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美老閑人

通過理解豐富自己的世界 從混沌的“自在存在”通向“自為存在”。
個人資料
文章分類
歸檔
正文

ZT 大忽悠又來了--- 霍金“飛船”:科幻離現實的距離有多遠

(2016-04-20 07:31:50) 下一個
霍金“飛船”:科幻離現實的距離有多遠
 


 

借助光子動力推進的帆板式飛船

新華網北京4月14日電 著名英國物理學家霍金12日在紐約宣布,將與合作夥伴開發以激光推進的微型星際“飛船”,力爭以光速五分之一的速度,用20年時間飛到距地球4.37光年的半人馬星座的阿爾法星附近。

對於這一計劃,相關領域的專家解讀,想法很好,但目前具有科幻色彩。如果在遙遠的將來能夠實現,將具有開創性工程意義,但還談不到科學價值。

霍金所提出的以地麵激光持續作用於帆板的航天設想,與兩種現有方案有相似之處:一是太陽帆飛船,二是光子火箭。空間技術研究專家龐之浩介紹說,從理論上說,太陽帆飛船單純依靠太陽光子持續撞擊帆板,逐漸將飛船在沒有明顯空氣阻力的太空中推進到較高速度。

近20年來,美國、俄羅斯先後做過幾次太陽帆動力試驗,成敗均有,但也僅僅是在近地軌道內嚐試過,遠遠談不到飛抵半人馬座。光子火箭則利用物質與反物質的湮滅反應,自產光子並借由巨大凹麵反射鏡,向後方噴射光子流。但依據這種設想開展的研究,數十年來沒有取得實質進展。

“嚴格的說,霍金提出的航天器算不上‘飛船’,隻是一個幾厘米見方的飛行物,其設想的激光推進技術在工程方麵也很複雜,”龐之浩介紹說。

美國航天局研製的太陽帆。

“以太陽帆為例,其概念誕生於20世紀20年代,這種方式需要一個巨大的反射鏡將陽光照射到麵積足夠大的帆板上,在實際應用中有很大難度。時至今日,這一研發的進展速度並不快。激光‘飛船’的設想提出不難,在2050年前研製出一個雛形也有可能,但要飛到半人馬座還是‘太過遙遠’了。當然在更長的時間尺度上,這種激光推進方式可能會有希望,但這必須取得重大技術突破,現在無法預測”,龐之浩表示。

“但霍金的激光‘飛船’可作為科幻進行探索性研究,”龐誌浩說,“可以先在技術上力求實現,而不必現在就追求它的實用價值。將人類製造的物體送到數光年以外的宇宙空間具有開創性工程意義,假如經過探索能在這種微型‘飛船’上安裝探測裝置,才可能提到科學價值。”

就像第一顆人造衛星一樣,它剛上天時人們還無法預測它有今天這樣廣泛的實用價值,這種應用的前提是在工程方麵取得重大突破,要先把衛星送上太空。

但即便如此,對於前往半人馬座的航天器來說,還要接著解決地麵能否收到探測數據,可否在如此遙遠的距離上實現測控通信,微型“飛船”怎樣抵禦星際塵埃的碰撞等難題。目前看得見、摸得著、說得出的技術都無法克服這些困難。(記者欒海)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