檻外長江

努力做個不選邊站的老頑童
個人資料
正文

對聯仄起平水筆記

(2022-04-30 08:04:27) 下一個

作為業餘愛好,我沒有係統的學習機會。但對自己青少年時代的記憶能力還是有信心的。

應該是1982年左右,中央電視台在全國範圍內征聯。一共有五題。

兩個例子:

其一

碧野田間牛得草,說明是征下聯,最後入選的是: 金山林裏馬識途。

其二 是我前麵帖子引的 每逢佳節倍思親。特別說明是征上聯。入選的就是 願得此身長報國。 

如果上下聯平收仄收不拘,那就沒有必要在這裏說明是征上聯了。

業餘愛好者的我就是用這種笨的方式學習新知識的。

特地又翻看了武侯祠買的書,沒有找到仄起平收的例子。

 

流水對屬近體詩中的一種,是指出句與句在意義上和語法結構上不是相對,而是上下相承,兩句不能互相脫離,更不能顛倒,在語言結構上有一定的前後秩序。

 

嚴格地說,流水對不是真正意義上我們說的對聯。

 

 

我去過嶽麓書院,不是很喜歡這副對聯。盡管不願意和陪我們去的長沙朋友這樣說。盛對才,並不工整。隻是用論語句對了左傳句不方便改動。

“而那句著名的“惟楚有材,於斯為盛”,則出自書院大門前懸掛的楹聯。此聯為“流水對”,成於清代嘉慶年間。當時書院大修完工,時任山長袁名曜寫出上聯“惟楚有材”,語出《左傳》,指楚地人才眾多;貢生張中階應聲對曰“於斯為盛”,語出《論語》,意為書院尤其興盛。”

早年有個集句對聯,用 每逢佳節倍思親 尋上聯。對出的句子是: 但得此身長報國。 我當時不懂,更本不知道有個平水韻,無法理解這個國是個仄聲字,可以對親字。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