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資料
正文

互聯網改造春節:短信拜年OUT了 微信紅包正當紅

(2016-02-15 22:08:04) 下一個


始於1983年的春晚已經成為家家戶戶春節期間必不可少的項目:一家人圍在電視機前邊看春晚邊吃團圓飯,等候午夜12點鍾聲的響起,伴隨著震耳的鞭炮聲迎來嶄新的一年。慢慢的,春晚開始成為中國人除夕夜全家團圓的見證者和記錄者。

隨著時代的變遷及人們生活方式的改變,除了春晚之外,互聯網紅包成為人們新的慶祝春節方式,它讓年味變得更濃,讓親人朋友間溫潤的情感在紅包的收發之間得以傳達。

微信等線上社交軟件在人們日常生活中的高滲透,也讓短信、電話等拜年方式慢慢被微信所取代,人們隻需瀏覽朋友圈就能了解中國大江南北不同地區的過年習俗。

這些無一不在印證著春節已經成為逐漸成為線上的狂歡,並多了一些互聯網的味道。

線上社交催生出的拜年方式

人們拜年的方式正在悄然發生變化。從以往給長輩磕頭的傳統方式,到短信拜年,再到如今的微信拜年,不同的拜年方式呈現著不同的時代烙印。

在剛剛實現人手一部手機的時代,人們通過電話和短信實現了遠程互動,即便身處兩地也能通過語音和文字溝通情感,那時的春晚直播畫麵上,發送短信的地址也是比比皆是。

近年來,日常交流工具的更迭也改變著拜年方式:通過短信拜年的人數明顯下降,更多的年輕人選擇用微信等社交軟件拜年。

與短信拜年相比,線上社交軟件拜年更加靈活和富有新意,比如錄一段短視頻,或是通過類似於小偶這樣的社交軟件生成帶有個人特征的拜年動態圖片。

要知道,在以前過年時收到的短信大都是人工炮製痕跡明顯的群發段子短信,這讓收信人的幸福感和感動指數降低,回複短信的熱情度也受到了打擊。

可以說,互聯網正在改變著人們各個方麵的生活方式,包括春節習俗。甚至連拜年紅包也從線下轉移到線上,動動手指就能向親朋好友發紅包。

互聯網紅包重構春節場景

“過去除夕四大年俗是貼春聯、貼門神、守歲、領壓歲錢;如今新四大年俗是是搶紅包!搶紅包!搶紅包!搶紅包!”在人們吐槽年味越來越淡的時候,線上紅包正在慢慢撬動人們的內心,拉近人們之間的溝通和情感,尤其是在商業模式運作的推動下,它激活甚至開始重構春節場景。

說到線上紅包,要追溯到去年春節的微信紅包,從去年春節開始,微信憑借與春晚的合作,成功將紅包推廣到更多人麵前,借助春晚強大的覆蓋能力,紅包真正走出小眾範疇,成為全民參與的一種線上活動。

可以說,線上紅包在春節期間的受歡迎程度在過去兩年已經得到充分證實。

而2016年的紅包雨則顯得更為猛烈,在產品、互動、用戶體驗滿意度等多個方麵也表現出新的特質。

根據企鵝智酷調查數據顯示,截至2016年1月,互聯網紅包在城市手機網民中的滲透率達到89.5%,互聯網紅包也從年輕人開始向中老年人擴張。

根據微信公布的猴年春節期間(除夕到初五)的紅包整體數據,微信紅包春節總收發次數達321億次,總計有5.16億人通過紅包與親朋好友分享節日歡樂。相較於羊年春節6天收發32.7億次,增長了近10倍。

另外,手機QQ推出了“刷一刷”、口令紅包、個性紅包和群發祝福四種玩法。據了解,QQ除夕當天的紅包收發總量達到42億,相比去年6.37億增長超過5倍。日消息發送總量200億條,在線用戶數達2.59億人。

支付寶也不甘落後,在去年春晚微信紅包奇襲支付寶的教訓下,支付寶以高價奪下後年春晚的合作權,支付寶稱猴年春晚,將進行多輪億元紅包派送。

支付寶公布的數據顯示,在除夕當晚,有1億人通過支付寶咻一咻搶到春晚紅包,共瓜分了8億現金。加上集齊五福平分的大獎,用戶除夕當晚咻到的支付寶紅包,最小為1元,最高超過280元。

別讓手機綁架親情

互動好玩是用戶使用互聯網紅包的主要訴求,無論是從紅包收發的場景需求還是心理感受來看,互聯網紅包正在從慶祝節日發展到人機互動和情感溝通。

然而,就在移動互聯網重構春節場景的同時,也有不少人表示過度使用手機和線上社交反倒會“綁架”親情。

比如在某些親朋好友的聚會上,手機成為了阻礙交流的“罪魁禍首”,人們低頭過度專注於搶紅包、聊天則讓他們忽視了近在眼前的家人朋友。

正如多倫多約克大學通信研究部主任David Ellis所說,“這一代人將在線社交作為一件不可或缺的事情,雖然享受著隨時互聯的便利,但是同時也遭受著前所未有的困擾。”

互聯網讓生活更美好,前提是我們首先要懂得生活,而不是淪為科技的附庸。下個春節,或許你可以給親情多留些時間。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