屠呦呦這位中國科學家因44年前的科學發現,榮獲諾貝爾獎,對中國籍生命科學家來說,這是零的突破。各位同仁的歡欣鼓舞,我十分讚同。但興奮之餘,是否應該進一步冷靜地討論一點什麽?
我淺說兩點吧。
第一,天道酬勤。這項工作完成在毛澤東時代,毛的27年內,和毛後39年改革開放無關。
我查了一下日本籍諾獎得主名單,共計23人,除去文學和和平獎三人外,還有20人是科學家,最早一位物理學家1949年獲獎,戰後第四年。最早一位化學家1981年獲獎,戰後36年。發現抗體多樣性的Tonegawa 是1987年獲獎的,是最早一位生命科學家,戰後四十二年。看來後來居上者,拿醫學生理學獎take the longest time. 祖母級的屠女士得獎是天道酬勤,和揭示生命奧秘的基礎發現應該無關,和改革開放後的今天我國科研整體水平上升也無關。三年以後,即改革開放後四十二年中國籍科學家能在基礎發現上得獎嗎?我們的人口基數比小日本要大10倍喲。如果不行,是否客觀上反映了一點什麽?順便說一下,10年前的生理醫學獎給了Barry Marshall 和另一位科學家Robin Warren ,他們的貢獻是發現幽門杆菌的致病性,Helycobacter pylori。也屬於天道酬勤,和揭示生命奧秘無關。
第二,MIT 諾獎得主的"霸氣"。l944出生的Phillip Sharp 是1993 年獲獎的,49歲。因為他是最早發現POU homeobox gene的,我做過POU基因的工作曾經和他有過幾次電子郵件聯係。據說他被通知獲獎後,提出的問題是,是因為哪一項工作獲獎?就是說在他自己心中,能夠獲獎的工作不隻一項,何等的"霸氣"!他是因為發現真核細胞Intron 結構,以及alternative splicing 獲獎的。希望15年以後,多講一點,二十年以後吧,我國能夠有一群這樣的生命科學家!
Sent from my iP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