變化。
對市場的分析有以下一些著眼點,(內容太多,無法詳細解釋說明)
---第一,美國股市自從20003月大頂至今,從沒有過牛市,有的隻是‘布市’。
自從2002年關注美國股市以來,我一直堅持美國的經濟沒有複蘇,隻有泡沫的慢慢爆破。其實,看看美國從工業化時代進入了高科技信息時代,就不難理解,全有賴於前任裏根總統的英明決策,放棄與日本在汽車等民用品市場的競爭,專注於高科技,使美國人科技領先於世界,才有了1992—2000年的克林頓8年的美好風光(摘桃派)。PC機通過互聯網(最初的設想完全是軍用的)的普及,其消費市場是全球性的,也為全球經濟的發展帶來了多年的持續動力,經濟上受益的國家比比皆是。 但到了布什上台之前,華爾街早已經把布什孫子輩的股指(納指)潛力都提前炒完了,不回歸等什麽。就是克林頓繼續執政,下場也一樣。 
是我的一個同學,在2003年初說服了我,使我認識到一輪大行情的開始。這是一輪人為操縱的選舉行情,絕非什麽經濟複蘇導致的牛市。 所以我說:類似中國沒有牛市熊市隻有朱市,這次延續一年多的升勢其實就是個‘布市’。 每個人對布什的感覺不同,賺到的要感謝他帶給我們這次贏利機會;而入市晚或操作失誤的,必然會罵他,如果沒有他攪動的這輪升市,也不會有這麽多人卷進來賠 。 
---第二,華爾街利益與布什個人利益達到一致時才形成了‘布市’。 
人群熙熙,皆為利來;人群攘攘,皆為利往。這是民主國家,華爾街不會在損害自己利益的情況下去保任何人。我欣賞《炒股的智慧》中“小偷的本領不在於偷,而在於危險的時候如何逃脫。” 讚賞馬飛兄說過:“炒股要有利他的思想”(當然很虛偽啦)。 我曾經反複地替華爾街策劃,如何才能贏利後全身而退,同時也幫助布什。我就是在用‘利他’式的思維。 當初我設想,美國股市可以作short,和期指交易,使華爾街可以采用索羅斯在香港的方式,硬性推高,當選舉結束後,用股指期貨的對衝來補償股票下跌的損失,其實一旦暴跌,他們反而會利用空單大幅獲利。基於這種設想,所以我一直對行情的發展毫不懷疑,在過去的多次大調整時,我從未有過絲毫的擔心。 
但直到本周三的一開盤,我隨意地向蕾蕾妹妹用當時的納指來形象地解釋突破的概念時, 卻突然間意識到,這千真萬確的就是突破,也是決定性的轉折。說明 華爾街明顯地是在自身利益預期可能受損的情況下,無奈地放棄與布什同舟共濟了。
那末,就要搞清為什麽華爾街會預期受損,索羅斯的模式應當沒問題呀(這裏沒有政府的直接參與)。 想來想去,突然醒悟了,索羅斯的模式隻適用於美國本土之外的證券市場,1。因為他在買入時不會受到資金來源的監察,而且他可以分散資金到多個券商的不同賬戶。 但因為美國證管會條例規定了各類基金允許買入股票的類別及數量百分比,限製了單獨或聯手操縱市場的可能。 2。他的打擊對手是整個香港股市參與者。 但如果華爾街作為一個整體來采用這種模式的話,最後受打擊和買單的就是美國人自己,即使華爾街大佬們企圖用此方式逼迫全體散民買單,其實也不現實。 因為到了選舉前的高點時,不可能會有足夠多的傻散民去買入看多的股指期貨, 則大佬們沒有對手, 那末他們開出的期貨空單最終還是要由他們自己來支付。 總之,大佬們沒有把握作到穩贏。
---第三,布什搞經濟的手法就是依靠政府消費拉動型的解決通貨緊縮的套路。美國人一旦減少了消費, 受災的不僅僅是美國人,全球特別是中國台灣東南亞等經濟極度依賴出口的國家都會感冒。全球經濟一體化的地球村的分工合作模式,使美國經濟處於牽一發動全身的位置。( 所以,那種指責美國人消費了全球多少百分比的資源的說法,是有點工業革命之前的意識;英國工業化革命不到20年就出現了第一次商品過剩的經濟危機。現人類缺的不是生產力和商品,最需要的是市場和消費者。) 想想,沒了石油,美國人是活得不開心(開發新的替代能源就是了);歐佩克國家就隻得吃沙子,沙漠管夠。到底是誰在幫誰,這是個關聯體。現在盼著美國大老板去剝削他們的國家可有的是。 所以看多了政治經濟 ,才理解為何美國是世界經濟的火車頭,為何它要構築全球一體化的模式,它是為了自己的利益和安全不假,但這世界缺了俄羅斯沒關係,缺了它,嗬嗬。
