檻外長江

努力做個不選邊站的老頑童
個人資料
正文

題戴安瀾將軍(每日一詩)

(2022-05-26 04:32:34) 下一個

七絕 題戴安瀾將軍 (十五刪)
桂南鏖戰克雄關,入緬建功人未還。遺骨根根歸故土,英名萬載耀河山。

戴安瀾 將軍(1904年11月25日-1942年5月26日),原名戴衍動,又名戴炳陽,字衍功,自號海鷗中華民國著名抗日將領。1924年參加國民革命軍,見到祖國處在危難之中,為表達誓死保衛中華的決心,改名為“安瀾”,取挽巨瀾於既倒之意。

戴將軍是安徽省無為縣人 (原屬巢湖,後來劃給了蕪湖市)。

以下內容摘選自維基百科。
1939年12月,第五軍200師師長戴安瀾將軍在廣西昆侖關與日軍第5師團激烈鏖戰。戴將軍指揮有方,重傷不下火線,擊斃日軍旅團長中村正雄少將,贏得著名的昆侖關大捷。

1942年3月,戴安瀾率第二〇〇師西出雲南,入緬甸作戰。戴將軍在同古保衛戰中予敵重創,打出了國威。

5月8日上午,緬北遠征軍基地密支那被占日軍攻占,與國內的聯係被切斷,後援斷絕,中國遠征軍有被圍殲之勢,指揮官杜聿明按蔣介石7日的命令,下令第五軍經緬北野人山後撤回國。
5月16日拂曉,第二〇〇師師部在朗科地區行進途中遭敵伏兵襲擊,戴安瀾胸、腹部重傷。[4]至5月26日時,因傷口感染嚴重,已糜爛穿孔,由於緬北複雜的地形和連綿的陰雨,戴安瀾終因缺乏藥物醫治,傷口化膿潰爛[2],戴自知來日無多,命左右衛士將之扶起,隨後向北麵高呼“反攻!反攻!中華民國萬歲!”後,故於緬甸茅邦村,享年38歲。

戴安瀾犧牲的消息傳回國,蔣電令:務必將戴師長遺體運回祖國。5月29日,因為天氣炎熱,戴遺體流膿水發臭,不能再繼續行走,又不能留在緬甸,乃決定火化。200師官兵將戴棺材遺體在原木上火化後,揀出遺骨,按部位用綢布包好,裝在木箱裏,跟五九八團團部行進。其遺體由其屬下背負,隨同部隊撤回雲南。

 

依楊熙韻寫一個
聖明天子坐朝堂,也竄梁鴻話憫傷。
曆史車輪行莫退,平權民主共榮光。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