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毛澤東思想是如何指導殺豬的

(2017-08-20 13:30:10) 下一個
 

天狐觀察:一張圖片,細思極恐!為啥?

 

作者:天狐行空

 

    最近網上在流傳一篇論文的截圖,讓人看了有種時空倒置的隔世之感,細思極恐!為啥?大家先來細看:

 

 

 

    對,你沒看錯,這是2017年8月10日出版的環保部環境與經濟政策研究中心主辦的《環境與可持續發展》雙月刊第4期上發表的一篇論文的截圖。

    為什麽這張截圖會被瘋傳呢?因為大家很震驚、很關注。

    為什麽大家很震驚、很關注呢?原因至少有二:

    一是這8位作者的學曆背景:

    這篇文章的8位作者,第一作者程念亮是北京師範大學水科學研究院和中國環境科學研究院博士研究生,其他7人,不是博士就是碩士研究生,單位分別來自北京師範大學水科學研究院、中國環境科學研究院、中山大學先進技術研究院、廣東旭誠科技有限公司4家單位。

    換言之,他們都是高學曆的科研人員。

    二是大家都在猜測這篇文章出籠的背景及意圖。

    為什麽大家要猜測呢?因為大家,特別是經曆過“文革”的人,一看到這篇文章就想到了曆史,一段並不遙遠的曆史。因為大家除了在“文革”中常常看到這類“政治掛帥”的文章,已經40多年沒有看到了!

    《馬克思主義在北京市臭氧檢測及分析中的應用》?經曆過“文革”的人是不是看著這個標題很熟悉?看到它你是不是想到了“文革”中的《靠毛澤東思想治好精神病》?《用毛澤東思想打開聾啞禁區》?《用毛澤東思想指導殺豬》……等等這些家喻戶曉、耳熟能詳又啼笑皆非的文章?

    眾所周知,臭氧的檢測分析與天氣預報一樣,是一種專業化很高的技術活,甚至是一種完全依賴專業設備的技術活,與馬克思主義扯不上半點關係。這種牽強附會、把馬克思主義神化和絕對化到“無所不能”的做法,其實是對馬克思主義的一種褻瀆,也是一種典型的“高級黑”。為了捍衛馬克思主義的嚴肅性,有關部門應該對其動機展開調查,並進行嚴肅處理。

    

“八君子”都是高學曆的人,不可能不知道這一常識。大家對這件違反常識常理的事之所以如此關注,是想知道:他們敢冒天下之大不韙,究竟意欲何為?為什麽在“文革”結束40多年後又出現了這種典型的“文革”論調並堂而皇之地出現在國家正式的出版物上?如果說8位作者年輕無知,那麽他們的導師呢?刊物的編輯和主編們呢?批準立項的有關部門呢?

    更重要的是,這些博士、碩士的年輕人肯定都沒經曆過“文革”,他們的“文革思維”又是從哪裏來的呢?是不是我們的教育出了問題?

    沒錯,恢複高考整整40年了,讀大學的人也過億了,但學生素質的不斷下滑卻是一個不爭的事實,也難怪許多人都說現在的一個博士生連剛恢複高考時的一個中專生的素質都不如——寫這篇奇葩文的8位作者就是一個例證,因為稍有一點素質的人都不會去寫這種違反基本常識、違反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的垃圾文。這說明了什麽?

    除了素質問題,這篇奇葩文還至少告訴了我們如下事實:

    一、學術上的投機:許多大學和研究機構,許多教授和博導,為了能評職稱、能立項目、能拿到有巨大好處的研究經費,他們投機取巧、搞歪門邪道,甚至違背良心和良知公然造假、說假話,無所不用其極!遠的有“漢芯”事件,近的有“韓春雨”事件,而大量論文的造假和剽竊更是不在話下!種種劣行劣跡表明,這些唯利是圖的人早已沒有了過往中國知識分子的學術節操和道德底線。但這就是我們當下的“學術”風氣。

    為什麽會出現這種糟糕的“學術”風氣呢?因為造假、說假話不僅不會得到懲罰,還能得到榮譽和獎賞、重用和提拔。“君子”無疑是嗅到了某種熟悉的氣息,想借機做一樁投機生意。

    二、政治上的投機:在學術界和研究機構,有許多人為了撈到政治上的好處,違背起碼的常識、常理和學術良知,一有風吹草動就立馬站隊表忠、寫違心爛文,哪怕是搞科研的也不甘人後,啥事都要扯到所謂的“政治”上,出了許多荒唐的笑話,給國家和國人造成了巨大的損失和災難——遠的有上世紀五十年代錢學森用光合作用論證“畝產萬斤、十萬斤”的可行性、何痄庥院士在上世紀60年代發明的“毛子”(即何院士根據毛澤東“物質無限可分”之說創立的一套基本粒子模型和理論,帶有極強的政治色彩:即“層子”下麵有“無子”,“無子”下麵有“前子”,“前子”下麵有“毛子”……“無子”即無產階級子,“前子”即前進子,“毛子”即毛澤東子)……直到現在又出現了《馬克思主義在北京市臭氧檢測及分析中的應用》!

    而在此之前薄王治下的重慶還出現過《唱紅歌治好了抑鬱症》、《堅持唱紅歌210她喚醒了植物人丈夫》……緊鄰的四川資陽也不甘寂寞,跟著出現了《醫院用“紅歌療法”治療精神病,這又是當地醫務人員主演、新聞界跟風炒作(甚至是由他們導演)的一場鬧劇,也是一種典型的政治投機。

    幸虧薄王出事了,否則誰又敢說這股妖風不會刮遍全國呢?

    然而,薄王出事這才幾年,現在又出現了這種奇葩論文,難道這是偶然的巧合嗎?

    試想,如果這些無良的投機分子們投機成功,那將是多麽可怕的事情?

 

這些事例都在告訴我們:現在的許多所謂的“知識分子”,他們缺少的不是知識,而是良知;他們不是沒有智商,而是沒有良心。

    這些事例也在提醒我們:學術投機和政治投機是中國社會的兩顆毒瘤,遺患無窮,必須進行堅決的打擊和批判。隻有讓那些投機分子們成為過街的老鼠,我們這個社會才能安寧。

    這些事例也在警示我們:“文革”雖然已結束40多年了,但“文革”遺毒仍然潛伏在許多人的血液裏,隻要環境、氣候一有變化,它們馬上就會蠢蠢欲動、泛濫成災,善良的人們必須萬分警惕、堅決抵製才能避免悲劇的重演。

 

 

[ 打印 ]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