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資料
文章分類
歸檔
正文

外婆 - 民國 共和國 美國

(2016-02-14 23:01:10) 下一個

轉眼已過外婆的七七。整理在外婆追思會前後的回憶,以思紀念。

蒙主召喚,外婆走了。

1917 - 2015 近一個世紀。中國人稱 仙逝。

仙人逝去,留給我們後代無窮的思念和無盡的回憶。

近日來回顧外婆的一生,三個不同的30多年。1917-1949的民國;1949-1986的共和國;1986-2015的美國。感慨她在三個不同的30多年裏人生的起伏,動蕩,非我小輩所經曆,承受,和想象的。

民國是戰亂紛爭的年代,經曆軍閥,抗戰和內戰。

1917,外婆方慧琴 生於浙江鎮海農村。外婆從小家境貧寒,沒能受到教育。八歲就隨她父親,我的曾外公,到當時遠東第一大城市上海,在西馬路(今陝西北路)小菜場打工。1934,外婆的父親看中來自浙江寧波的鄰居,勤勞又肯吃苦的年輕人張寶存,決定將外婆許配給他。隨那個時代的習俗,不到18歲的外婆就和外公結婚成家。以現代的眼光,很早就持家立業。

1935, 盡管時局動蕩,憑著江浙人特有的勤奮和探索精神,外公和外婆一起白手起家,成立了上海第一家華人咖啡廠,德勝咖啡行。就是現在上海咖啡廠的前身。外公外婆對巴西咖啡,印尼咖啡等進口咖啡悉心研究,尋找適合東方人口味的咖啡配方。德勝行產品的色香味超越當時的同類產品,成為行業的佼佼者。外婆甚至親自參與抄咖啡豆,對火候的控製,配方的選取,即使半世紀後,她還記憶猶新,津津樂道。

直到1949, 除了咖啡廠,他們還在上海的南京西路,淮海路,和香港開設德勝咖啡館。南京西路同仁路口的咖啡館成為上海名流,知識分子,作家,演藝明星喜樂的聚會場所。外公更被選為寧波同鄉會會長。

外婆勤勞,精細,和善,達理,協助外公將事業打理得井井有條,聲譽滿滿,進入佳境。同時,她對員工象自己家人一樣,親切友好。對年輕的學徒,更是鼓勵他們上夜校,抓緊時間學習。她說,自己從小從農村出來,沒有機會讀書,要求學徒們年輕時好好學習。後來,咖啡廠的學徒裏有成為會計師,工程師的。外婆的鼓勵和支持功不可沒。

1949,30多歲的外公和外婆麵臨巨大的時代變局和人生變故。他們留在祖國,守著家業。不懂政治的凡人,卻由於政治的需要而任憑擺布。曆盡艱辛開創的事業在那個年代成了負的階級烙印,一直伴隨著外公,外婆和子女們。

1950,外公在一次從香港返回上海時,被以曆史反革命罪判入獄3年。從此家中出現重大變故。1958,外公又判入獄12年並發配青海, 刑滿後留場直到70年代末才回到上海。突變讓外婆,十個孩子的母親,承擔起一家老少的生活。當時,大的孩子還在大學,小的才嗷嗷待哺。外婆憑著堅忍的毅力,精打細算,省吃儉用,含辛茹苦的維持,庇護著家庭和孩子們。外婆一直以來的為人處事,好人緣,讓親朋好友都不避嫌疑,提供力所能及的幫助。

1966,階級歧視在無產階級的文化大革命裏更是施展至淋漓盡致,將外婆背負的精神壓力和生活壓力推到極限。文革前17年還有往來的親朋好友也都自顧不暇,銷聲匿跡,“老死不相往來”了。個中的辛酸苦辣,她後來很少細述。非經曆其中,實難想象和理解。子女們看著她一步步走過,點點滴滴都感同身受。

1978,平反,落實政策開始讓外婆和子女們慢慢緩過神來。

1985,外公拖了好幾年的申訴,終於在一個訪美學者的熱心幫助下,從上而下平反了。外公又開始他的中國咖啡夢。。。

1986,年近70的外婆隨已定居美國的兒子移居南加州。看著子女們在這片新天地白手起家,一步步生根,開拓,發展,她享受著闔家團聚的天倫之樂。外婆盡可能的分擔子女們的後顧之憂,

照顧孫輩幼兒,不希望自己是子女們的負擔。她分享子女成功的喜樂和挫折的困頓。她由衷的欣慰,驕傲和歡喜,仿佛看到年輕時的自己。有與有榮焉的參與感。

每年的獨立日和聖誕節的家庭聚會,都少不了外婆的身影。外婆是我們的大家長和凝聚核心,這凝聚力對初來乍到異國的子女們尤其難能可貴。感謝外婆的庇蔭,讓子女,孫子女,重孫子女健康成長,發展。

2003,離別上海十七年後,外婆第一次,也是最後一次去上海,探親訪友。她的記憶力,精神和興致,讓親友們印象深刻。在蘇州,她回憶起五十年代去那裏的情形,很多典故,民俗還曆曆在目。真的返老還童矣。

2007,曾孫女出生時,90高齡的她,還專程坐一個多小時的車,去醫院探望新生兒。讓曾孫女從出生起就對婆太有自然的親近感。

 

十個子女如外婆的十指,雖各有長短,卻指指連心。外婆通過不同的方式方法關懷各個子女。雖有長短多少,她的愛卻是永恒的。

外婆的人生經曆給她超強的生命力。讓她近十年多次和死神擦身而過。

走過含辛茹苦的大半生,她安享平和福壽的晚年。

感謝主!讓外婆無憂無慮安度晚年,頤養天歲。

願外婆在天國安息!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