檻外長江

努力做個不選邊站的老頑童
個人資料
正文

給百家講壇糾錯 一

(2016-03-07 05:50:42) 下一個

給百家講壇糾錯 

  1. 薑鵬講三國讀錯字.
  2. 閻崇年想當然把王亶望由浙江布政使調任甘肅布政使說成是"貶".
  3. 酈波相信民間段子,把顯微鏡發明人呂文虎克說成是倉庫看門人. 

 

先從名氣最大的閻崇年閻氏開始.閻氏在百家講壇講了一個題目叫:大故宮2. 講稿由長江文藝出版社出版,作者閻崇年.摘書中一段如下:

王亶望,山西臨汾人,江蘇巡撫王師之子。亶望考取舉人後,沒有參加會試和殿試,雖沒取得進士功名,但花錢買了個知縣。先後任甘肅山丹、皋蘭等縣知縣,後升為雲南省武定府知府。乾隆帝引見後,命他仍然去甘肅,等待分配,後任寧夏府知府。再升任浙江布政使,就是副省級,並暫署巡撫,就是代省長。王亶望雖然學曆不高,又不是正途,但會做官,官運亨通。王亶望喜歡拍馬屁,卻拍到馬蹄子上。乾隆三十八年(1773年),乾隆帝到天津巡視,王亶望借機向乾隆帝獻上金如意,金如意上嵌飾珠寶,非常貴重,但遭拒絕。一年後,王亶望由浙江布政使兼代理巡撫,調任甘肅布政使,這顯然是明調暗降。

這段文字錯誤多多. 首先,清代舉人已經把一隻腳踏入仕途了。以舉人身份捐資提早做官入宦並不等於花錢買了個知縣. 王氏的這種做法是非常正常的, 並不會為士林所不齒的. 清代這種方式入宦的名臣多多. 閻氏在這裏是自己無知還是刻意誤導廣大聽眾就不得而知了. 其它在此也不深究. 隻說一點, 由浙江布政使調任甘肅布政使是明調暗降嗎? 錯! 這是升官! 閻氏在演講中還進一步說,乾隆這樣做就是要給他個警告. 在我看來, 閻氏這樣說不是非常不負責任的, 就是他自己無知. 我這個曆史業餘愛好者,高陽的粉絲就能看出他的錯。國內的史學大家們都到那裏去了。

簡單地說浙江布政使是浙江省的二把手,上麵有浙江巡撫和閩浙總督兩個婆婆, 並且受同城辦公的浙江巡撫直接節製.而當時清政府在甘肅省沒有設巡撫. 甘肅布政使上麵隻有管陝西和甘肅兩省的陝甘總督一個婆婆. 陝甘總督駐西安,而甘肅布政使駐蘭州. 乾隆是給王一個獨當一麵的機會,三年後就把他提到浙江巡撫的位置上了. 

至於代理巡撫,那根本就不叫個事。巡撫每年進京述職,一定由布政使代理其職務。這個和今天官場的代省長根本就不是一回事。

薑鵬,複旦大學曆史糸碩士丶博士丶講師丶副教授。多次上百家講壇,是走上百家講壇最年輕的講者。

薑鵬在講壇上讀錯字不是一次。講到漢代官員俸祿八百石丶兩千石時,把石讀"失"音,立即被網友吐槽,大呼他誤人子弟。可是有人走出來說這個字也許一直是誤讀了。作容量單位說可能一開始是讀"失"音。這是狡辦。我們讀"擔",老百姓說"擔",新華字典標"Dan", 第四聲。退一萬步,如果說這還是個學說上要討論的問題,薑鵬應該說明一下。他沒有。是他就是錯讀了,還是要故意用這種方式吸聽眾眼球。二者都是不能被接受的。據說薑鵬的這種讀法還得到另一位網紅“學者”的支持。這裏不點名了。
 
薑鵬在以漢獻帝為核心內容,傀壘的力量糸列中把李傕(Jue, 第二聲)讀作李雀,郭汜(音似)讀作郭範,都是和新華字典對著來的。again, 是他就是錯讀了,還是要故意用這種方式吸聽眾眼球。二者都是不能被接受的。難道京劇汜水關被梨園演了一百多年都唱錯了,改成"犯"水關才對?
聽了薑講師的講座,讓人感到邏輯混亂,不知所雲。胸中文墨不多,卻要標新立異。中國曆史學研究被這樣的"精英"引導,真不知道要走向何方。
 
酈波是南京師範大學教授,風度翩翩,口才極好。我其實很喜歡他講的張居正和曾國藩。我整體上認可他的許多地方。但要指出的是他往往把民間段子當作正史說給大家。上麵提到把顯微鏡的發明人呂文虎克說成是倉庫守門人,這是中國人編的,不是正史。呂文虎克是個成功的商人。此外,酈波先生為了講演效果,把文正公曾國藩說成是資質中下,這是把野史混到正史中談。沒有上等資質,沒有一顆慧心,曾文正寫不出那麽好的詩和撰出那麽多的佳聯。尤其是酈教授講了一個曾國藩一篇短文一夜背不熟的故事,連躺在房梁上的小偷都會了,這完全是子虛烏有的。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