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抓魚高手;鸕鶿--魚鷹

(2016-07-01 23:37:35) 下一個

鸕鶿(學名:Phalacrocorax

鸕鶿-食魚遊禽,善潛水,潛水後羽毛濕透,需張開雙翅在陽光下曬幹後才能飛翔。

嘴強而長,錐狀,先端具銳鉤,適於啄魚,下喉有小囊。腳後位,趾扁,後趾較長,具全。棲息於海濱、湖沼中。飛時頸和腳均伸直。


 
多數鸕鶿,包括幾乎所有的北半球物種,主要有深色的羽毛,但一些南半球的物種是黑色和白色,少數(生活在新西蘭的如點斑鸕鶿)羽行相當豐富多彩。
許多物種在臉上的肌膚有顏色(在眼先和喉部的皮膚),可以是明亮的藍色、橙色、紅色或黃色。
通常在繁殖季節變得更鮮豔。該物種的鳥喙長而薄,常大聲呼叫。它們的腳有四個腳趾,之間有蹼。這些大型的食魚遊禽,善於潛水,潛水後羽毛濕透,需張開雙翅在陽光下曬幹後才能飛翔。嘴強而長,錐狀,先端具銳鉤,適於啄魚,下喉有小囊。腳後位,趾扁,後趾較長,具全蹼
 
鸕鶿的種類也很豐富。它們是沿海生活的而不是海洋鳥類,在內陸水域有生活區域。鸕鶿的原始祖先,似乎一直是淡水鳥,從最古老的家族的棲息地判斷。它們的範圍在世界各地,除太平洋中部島嶼。[1] 
 
常成小群活動。善遊泳和潛水,遊泳時頸向上伸得很直、頭微向上傾斜,潛水時首先半躍出水麵、再翻身潛入水下。飛行時頭頸向前伸直,腳伸向後,兩翅扇動緩慢,飛行較低,掠水麵而過。休息時站在水邊岩石上或樹上,呈垂直坐立姿勢,並不時扇動兩翅。盡管這些鳥花費太多的時間在水中,但它們不具備其他海鳥的防水油,所以必須花很多時間曬自己的翅膀。[1] 
鸕鶿善於潛水,能在水中以長而鉤的嘴捕魚。也常低飛,掠過水麵。飛時頸和腳均伸直。夏季在近水的岩崖或高樹上,或沼澤低地的矮樹上營巢。性不甚畏人。常在海邊、湖濱、淡水中間活動。棲止時,在石頭或樹樁上久立不動。飛行力很強。除遷徙時期外,一般不離開水域。主要以魚類和甲殼類動物為食。鸕鶿在捕獵的時候,腦袋紮在水裏追蹤獵物。鸕鶿的翅膀已經進化到可以幫助劃水。[3] 
鸕鶿在海草叢生的水域主要用腳遊水,在清澈的水域或是沙底的的水域,鸕鶿就腳蹼和翅膀並用。在能見度低的水裏,鸕鶿往往采用偷偷靠近獵物的方式到達獵物身邊時,突然伸長脖子用嘴發出致命一擊。這樣,無論多麽靈活的獵物也絕難逃脫。在昏暗的水下,鸕鶿一般看不清獵物。因此,它隻有借助敏銳的聽覺才能百發百中。 鸕鶿捕到獵物後一定要浮出水麵吞咽。分布於歐洲、亞洲、非洲、澳洲和北美。
從北美東北海岸和格陵蘭島西部到冰島、法羅群島、英倫三島、北歐,往東到薩哈林島、日本,往南到中歐、非洲、東歐、土耳其、伊朗、印度、新幾內亞、澳大利亞和新西蘭。繁殖在北半球北部,越冬在繁殖地南部。
(照片提供:鄒小群。董旭東)
[ 打印 ]
閱讀 ()評論 (1)
評論
rainfy 回複 悄悄話 第一次發現這種鳥是綠眼睛,漂亮。
祝節日快樂!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