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難怪她兒子能當總統,她把科學培養孩子的十件事全幹了

(2016-01-25 08:12:48) 下一個

彩色斑馬有話說:

 

毫無疑問,母親的養育對孩子的成長至關重要。

但奧巴馬的媽媽沒成年就輟學生孩子,離過兩次婚,窮得領救濟券,還被媒體曝光拍過全裸照,這麽個媽,怎麽能培養出美國曆史上第一位黑人總統呢?

這其中,一定有被我們忽略、誤解了的東西。

最近,英國《獨立報》報道了全球權威心理學家的研究,發現十個因素對養育傑出的孩子至關重要。

對照一看,OMG,奧巴馬的媽媽竟然全做到了!

 

1

 

父母雙方關係健康

父母關係差,還不如單親家庭

 

19421129日,奧巴馬的母親安·唐娜姆(Ann Dunham)出生在美國堪薩斯州維奇塔市。

 

父母雙方關係健康

父母關係差,還不如單親家庭

 

19421129日,奧巴馬的母親安·唐娜姆(Ann Dunham)出生在美國堪薩斯州維奇塔市。

 
▲ 兒時的唐娜姆和父母

 

唐娜姆的爸爸是個家具推銷員,經常因為工作搬家,最後一次,唐娜姆跟著父母搬到了夏威夷,並入讀夏威夷大學。

 

在那,她遇到了奧巴馬的父親巴拉克·侯賽因·奧巴馬,他是第一個入讀夏威夷大學的非洲人,口才極好,富有魅力。幾個月後,他倆就結婚了。婚後半年,奧巴馬出生了,當時唐娜姆18歲。

 
▲ 唐娜姆和老奧巴馬 

 

輟學生子,即使在叛逆的上世紀60年代也是罕見的。而且,白人和非白人的跨種族婚姻,在當時的半個美國都是違法的。

 

唐娜姆的父母堅決反對這樁婚姻,除了法律原因,還因為老奧巴馬來美國之前已經在肯尼亞結婚生子了。與此同時,他的爸爸(也就是總統的爺爺)還寫信給親家,表示絕不接受白人兒媳。

 

此外,老奧巴馬是被肯尼亞政府選派到美國留學的,身負為國效力的重任,這也促使他在奧巴馬1歲時,選擇離開夏威夷,到哈佛攻讀經濟學博士。

 

再後來,老奧巴馬和唐娜姆離婚,回肯尼亞建設國家了。在1982年老奧巴馬死於車禍前,奧巴馬隻見過父親一麵。

 

但研究發現,單親本身並沒有問題,真正影響孩子的是父母的關係。

 

美國伊利諾伊大學人類及社會發展係主任羅伯特·胡吉(Robert Hughes Jr.)教授研究認為,相對於在衝突家庭長大的孩子,父母雙方關係健康的孩子更容易成功,相比之下,婚姻的形式反而是次要的。

 

研究發現,父母關係良好的單親孩子,比那些父母沒離婚卻老吵架的孩子,長大後生活得更好。

 

在奧巴馬的成長過程中,父親雖然從小缺位,形象卻還美好。母親唐娜姆從沒說過老奧巴馬的壞話,為了不讓奧巴馬記恨父親,她總說放棄婚姻不是老奧巴馬的錯,是各種環境條件所限。為了幫奧巴馬補上黑人文化的課,唐娜姆還給兒子聽美國“福音女皇”——黑人歌手瑪哈麗亞·傑克遜的磁帶,讓他了解美國的民權運動。

 

▲ 唐娜姆和兒時的奧巴馬

 

奧巴馬的姥姥姥爺也從沒在外孫麵前詆毀過前女婿,反倒總跟對父親沒啥印象的奧巴馬談他的軼事,比如,老奧巴馬曾在國際音樂節上唱非洲歌曲,“你老爸唱得非常好,所有人都被他迷倒了”。

 

以至於奧巴馬當上總統後,出的書都叫《奧巴馬回憶錄:我父親的夢想》。

 

2

 

3歲前的照顧是關鍵

應盡可能顧及孩子的需求

 

 

一項對243個貧窮家庭出生的孩子進行的研究顯示,0-3歲獲得細致照顧的孩子不但兒時成績更好,30歲時學術表現也更佳,還更有可能建立健康的關係

 

老奧巴馬離開後,唐娜姆在兒子2歲時重回學校讀書,然後,她遇到了來自印尼的學生羅洛·蘇托羅(Lolo Soetoro)。蘇托羅善良隨和,喜歡跟唐娜姆的父親下棋、跟小奧巴馬玩摔跤。後來,他成了唐娜姆的第二任丈夫。

 

 ▲ 蘇托羅、唐娜姆、他們的女兒、少年奧巴馬 

 

3

 

教孩子社交技巧

這對孩子的前途至關重要

 

 

