娃剛來Wechat說她邀請了一個朋友明天一起吃午餐,我這才意識到娃明天不能回來參加家裏的火雞大餐聚會。
來美國近二十年,我們幾家在一起過火雞節也有好些年頭了。今年又輪到我家做東,自然是一番忙碌。火雞節的重頭戲當然要烤火雞,我們每年都會烤一隻火雞,或帶到朋友家去或在自己家享用,這不,LD正在廚房解凍一隻二十多磅的大火雞呢。解凍後的火雞要用多種佐料醃製一宿,明早7-8點起來開烤,先375度兩小時,後350度1.5-2小時,總計四小時,當中還得觀察,再調整時間和溫度,個中奧妙隻有LD自知,她也懶得跟我細說,知道我不會去做。不過LD在忙活時丟下一句話讓我顫了一下,說,以後不烤火雞了,孩兒們都走了,也吃不上一口。我說,明天給女兒留一盤,給她‘捎’過去。她懂我的意思。
對於我們這些異鄉客來說,火雞節明為吃火雞,實為一種團聚和節日歡樂的氣氛,粗糙的火雞肉那能比得上我們吃慣了的炒仔雞呢。隻是當想著女兒在那遙遠的冰天雪地,一個人,抑或也有幾個無家可歸的朋友同學,打發著本該與家團圓的時光時,心中就會泛起思念並還隱隱地掠過一絲沮喪與惆悵。那有怎樣?孩子長大了終要離家遠行,就像我們已然遠離我們的父母雙親 ——他們不也無時無刻盼望著我們的歸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