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 (195)
2017 (148)
2018 (144)
2019 (159)
2020 (185)
2022 (255)
我應該選誰?
2025年加拿大聯邦大選前的隨筆
從中國大陸負笈來到多倫多,從求學於加拿大最高學府多倫多大學,到博士後的拚搏,到就職於這所大學,我已經曆了快40個寒暑了。在前20年的生活中,我並沒有太多關心加國的政治,一直把自己定位為海外遊子(至今仍然是)。確實,在這段歲月裏,我們中國人的聲音非常微弱。我們的工作,學習,社交,以至子女教育,很少用到中文。我們曾經在家裏努力教自己孩子學習中文,以及中國的文化,地理和曆史;也在周末把孩子送到教會辦的中文學校學中文,僅此而已。我是個習慣了中餐的人。不到萬不得已的應酬,不會主動去西餐廳。但那個時間段吃中餐館用的還是英文,因為我們兩口子都不會廣東話。
千禧年過後,一切都在變化,而且速度快得驚人。首先是工作單位以至整個大學,來自中國大陸的中國人越來越多。中餐館不再需要用英文點餐。這一方麵應歸於大陸中國人開的餐館,包括高檔中國餐館,越來越多;另一方麵可能是我們說國語的和不說國語的同胞們之間有越來越多的融合吧。這應該是好事。在公共場所,我們也漸漸習慣了大聲用中文交流的比我們來的晚的同胞們。我們的小兒子是千禧年後開始讀中學的。我們發現這所私校的中國孩子所占比例逐年增高,以至於達到了將近一半。為什麽會有這麽大的變化?難道不值得我們深思嗎?我想,有一個我們無法回避的答案,那就是我們自己的祖國在變化,變的漸漸強大起來了。這一點,應該是不以任何個人的意誌為轉移的。也就是在千禧年之後不久,我們從城裏搬到了寬敞的位於 Don Valley North 選區的獨立屋子。又過了十來年,我們也迎來了空巢的日子。
2015年的聯邦大選,我們選區自由黨的候選人居然來自中國大陸,並且還接受過高等教育。至於他的名字,讀者可以查到,我就不說出來了。這應該是破天荒第一次。沒有太多猶豫,我們接受了朋友的遊說,投了他一票。沒想到當選後的他兩年多後陷入個人生活的scandal, 退出了自由黨。我感到猶如吃了個蒼蠅。在以後的日子裏,不時在社交活動中還遇到這位博士以前議員身份出席並講話,我感到驚異莫名。2019和2021年我們選區自由黨候選人是董先生。沒有猶豫,我選了他,原因是他是第二代大陸移民,英語流利。支持第二代移民參政,應該是我投他的票的根本原因。沒想到他兩年前又陷入了另一種麻煩,從而也退出了自由黨。我無法判斷對他指控的真偽,但至少明白了法律上的“無罪定論”在今天加拿大政黨政治中是不存在的,尤其是對少數族裔。對於他前不久宣布不參選連任,從而不造成自由黨內選民的分裂,我覺得應該讚賞。應該說他至少是位非常識大體的年輕人。
如果沒有川大統領“回歸叢林”操作,對加拿大的蠻橫無理,也許這次大選我就不再投票了,或投保守黨一票。自由黨執政十年,也該換一換了。可是川大統領,以民主這種形式賦予他一人的無上權力 (wish no longer than 4 years),兩個多月來,“攪得周天寒徹”。 我不得不重新考慮要參與投票,並認真投票。
選誰?看到本選區的候選人名單,我又束手無策了。我映像不錯的董先生已經退選了。自由黨推出的候選人是Maggie Chi. 中文網站上我找出她的名字是遲月。從她的競選網站上看,她有12年的社會服務經驗,多在市政府層麵,是本選區City Councillor 的一名高級助理。 但沒有在省一級或聯邦政府工作的經曆。我也明白,選她也就是投自由黨領袖卡尼先生一票。保守黨在我這個選區的候選人在互聯網上可以查到相關信息,是一位來自香港的鄭姓先生。這位先生前幾天在多個媒體反複占了頭條。坦白地說,我無法投他的票。他選擇開設網絡媒體發表他個人的對地球另一半的政治觀點,無論多麽激烈,那是他的自由。他可以在加拿大這個自由天地裏繼續享受他的這個自由。但他參選聯邦政府國會議員,does not make any sense to me。He does not fit this job!
在今後的幾年裏,世界格局也許會發生我們無法預想的變化。中國在這個變化中將會擔當何種角色我們也無法預測。我們今天的所在國加拿大很難說不會和我們的祖國中國聯手,或在某種程度上聯手,從而擺脫由川大統領蠻橫給我們帶來的經濟上的困境。在這個場景下,如果鄭先生當選,他將是一位非常尷尬的議員。再說,為什麽保守黨把他從一個選區又放到另一個選區,攪亂我們的正常生活?再說鄭先生這幾天的作為讓保守黨領袖暴露了一個很大的短板,那就是他對中國的認識還停留在40年前,50年前。如果說Pierre Poilievre先生就鄭先生和蔣先生事件對中國的沒有下線的攻擊能夠吸引一部分人的眼球,在睜開眼睛看世界的人群中,他是嚴重失分的。至少在我的眼中,他缺乏大國領袖應有的基本見識。
回到現實,我仍然不知道我應該投誰的票,盡管這個製度賦予我這個神聖的權利。更重要的是,在這個民主的國度裏,我不希望做左右搖擺的政治正確的奴隸。
我的觀點也許不被部分讀者接受。基督教我們愛。我們愛生我們養我們的地方,也愛我們的第二故鄉加拿大。為什麽魚和熊掌不可兼得?我希望紛爭的政治不要讓我,以及和我持有相同觀點的中國人不斷地陷入兩難。但這,看來是不現實的。
:)
以前在公司工作時,麵試過不少人。為了招聘到最合格的入選,必須詳細了解他或她的學曆/工作經曆/成就或失誤等,根據其背景去判斷他/她的資質和能力,是否適合那個工作,或能否給公司/部門帶來利益。而不是聽他空口吹牛說自己有多能幹,將來可以以幹出什麽大事業等等。
在大選期間,大部分的政客猶如工作申請者,為了撈選票,喜歡投選民所好,開空頭支票。
確實,目前很多加拿大人都在選黨或選人之間糾結。
自由黨要為它近10年的不稱職付出代價,這次選票的功能就是請自由黨靠邊思過。至於保守黨,四年後再用選票去判斷。選舉其實是否定誰,因為政客和選舉語言都信不得,選民基本不可能真正了解候選人,隻能以過往實際業績為判斷標準,不行就換,守住下線底線。若以意願和希望去投票選人,多半會失望。
從根本上來說,隻有落地生根,我們及我們的後代才可以在這片新大陸健康發展.將寶貴的一票投給最適合管理這個國家,將它的經濟搞好,為加拿大人爭取最大利益的候選人才是正道.
"在這個民主的國度裏,我不希望做左右搖擺的政治正確的奴隸。"有道理!族裔理念更不應該成為第一考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