美國賓夕法尼亞州立大學及杜克大學追蹤研究了超過700個學生,發現兒時的社交技巧和一個人成年後的成就正相關。研究顯示,兒時更能與他人合作、樂於助人、有同理心的孩子在25歲時,其學曆、收入均更優秀。

 

研究主管克裏斯丁·書博茨(Kristin Schubert)認為,父母替孩子的未來能做的最重要的準備,就是幫助他們發展社交及情感技能。

 

奧巴馬的媽媽在這點上做得相當成功。

 

1967年,唐娜姆完成學業,帶著6歲的兒子搬到了印尼。

 

美國人伊麗莎白·布萊恩特曾在印尼居住過,她至今還記得在一次午餐會上,唐娜姆穿著印尼傳統長裙,教兒子和每個人握手。然後,9歲的奧巴馬就坐在沙發上安靜地看英文書。過了一會兒,奧巴馬問媽媽能否離開餐桌,唐娜姆讓他詢問主人的意見,在得到許可後,奧巴馬離開餐桌坐在地上,和布萊恩特13個月大的兒子玩了起來。

 

午餐結束後,眾人走在街上,奧巴馬跑在前麵,一群印尼孩子朝他扔石頭,罵難聽的髒話。奧巴馬表現得很平靜,一一躲了過去,就像在玩扔沙包一樣。布萊恩特想上前阻止,唐娜姆卻一把拉住她說:“沒關係,他已經習慣了。”

 

布萊恩特說,她很敬佩唐娜姆能教育孩子,在任何時候都表現得勇敢。“當初她帶著一個混血孩子來到印尼,我們都覺得不可思議,因為當時那的人對黑人不太友好。”布萊恩特認為是在印尼的生活讓奧巴馬“既有亞洲人的禮貌謙遜,又有美國人的耐心平靜”。

 

奧巴馬的異父妹妹瑪雅說,“母親不允許我們行為粗魯,言語刻薄,驕傲自大。我們被教導要有寬廣的胸懷。如果我們說了什麽人的壞話,她就會試著從對方的觀點來看這件事,她不允許我們養成自私的習性。”

 

唐娜姆甚至給女兒買各種膚色的布娃娃,用瑪雅的話說,“就像一個聯合國”。

 

4

 

對孩子有更高期望

父母期望越高,孩子越優秀

 

 

美國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的尼爾·哈分(Neal Halfon)教授和同事們調查了全美66002001年出生的孩子,結果發現,父母的期望對孩子的成就影響巨大。因為,那些期望更大的父母會朝著他們期望的目標去培養孩子,而且,父母的期望對孩子來說很可能是一個自我實現的預言。

 

唐娜姆對奧巴馬期望極高,後來,奧巴馬開玩笑說,母親希望他能成為一個集愛因斯坦、甘地及哈利·貝拉方提(著名藝術家)於一身的偉人。

 

唐娜姆經常誇讚兒子的聰明和勇氣。一個朋友說,談起奧巴馬,唐娜姆總說“我兒子很聰明,他可以做這個世界上任何他想做的事,甚至是美國總統”。要知道,那時候美國可是剛剛廢除實行了100年的種族隔離製度。

 

薩滿是唐娜姆家的男仆,據他回憶,有一次,繼父蘇托羅問奧巴馬:“你長大了想做什麽?”奧巴馬張口就說:“印尼總理。”

 

對孩子有更高的期望,不但能讓孩子對自己的人生充滿信心和希望,還能讓TA記住那些愛TA、支持TA的人,而這一點,正是一個領導人最應具備的能力。

 

5

 

父母受教育程度更高

尤其是媽媽

 

 

美國密歇根大學的心理學家桑德拉·唐(Sandra Tang)研究發現,完成了高中或大學學業的媽媽更能養育出高學曆的孩子。研究顯示,孩子8歲時父母的教育水平能顯著預測孩子40年後的教育及職業成就。

 

在印尼期間,唐娜姆的收入不夠讓奧巴馬到雅加達國際學校就讀的,於是,唐娜姆選擇讓奧巴馬上普通學校,然後親自教兒子。

 

奧巴馬在回憶錄中寫道,每天清晨4點,唐娜姆都會叫他起床,“逼我吃早飯,隨後教我學3個小時英語,接著兩人分別去上班上學”,這樣的情況每周持續5天。奧巴馬小朋友嚐試過反對,但唐娜姆卻說,“這對我來說更不輕鬆好嗎?”