---第四,現在美國乃至全世界根本找不出能夠帶動經濟發展的新熱點概念(例如:互聯網/個人電腦),沒有能夠導致大規模消費的熱點。所以世界經濟陷入徘徊階段,而不可能出現90年代的經濟大發展的振奮人心景象。美國本土的基本建設之完備,已經到了令建築行業瀕臨消失的地步,不可能象發展中國家的政府,通過搞基本建設來拉動內需。 布什的戰爭經濟完全是借助‘911’而得以施行。完全是依靠了政府的軍費開支,才在很大程度上刺激了美國的相關軍工產業,進而輻射到一些輔助性行業,發戰爭財,連帶性地促進了美國的經濟。 但這種政府拉動型的搞法,最終會因政府債台高築而崩潰,也就是索羅斯批評的:布什的政策會在2005年崩潰。1991年打伊拉克,軍費開支很大部分由各國分擔了。但這次美國人不得不自己支付,所以軍工產業的繁榮,實際上是美國人自己提前消費,自己買單而已,經濟數字的背後都埋伏著下屆政府財政赤字的尷尬。 
---第五,地球村分工合作概念的潛台詞:大公司會把自己的生產基地轉移到勞動力便宜(沒有工會)的地方。 所以,美國歐洲這些講人權/工會勢力強大的地方,公司外遷/任務外包的趨勢隻會愈演愈烈,日本本土空心化就是先例。失業率憑什麽會下降?!(那些期盼失業率會下降//找工作//搏經濟數據會好轉的同胞們,醒醒吧,從美國總統到股評家沒有誰心中不清楚這一點的,數字是人編寫的,騙的就是民眾和散民。沒有失業,勞動力成本就降不下來;西方國家吸收外來移民有人道主義的原因,也同時達到降低勞動力成本的目的(都作人上人,誰來當保姆)。 隻要失業問題不嚴重到要求政府下台和社會動亂的地步,就不會有哪個政府會真正關心失業率。) 
---第六,華爾街不齊心,去年索羅斯公開聲明要阻止布什的連任。
當時我沒想他會真的出手,但本周二就開始在市場中有個傳言,說有一家大型基金在清倉。 由此聯想到,不能排除真有人會來拆台,肯定還有其他人反感布什吧。多虧了在美國,要是在伊拉克這樣的獨裁國家,索羅斯恐怕早被放在車床上車成螺絲了。
---第七,沒有見到類似往年的生物製藥類股的活躍;以及今年二月以前的規律,即當大盤走壞時,會出現Penny和超級垃圾股的瘋狂。 從許多跌跌不休的垃圾股圖形可以看出,其中主力資金的撤退在今年1月份就已完成了。 
---第八,最近看到許多高手的操作頻頻失誤。我想他們人都沒變,多年積累的經驗和方法也沒變, 前一時期也都作得很順或沒有大的失誤,那末為何最近會出現很大的錯誤呢? 看來不能僅僅從自身去找原因-----可能是市場環境變了,莊家的目標和目的也變了。
---第九,先故意調壞業績預期,代之以在公布時給人以驚喜,華爾街老套。
股市的推升力量對四月份出台的季報寄予了極大的熱望,即使不說失望的那些會暴跌,就是好的也被利用來出貨了。 難道人們還會一次次重複地 再次期待7月和10月的報表嗎? 特別是這次很多季報低於預期,會讓人思考,在未來的三個六個月內,業績的改善還有多大潛力和推動力。再說,華爾街不會作重複的模式。 從我對前一段的盤勢和熱點觀察,明顯感到了市場的疲憊:有資金撤離和心理方麵的。 
---第十,格林斯潘的妥協,標誌著公正性的。。。
布什上台之始,輿論就認為布什不喜歡他。因為經營思想與布什無法和轍。 格老曾以身體為由提出要退休,且說出了時間表 。但不了了之。 最近格老聲稱:經濟複蘇的曙光已經出現,所以可以考慮加息。 市場反映似乎對股市是負麵的影響。
