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美人魚究竟長什麽樣?(當然希望不是圖中這樣)

(2016-02-23 19:22:51) 下一個

安徒生童話裏那個眼睛像星星一樣、歌聲美麗動人的小美人魚大概是我們所有人對美人魚最初的印象,純潔、美麗、心地善良。人類曆史上有關人魚的記載很多,美人魚之所以廣為流傳,大都來自人類的審美與想象力,無論是東方還是西方。

 


▲美人魚想象圖

 

在西方傳說中,美人魚的原始形象來自“水仙女”(rusalka)這種水仙女白天居住在灌木叢中,夜晚下沉到寒冷的水潭中,憑借美麗的外貌和迷人的歌聲誘使人們墜入水潭。離安徒生童話故事裏純真善良的小美人魚的形象相去甚遠,倒是和海妖塞壬有些相似。

 

在18世紀以前,水仙女美麗的外貌在西方傳說中似乎沒有什麽市場,18世紀以後在歐洲狂飆突進的人文主義風暴波中,民族文藝工作者出於追尋民族根源的基本需要重新發掘傳統文化中的藝術形象並將其徹底改造以推動民族意識覺醒、促進民族繁榮,才使得這一形象在諸多文藝作品中頻頻出現。

 

19世紀初期,捷克民族音樂之父斯美塔在他的交響詩《我的祖國》中加入了一小段《月亮,水仙女之舞》,描述的意境是水仙女穿著一襲亮晶晶的白紗,在月光下翩然起舞,夢幻到了極致。從這裏開始,西方藝術家將審美元素加入美人魚的傳說中,賦予了她們別樣的美感。

 

另一位具有世界聲譽的作曲家德沃夏克創作的著名歌劇《水仙女》講述的故事是,生活在山林中的水仙女愛上了常來湖邊的王子,她請求預言到其愛情悲劇的女巫雅加婆婆(Yaga Baba)將自己變成一個不會說話的美女,使王子墜入情網,但王子卻在婚禮前夕移情異國公主,雅加婆婆給了水仙女一把刀,用它刺入王子的心髒就可以獲得救贖,但水仙女放棄了,她在王子的悔恨中親吻了他,最終兩人先後消失於水塘之中。

 

從水仙女的傳說到安徒生《小美人魚》的故事,美人魚在西方的文學作品中已經從山林精怪進化成了追求愛情、美麗動人的形象,並從此之後一直延續了下來。

 


▲丹麥的小美人魚塑像

 

相較於西方,中國關於美人魚的記載早了很多,東晉幹寶所作《搜神記》(古代誌怪小說)卷十二,就有記載:“南海之外,有鮫人,水居如魚,不廢織績,其眼泣,則能出珠。”傳說中的鮫人神秘而美麗,魚尾人身,她們生產的鮫綃,入水不濕,價逾百金,是紡織的上品材料,她們哭泣的時候,眼淚會化為珍珠。李商隱詩中所寫“滄海月明珠有淚,藍田日暖玉生煙。”說的大抵就是鮫人流出的珠淚。

 

如果說晉代的人魚記載還停留在泣珠織綃的記載上,到了宋代,人魚已經有了具體的外貌,開始向美人魚的形象轉變。宋代《太平廣記》有記載:“海人魚,東海有之,大者長五六尺,狀如人,眉目、口鼻、手爪、頭皆為美麗女子,無不具足。皮肉白如玉,無鱗,有細毛,五色輕軟,長一二寸。發如馬尾,長五六尺。陰形與丈夫女子無異,臨海鰥寡多取得,養之於池沼。交合之際,與人無異,亦不傷人。”

 

東方的誌怪小說中,人魚形象美麗,並且加入了性幻想,與西方的愛情幻想並不相似,中國古代的誌怪傳說中,很少有將人魚作為愛情故事主角的傳說。相比於人魚,中國人更偏愛狐狸和美豔的女鬼。

 

唯一為大家所熟知的人魚愛情故事來自蒲鬆齡大叔《聊齋誌異》中的一篇《白秋練》,講述的是一尾白魚和人類書生相愛的故事,套路類似於話本中的才子佳人傳奇。

 


▲鮫人想象圖

 

人魚之美,大概都來自於人類的意淫和審美,山林精怪,閃閃發光的魚尾配上仙女的長相,怎麽看都是尤物一隻,用來欣賞和意淫再合適不過。比如我們熟悉的星巴克商標,它的學名叫做“雙尾美人魚”,自然也是西方“水仙女”傳說演變的一支,至於為什麽是雙尾,總不會像是周星馳電影裏為了穿襪子踩滑板這種幼稚的原因吧。

 


▲星巴克的雙尾美人魚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