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國總統樸槿惠今日之錯 隻是個人的悲劇嗎?
37年前的11月3號,韓國上下為遇刺身亡的總統樸正熙走上街頭舉行國葬;37年後的今天,韓國人又為深陷“崔順實門”的樸正熙之女樸槿惠走上街頭,要求她下台。
樸正熙死前的2個多月,曾在青瓦台的辦公室裏,寫下了一副中國書法贈給他的女兒樸槿惠:“身與名俱沒,江河萬古流”。
父親是樸槿惠的正資產,也是負資產
樸槿惠的父親、被槍殺身亡的韓國第5至8屆總統樸正熙,是韓國曆史上第一個舉行國葬的總統。葬禮曆時9天,其間,韓國民眾失聲痛哭為他送葬。在他過世後的很多年——甚至直到今天,在韓國的社會中,仍舊有不少韓國民眾對於樸正熙懷有深厚的感情。
韓國蓋洛普2004年6月實施的“韓國人最喜歡的曆屆總統調查”中,時值其去世25年後,樸正熙依舊獲得48%的支持,名列榜首。1999年,美國“時代”雜誌將其選為21世紀20位亞洲最有影響力的韓國人之一。
事實上,樸正熙在韓國一直是一個飽受爭議的角色。他之所以廣受國民愛戴,是因為其在位期間18年,實施經濟計劃,整肅歪風,開展文明的社會運動,使得韓國走出了朝鮮戰爭的瘡痍,並實現了工業化和經濟起飛,為日後“漢江奇跡”的出現奠定了基礎。另一方麵,他也因鐵腕統治、鎮壓反對派而飽受批評。
“可以說,樸正熙既為樸槿惠在政界留下了正資產,也同時留下了負資產。我們可以看到,在醜聞爆發後,那些反對樸槿惠、要求她下台的,往往都是之前反對樸正熙的人,或者說是樸正熙當年樹立的政敵。”中共中央黨校國際戰略研究所教授、朝鮮半島問題專家張璉瑰教授對澎湃新聞(www.thepaper.cn)表示。
在樸槿惠競選總統期間,對樸正熙時代的懷念,無疑為樸槿惠當選總統添加了籌碼。韓國大邱和慶尚北道地區作為樸槿惠的政治故鄉,一直是其支持率最堅挺的地區,而這些地區,也是因樸正熙新農村建設政策改變最大的地區。
然而,當“崔順實事件”爆發後,連這些最支持樸槿惠的地區,也紛紛要求樸槿惠下台。11月1日,韓國《來日新聞》與民調機構全國民意調查中心(The Opinion)公布的調查結果顯示,樸槿惠的支持率從10月的34.2%跌至9.2%。而樸槿惠在其政治故鄉大邱和慶尚北道的支持率甚至低於平均值,僅為8.8%。
美國霍普金斯大學東亞研究中心主任肯特E·柯爾德(Kent E.Calder)認為,由於樸槿惠是樸正熙的女兒,出於對樸正熙的尊敬之情,以及對樸槿惠雙親均被刺殺身亡的同情,樸槿惠所在的政黨不會要求樸槿惠辭去總統一職,但是她的權力將會被削弱是毋庸置疑的。
韓國政治製度的犧牲品
此次樸槿惠醜聞不僅在韓國民眾中引發劇烈震蕩,也再次呈現了韓國政黨不斷分裂分化的規律。受訪專家普遍認為,從某種程度上來說,樸槿惠成了韓國政黨政治的犧牲品。
崔順實事件爆發後,執政黨希望盡快成立中立內閣,連提名新任總理,也遭到了反對黨的強烈反對,要求在徹查清楚崔順實一案之後才能考慮成立新內閣,否則就是逃避責任。
據韓國《中央日報》消息,反對派國民之黨的黨鞭樸智元在該黨的一次會議上稱:“不能在沒有與反對黨商討的情況下,就更換總理和企劃財政部長官”, “我們不會支持這種想以人事變動來扭轉當前局勢的舉動”。
針對不少人認為韓國政黨已經因醜聞而分化的觀點,張璉瑰指出,韓國的政黨政治製度一直處於分化、瓦解和重組的動態過程中。在韓國,政黨的存在主要是為了選舉而服務的,大部分政黨的組成,都是為了選舉的需要。
