檻外長江

努力做個不選邊站的老頑童
個人資料
正文

郭沫若題詩汙範增

(2020-06-14 06:09:40) 下一個

郭沫若題詩汙範增(有自己的詩在最後)

家在古稱居巢的小縣城,在巢湖旁,屬皖中地區。生活在家鄉的年代裏,一直稱巢縣。 1964年成為新成立的巢湖地區行署所在地。 後改名為巢湖市。後來又被改成歸巢湖市管的縣級單位, 居巢區。我當知青時的一位回鄉知青,後來一同上了大學。 有一次回家看看,他以副區長的身份接待我。最近巢湖大市被撤了,改成縣級市,劃入合肥市。對這種頻頻改名,讓我們找不到家的做法實難恭維。(我護照上的出生地填的是:Chao Xian。可是這個地名在中國消失了。如果延護照,哪位移民官較真,說沒有這個地方,我能說清楚嗎?)

離縣治10多裏地有個叫亞父山的地方,是楚漢相爭的年代,西楚霸王項羽的首席謀士範增的老家。1964年5月,大文豪郭沫若來到了巢湖,登上城中的臥牛山,登山遠眺,談古論今。他第二天離開巢湖後到了合肥,下榻合肥稻香樓賓館,突發興致,寫下了七言絕句四首詠巢湖。這四首詩立刻由當時巢縣的有關部門派專人送到蘇州裱糊,多年來一直懸掛在臨湖賓館的大廳裏。其中兩首和亞父範增有關,現錄如下:

其一:

當年亞父出居巢,七十老翁氣未消。對友隻能圖暗殺,看來奇計未為高。

其二:

暗殺陰謀未遂圖,居然一怒返巢湖。未到彭城疽發背,空餘孤塚在湖濡。

要知道郭沫若除了有社會活動家和文學家的頭銜外,還有史學家的頭銜。而這兩首詩嚴重違背了史實。範增以七十高齡參加反秦,和項羽叔侄原同為楚懷王部下,後輔助項羽。應該說他是頗有謀略,並不是以暗殺起家的。第一,在項羽殺卿子冠軍宋義之時,項羽和範增、劉邦尚並肩侍奉義帝,還沒有確定君臣之身份。一旦範增決定侍奉項羽,接受項羽亞父的尊稱,他就不再是劉邦的盟友了。友字寫的沒有任何道理。他敏銳的看到劉邦才是最危險的敵人,勸項羽殺了他,是盡臣子的責任。第二,鴻門宴上劉項兩個陣營都出了“奸細”。劉邦脫險後立殺曹無傷,而項羽卻從未動過項伯,顯示項羽比劉邦要仁義得多。而婦人之仁正是項羽成不了大業的原因之一。其時劉弱項強,談不上是暗殺。第三,從鴻門宴到戰滎陽陳平使反間計,範增出走,幾多春秋,幾多戰事,郭氏大筆一揮,將其連在一起,豈不是對曆史的篡改?在這段時間裏,範增可是劉邦心頭之患,不是對友隻能圖暗殺的庸才。(順便說一句,我以前不懂,現在知道了,這兩首詩韻律也都是有問題多多的。)

郭氏為何如此?其原因是他必須依順毛先生。毛先生一直是揚劉貶項的,在其著作中曾多次表露,詩詞中也有“不可沽名學霸王”之“名句”。而郭氏作為伴食宰相,20多年中,對毛的曲意奉承的例子不勝枚舉。這大約也能解釋他為什麽在巢湖時未能下筆寫,到了合肥忽然想到要寫了。因為他苦思冥想,看到了再次逢迎毛澤東的機會了。故而寫了如此違背曆史事實的作品。更可悲的是至今還被家鄉的父母官們捧為至寶供著,不知到那一天才會有一位知書達禮,有正氣的父母官將其拿下。

有趣的是郭氏當年亦是72歲,垂垂老矣。更有甚者,他84歲高齡時,還象牆頭草一樣搖擺,五個月填了兩首“水調歌頭”,一會兒捧李雲鶴,一會兒罵李雲鶴。斯人已逝,但郭的痞子文風還被沿襲著,被擁護CP和反對CP的兩個陣營的人沿襲著。第三種聲音在哪裏!

壇裏規定,要有詩。 

七絕 和郭沫若同誌 (新韻)

當年郭氏訪居巢,七二吹翁氣未消。對主多年曲意奉,才情別具亦稱高。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