檻外長江

努力做個不選邊站的老頑童
個人資料
正文

中國人的酒杯裏盛的

(2016-03-12 09:20:26) 下一個

中國人的酒杯裏盛的  散文 (2016年3月)

 

網傳國內有位杜子建先生改唐代韋應物的兩句詩, 以"我有一壺酒,足以慰風塵"為題,讓大家接著寫。這個題目引起海內外中國人的廣泛關注。各個網站和群裏佳作頻頻,有絕句,有律詩;有嚴肅,也有詼諧幽默;亦歌亦哭,亦喜亦憂;調侃抒懷,不一而足。

問一聲為什麽?因為我國是酒的國度,詩的國度。酒和詩的組合構成一幅幅底蘊深厚的中國畫卷。

酒可以慰寂寥,享孤獨。看看詩仙的筆下:"花間一壺酒,獨酌無相親。舉杯邀明月, 對影成三人"。李太白從孤獨一人一壺酒開始,到明月,到顧影,到歌,到舞,從醒時到醉後, 直至永恒的約定。

酒可以言喜悅,寄鄉思。看看詩聖的筆下:"白日放歌須縱酒,青春作伴好還鄉"。寫出詩人聽到前方捷報,一反常態的興奮。這一縱酒是不同於他的"隔籬呼取盡餘杯"的,也不同於他的"每日江頭盡醉歸"。

酒可以抒軍人的豪情壯誌,"醉臥沙場君莫笑 ,古來征戰幾人回";文人的放蕩不羈,"天子呼來不下船,自言臣是酒中仙";隱士的忘我境界, “忽與一觴酒,日夕歡相持”; 英雄的暮年情懷, "何以解憂,唯有杜康"!

中國人的酒杯裏盛的是酒,它可清可濁。 但文人口中, 濁多於清。 聽, 是李太白說的: “已聞清比聖, 複道濁如賢”; 是杜子美說的, “手中各有攜,傾榼濁複清”; 是楊升庵說的,“一壺濁酒喜相逢, 古今多少事, 多付笑談中”; 是範仲淹說的: “濁酒一杯家萬裏,燕然未勒歸無計”; 是女俠秋瑾說的, “濁酒不銷憂國淚,救時應仗出群才”……

中國人的酒杯裏盛的是酒, 它可濃可淡。“酒濃春入夢,窗破月尋人”; “三杯兩盞淡酒,怎敵他,晚來風急”。 它可甘美可口, 也可飲而無味。 “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飲琵琶馬上催”; ”對酒當歌,強樂還無味"! 它可綠可紅, “綠酒初嚐人易醉, 一枕小窗濃睡”; “琉璃鍾,琥珀濃,小槽酒滴真珠紅”......

其實, 中國人的酒杯裏盛的不僅僅是酒。 它是厚重的中國曆史, 幾千年的文化沉澱, 每個人人生的五味雜陳。當然, 酒杯裏也可以承載著人類永恒的人際間的情感。 可以是友情, 也可以是別的。

下麵是我續的,對前兩句作了點改動。

五律 (我有一壺酒)

我有一壺酒,足能慰此生。春江紅葉賦,秋嶺綠枝聽。

舊雨思執手,新知亦重情。莫邀花月飲,群網眾調笙。

外一首 漁家傲 (題)

起解吟停聯智鬥, 滿庭涼月映清秀。低問老妻今可有? 梅製酒, 舉杯換盞香濃透。

卅載釀的稠也厚, 淺斟慢飲休鬆手。二子長成空鳥臼,  從起首, 詩中畫外同行走。

起解吟停聯智鬥, 滿庭涼月映清秀。低問老妻今可有? 家釀酒, 舉杯換盞香濃透。

卅載製成稠也厚, 淺斟慢飲休鬆手。二子長成空巢臼,  從起首, 詩中畫外同行走。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