但我卻是反著看:(參見第九) 所以,股市繼續攀升的理由已經不充分,那末如何讓人們燃起希望之火呢? 技窮無招了,隻能求助於格老的威望,此時的講話表麵看似利空,實際是暗示性利多。因為連這位一直極端謹慎的元老都出來說經濟曙光了,大家還懷疑什麽。
---第十一,格林斯潘剛剛宣布可能加息之後不久,中國就聲明將加息來降低過快的經濟增長速度,似乎與USA無關。可我的第一直覺是中美在暗暗較勁,爭奪外資的流向。更深的可能性是人民幣幣值的升貶之爭。具體的深層關係我還沒想過,也不一定懂。美國大公司在華投資越多,受中國的牽製越多,美國政府也越會謹慎處理矛盾。
---第十二,油價的上漲是極為正常的,美元對主要貨幣的貶值造成了油價的高企。中國堅持盯緊美元/固定兌匯率的人民幣不升值政策,使美國人無奈之中選擇了自我貨幣貶值,才有了一係列的連鎖反應。 油價上升部分對通貨膨脹率的貢獻明顯是被誇大了,其實撇開油價升高的貢獻,美國國內真實的情況完全可能是通貨緊縮,滿天飛的商家廣告Flyers,隨處可見的大降價難道是通貨膨脹? 蒙老中呐?早見多了 。 
---第十三, 美元的貶值必須由美國加大貨幣投放總量來實現,這部分新增資金也是這次股市上升的部分資金來源。 但如果格林斯潘提升了美聯邦利率,意味著強勢美元的再度出現,一旦美元不再進一步貶值,也就沒必要再度加大美元投放量。間接的後果是新增資金的來源斷掉。 
---第十四,討論利率升高對經濟的影響的文章遍網都是,我不插嘴了。 暫時想到的就這些了。

---忠告:如果您參考我對這輪升勢真實意義的分析,就能理解我們純粹是與狼共舞,瞧準機會搭順風車找點快錢,千萬別認為自己幸運地趕上了經濟騰飛的晨發列車。隻要您有這種想法和潛意識,就會姥姥地樹立起“長線”“投資”“牛市不怕套牢”等華爾街精心灌輸給您的觀念。(華爾街每個券商處都可以看到權威人士發表的,作day-trading和超級短線的虧損調查報告,嚇死人呐! 可您們為何看不到作長線虧損的報告,而隻能從您身邊的人嘴裏聽到? 拍腦袋想想) 即便您是研究FA的,也要中線思維入市,短線思維出貨和逃跑。
--我很遺憾地說,直到427日(周二),我並沒有意識到選舉行情會結束。 沒有象‘教授’那樣機敏地意識到暴跌的來臨。 雖然我較早幾次提醒大家要空掉國安股,後來在上個周四(四月22日)股市拉出巨大陽線的當天,我又幾乎清空了剩餘的少量股。 但我當時的想法仍僅僅是認為自己作不好中高價股和生物股“可能的”行清,另外不看好56月的市場,潛意識中依然堅持選舉行情尚未結束,所以沒能盡早提醒大家。本周三早晨提醒了大盤的突破,晚上才第一次鄭重提醒本輪行情應是已經結束了。 

---綜上所述,從一開始參與,我就把這輪行情定性為非牛非熊的‘布市’。(即使偶爾用了牛熊的字眼,也隻是表達看升看跌的方式而已。),說到底,這輪行情根本不反映美國的真實經濟狀況(徘徊而已,無增長熱點)。而現在看, 華爾街不想損害自己的利益維護老布了,至少是華爾街內部的分歧開始清晰地顯現出來。
因此,行情的性質發生了本質的轉折性變化。 -------這是我一年多以來首次放棄戰略上繼續看升的想法------ 重要的戰略性決策是討論戰術性計劃的大前提。 今後再繼續作多,風險要明顯大於作空了。(下山容易上山難) 認清了根本性的轉折之後,操作策略就完全不同了,戰術也要調整。 我會空倉為主,短線為輔,不輸就是贏。任何回升均視為反彈。(遺憾地是我還不會用option, 也不願冒險作short, 沒經驗。) 
--我是經濟學外行,分析推論錯誤百出必不可免,僅是個人意見,如有誤導請大家原諒。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