他認為,在韓國政界,執政黨和在野黨的區分,並不像在一些國家中那樣涇渭分明,能夠存活6至7年還保有足夠的政治資本的政黨,可謂少之又少。“因此,政黨在總統出現危機的時刻跳出來譴責總統,也是再正常不過的事情,因為這是很多政黨為數不多的可以爭取政治資源的機會。”他說。
張璉瑰還認為,在韓國實行總統製的情況下,新成立的聯合內閣到底能發揮多大的作用,新任命的總理到底能在多大程度上限製總統的權力還有待觀察,因為按照韓國憲法,總統掌握了國家最高權力。
延世大學國際學大學院教授金凱告訴澎湃新聞,盡管在野黨對新的內閣及總理提出質疑,但是這種方式也是較為妥善的選擇。“因為這已經不是關乎樸槿惠個人地位和執政黨的政治聲譽的問題,而是國家機構是否要回到正常渠道的問題。因此,在野黨和執政黨之間的分歧的確存在,但是在麵臨超越黨派利益紛爭的情況出現時,讓步與共識還是有可能出現的。”他說。
柯爾德則認為,在五年不連任的政治製度下,樸槿惠像許多其他即將卸任而遭到政黨清算的韓國總統一樣,受到各方的批評已經是不可避免的結局。
“總統也隻是一個正常人”
考察韓國的政治,總統似乎總是具有相同的命運:上台之前選民對總統充滿信心,具有“新鮮感”,因而支持率高;卸任之前支持率往往跌到穀底,選民一片失望的聲音。
“在韓國的製度下,任何總統上台,都不會發生奇跡。一個事實就是,在韓國政府和企業緊密聯係的情況下,沒有哪個總統可以做到“潔白無暇”,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小圈子。樸槿惠雖然是總統,但也隻是一個正常人。”張璉瑰告訴記者。
張璉瑰接著表示,樸槿惠一直未婚,位居高位,遇到任何事情卻不可能向任何人吐苦水。“從人性的角度看,樸槿惠找自己認為不會構成威脅的閨蜜商量事情,雖然犯了身為一國領導人的大忌,但也是人情社會裏正常的一件事。”
1974年,樸槿惠母親陸英修在凶手刺殺父親樸正熙的過程中中彈死亡,時年22歲的樸槿惠忍受著失去母親的悲痛,開始代行“第一夫人”職責。五年後的1979年,記憶中總喜歡用相機拍下她小時候哭的樣子的父親,也被槍殺了。
多年以來一直生活在這種環境裏的她曾將自傳的書名定為《絕望鍛煉了我》。
根據書中記載,在父親死後的幾天,樸槿惠帶著弟弟妹妹和一條狗,回到了首爾的舊宅,開始了18年的隱居歲月,期間嚐遍了人間冷暖。然而,多年吸毒的弟弟,與姐姐分道揚鑣的妹妹,更是讓樸槿惠在人世間幾度崩潰。而在樸槿惠人生最艱難的時候,是崔順實父女對她不離不棄,同樣在國外受過教育(崔順實曾在德國留學六年)的崔順實成為了她的閨蜜。
樸槿惠曾在自己的自傳中寫道:“我要感謝的並不是多給我一杯水的人,而是那些心和理念不會因時勢而動搖、以一貫真誠態度對我的人,也就是內心誠信的那些人。”
崔順實涉嫌貪腐幹政一事爆發後,樸槿惠在致全國的道歉書中,仍舊稱崔“是曾為其紓困解難的人”。
金凱對澎湃新聞說,崔順實事件最大的特點在於,“擊垮”樸槿惠總統的是自己30多年來信賴的身邊人。按常理,她應該信任政治體製內的人士,但是她卻讓國民感覺她用自己的小圈子代替了本應有的正常決策圈子,這給民眾的心理造成了一個非常大的衝擊。
“雖然她(樸槿惠)的做法讓我覺得很愚蠢,但是她確實是一個可憐但並不可惡的人,因為她並沒有為自己謀取過什麽利益,而隻是她的朋友利用了她。”韓國白領盧載武對澎湃新聞表達了他個人的觀點。
然而,仍有很多國民無法原諒她。11月2日晚上7點,上千名韓國民眾再次聚集在首爾市中心的清溪廣場舉行大規模燭光集會,要求韓國總統樸槿惠下台,連首爾市市長樸元淳也手持蠟燭參與其中,以示抗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