麵筋過敏是個古老的新話題。我生長在中國北方,家鄉是冬小麥主要產地,但是當時從來沒有注意到麵筋過敏的問題。現在,大約有10%的人群有不同程度的麵筋過敏或麵筋敏感問題。那麽,為什麽對於麥食有不適反應的人越來越多?是生活方式的改變?聯想到近些年轉基因作物的推廣,也有人懷疑轉基因作物是不是罪魁禍首。本文首先簡單介紹與麵筋過敏有關的健康問題,可能的原因,以及與轉基因作物的關係。
目前,與麵食有關的健康問題,基本可以分為三類,即乳糜瀉(CD,Celiac Disease),小麥過敏(Wheat Allergy),以及非乳糜瀉性麵筋敏感 (NCGS, non celiac gluten sensitivit)。
乳糜瀉是一種慢性自身免疫疾患,患者的免疫係統與存在於小麥,大麥和黑麥中的麵筋蛋白發生反應,激活後的免疫抗體與小腸粘膜蛋白發生交叉免疫反應。免疫產生的慢性炎症破壞了小腸粘膜絨毛,會造成營養不良和一係列健康問題。常見的典型症狀包括腹瀉腹脹,貧血,疲勞,以及兒童發育不良。腹腔疾病的發病率在總人口的1-2%,但是很多人並不呈現上述典型症狀,可能被長期忽略而沒有得到及時醫治。
小麥過敏不是自免疾病,是人體免疫抗體與小麥中過敏原產生的免疫過敏。常見的症狀包括典型過敏反應,如皮膚瘙癢腫脹,頭痛鼻塞流淚,呼吸困難,惡心嘔吐等。小麥過敏在接觸過敏原幾分鍾之內即可發生,而以自免為特征的腹腔疾病則是一種慢性病。這兩種疾病都需要避免麵筋或者小麥食物。
麵筋敏感是排除腹腔疾病和小麥過敏以後其它一係列由麵筋食物引發的身體不適,包括腸道和全身症狀,目前病因不明,但是也許跟免疫有關。麵筋過敏可能非常普遍,影響大約5-10%的總人口,常見的腸胃道症狀包括腹痛,腹脹,腹瀉或便秘,惡心,和胃食管反流性疾病;而腸道外的症狀,則非常廣泛,包括頭痛或偏頭痛,神智迷糊,疲勞,關節和肌肉疼痛,手腳麻木,皮炎(濕疹或皮疹),過敏(食品或金屬,例如蟎,禾本科,牆草,貓或狗的頭發,貝類,或鎳),抑鬱症,焦慮,貧血,哮喘等等。此外,麵筋過敏可能與神經障礙有關,包括精神分裂症,孤獨症,和外周神經病變,多動症等。
人類耕種小麥已經有千年曆史,為什麽近些年對於麵筋和小麥不適的人突然增加?目前比較可靠的解釋有兩個,一個人小麥食品食用範圍大幅增加,一個是診斷標準的改變。近年來,特別是由於地中海飲食備受推崇以後,小麥在很多地方代替了大米成為餐桌主食,而且新的小麥品種麵筋含量大大高於傳統小麥,很多麵食加工過程中又人為添加了麵筋。也許,在傳統小麥種植地區,人群已經適應了麵筋,而很多非小麥種植區的人群則容易發生過敏和自免疾病(不知道有沒有這方麵的數據,可以對比不同區域小麥不適症的發病率)。此外,小麥不適症的診斷標準跟以前相比有了很大變化,很多以前不歸屬於這類疾病的問題現在被重新分類,而衛生醫療條件的改善也使得診斷率大幅上升。當然,也許還有其它因素,包括整體生活習慣和環境的改變,過敏和自身免疫疾病整體發病率都在上升。
我曾經試圖尋找麵筋過敏和轉基因作物的關係。雖然網上各類文章很多,但是缺乏可信度,而在PUBMED, wiki等網站檢索不到任何有關的研究報告。我覺得,要排除轉基因作物對於這個問題的影響很難,因為不可能窮盡所有可能。隻能說,在現階段,沒有研究證明轉基因作物對於人體的影響與麵筋過敏疾病有關。
目前,轉基因小麥還處於試驗階段,沒有任何國家推廣種植。不過,由於麵筋蛋白引發的健康問題如此普遍而且日趨嚴重,科學界正在考慮使用轉基因技術培養改良後無麵筋蛋白的小麥品種。現在,對於麵筋過敏或者不適,隻能自己避免食用含有麵筋的食物和添加劑。
本人以為,轉基因小麥的問題不完全單單在導致疾病上麵.而是它未來對食物鏈上下遊各種動植物的改變--即未知的方麵.
食品安全是未來,比戰爭影響麵更大的問題.
能否考慮把celiac disease 譯成乳糜瀉?醫學界多是這麽叫的。漢語的術語也應該統一比較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