檻外長江

努力做個不選邊站的老頑童
個人資料
正文

三個”三樂“

(2018-08-08 20:02:50) 下一個

三個三樂

我的家鄉安徽巢縣是巢湖旁邊的一個小縣城。縣城不論是其規模還是曆史,比不上與其毗鄰(並被其管轄)的廬江,無為以及和縣,但她的位置居中,所以成了上世紀六十年代新成立的巢湖地區的行署所在地,也在當時擁有了自己的一份日報。當時巢湖日報的總編輯的名字是陳三樂。文革開始的那一年,我在高小讀書,那是人生求知欲望非常高的一個階段。

巢湖日報總編輯這個舞文弄墨的“臭老九”是第一批被揪出來的走資派之一,我也從而知道了這個名字。三樂,啥意思呀? 我想到了當時“偉大領袖”說過的話:與天奮鬥,其樂無窮;與地奮鬥,其樂無窮;與人奮鬥,其樂無窮。我找到了我的語文老師,向他求證我的理解對不對。老師連忙攔住我。他是個壞人,地主階級的孝子賢孫,怎麽會聽毛主席他老人家的話來起名字?。我想想也是,他的這個名字一定是他的那個財主老子在解放前給他起的,他的財主老子也不會聽毛主席的話。那這個“三樂”指的是哪三樂啊?老師顧左右言它,並沒有回答我。當然,他在那個特定的曆史階段是不會給我講封資修的東西。

在後來的歲月裏,我讀到了孟子,明白了這個三樂的來源。

孟子原文:“君子有三樂,而王天下者不與存焉。父母俱在,兄弟無故,一樂也;仰不愧於天俯不怍於人,二樂也;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三樂也。

用現代語說就是:君子有三件快樂的事,但以德服天下並不在其中。其一,父母都健在,兄弟沒有病患和怨恨。其二, 仰頭對天不覺得內疚,低頭對人不覺得慚愧。其三,得到天下優秀的人才並教育他們。

以後相當長時間,我一直記著孟老夫子這段話。久而久之,我困惑了。孟夫子的這三樂不可能陪伴一個人一生啊。父母總是會離開我們!當個老師是不錯,但也會有退休那一天。再說,今天知識更新地非常快。其實年輕人教我的比我教他們的還要多。

上周末和友人聚餐。臨了,每人要說出一句感覺最深的話。我腦海中突然冒出“知足常樂“四個字,就說了出來。回家的路上,我一直想這四個字,於是寫了首藏頭詩(見我周末博客)。後來要把這首詩放到微信朋友圈。照我以前的習慣,到網上找一張圖片 (見下)。

我看到了一個嶄新的當代三樂:知足常樂,自得其樂,和助人為樂。於是,我寫了三首藏頭詩。第三首是湊數滴,說不定哪一天靈感來了會改寫 。

不輕鬆行也難,教我輩享其歡。

搔白發歌明鏡,把仁山智水盤。

 

信人生二百年,當進取失安然。

間旦暮情何托,在詞中覓句鮮。

 

耕天子禮迎春,主揮鞭萬象新。

政應期倉癛足,教萬戶享天倫。

 

附: 印象中這位陳三樂有一條“罪名”是國民黨特務。理由是他上世紀四十年代末在城裏讀高中,假期回到鄉下老家,替老百姓寫狀紙,居然打贏了一場“官司”。“天下烏鴉一般黑”。一定是國民黨為了安排他潛伏,讓他打贏的。國民黨的餘則成啊!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