 

為了讓兒子接受美國教育,1971年,唐娜姆讓10歲的奧巴馬獨自返回夏威夷,跟姥姥姥爺住,進入著名的普納荷學校。

 

 ▲  奧巴馬的中學畢業典禮

 

 

6

讓孩子幹家務

幹家務的孩子更獨立

 

 

 美國斯坦福大學的朱莉·萊考海姆(Julie Lythcott-Haims)研究發現,讓孩子做家務不但能鍛煉TA的生活自理能力,還能讓孩子明白腳踏實地的工作是生活的一部分,每個人都應該為更好的整體(比如家庭)做出貢獻。

 

萊考海姆認為,兒時做家務的孩子長大後能更好地跟同事合作,更熱心,也更獨立。

 

唐娜姆非常有主見,在印尼,她衣著簡單,不化妝,從不為取悅他人而改變。她看不慣印尼傳統社會對妻子的要求,甚至教導奧巴馬的妹妹瑪雅以後不要成為那樣懦弱無能的人。

 

但在石油公司任職的丈夫經常因為工作原因,需要攜眷出席某些場合。通常,印尼女性會穿上傳統服裝,陪丈夫去交際。但唐娜姆受不了那種空談的聚會,而這終結了她的第二段婚姻。

 

1972年,唐娜姆帶著女兒返回夏威夷,攻讀人類學碩士。母子三人擠在一間小公寓裏,靠助學金維持生計,家裏經常窮得揭不開鍋。奧巴馬回憶說:“我盡全力幫助她,買菜、洗衣服、照顧妹妹。”

 

 

▲ 唐娜姆和兩個孩子 

 

 

7

媽媽壓力情緒少

陪孩子時間長短倒不重要

 

 

三年後,為了完成博士學位,唐娜姆決定回印尼做田野調查。

 

唐娜姆並不是個通常意義上的母親,沒有一直陪在孩子身邊,但作為一個浪漫的理想主義者,她從不吝惜對孩子表達愛意。瑪雅說,媽媽很喜歡摟摟抱抱,經常說“我愛你”,一天說一百遍也不煩。和奧巴馬在一起時,她會跟兒子一塊欣賞落日,還經常大半夜把奧巴馬從床上叫起來看月色。

 

美國家庭研究學術雜誌《婚姻與家庭》發表的研究成果顯示,家長陪伴孩子的時間長短和孩子未來的成就沒有關係。和數量相比,陪伴的質量更重要。

 

研究團隊認為,母親的壓力,尤其是既想奮戰職場又想陪伴孩子導致的壓力,將對孩子造成負麵影響。因為,情感是會傳染的,母親的沮喪會感染孩子。

  ▲ 唐娜姆

 

 

 

8

媽媽上班

榜樣的力量是無窮的

 

 

來自哈佛商業學院的研究顯示,職業女性的子女更優秀。調查發現,職業女性的女兒學曆更高,職業表現更突出,收入比家庭主婦的女兒平均高23%。職業女性的兒子則更願意承擔家務、照顧小孩,更具有性別平等意識。

 

回到印尼後,唐娜姆先後在國際勞工組織、美國國籍開發署等機構工作,並在任職福特基金會期間,開發了小額貸款模式,這一模式後來成了印尼及全球小額信貸的範本。

 

而這也是唐娜姆的博士論文課題,經過十幾年的工作、研究,1992年,50歲的唐娜姆終於博士畢業。

 

她的畢業論文長達1043頁,題目是“印尼的鍛造農民:克服所有困難生存發展(Peasant blacksmithing in Indonesia: surviving and thriving againstall odds)”。

 

這篇論文挑戰了當時的流行觀念——貧窮是文化及觀念造成的。

 

唐娜姆研究發現,印尼爪哇島的村民和西方發達國家的人一樣有經濟需求、生活信念和美好願景,並據此提出,貧窮並非文化缺陷、知識匱乏、宗教束縛的產物,而是缺少資金和資源導致的。她通過小額貸款改善當地微觀經濟環境的例證,讓她的研究廣受關注及認可。

 

2006年,穆罕默德·尤納斯因為發展了“小額貸款”和“小額金融”理論,創建孟加拉國鄉村銀行而獲得諾貝爾和平獎。

 

奧巴馬曾在自傳中寫道:“在我的生命中,她(母親)是獨一無二的永恒。在她身上,我看到了最仁慈、最高尚的精神。我身上的所有優點都源於我的母親。

 


 ▲ 唐娜姆在印尼

 

 

9

家長有成長型心智模式

不相信成功天注定

 

 

美國斯坦福大學的心理學家卡羅·戴克(Carol Dweck)發現,孩子(包括成年人)對成功的看法大致分為兩種:一種是“固定型心智模式fixed mindset)”,認為人的性格、天賦、創造力都是天生的、靜態不變的;另一種是“長型心智模式growth mindset)”,認為失敗並不是愚蠢的證據,隻是成長的階段過程。

 

戴克認為,這兩種心智模式決定了一個人會怎樣看待自己的意誌和能力,對孩子的影響尤其巨大。

 

18歲輟學生子、用十幾年攻讀博士的唐娜姆顯然屬於後者。

 

在女兒瑪雅眼裏,母親勇敢、能幹,經常騎著摩托車去做田野調查。要知道,當時的印尼政局動蕩,雨季漫長,基礎設施簡陋,經常停電,幾乎沒有電話,西方人很少。當時,西方女性穿著短裙坐在三輪車裏經過街道,都會引起很大的騷動。外國人還要忍受各種胃腸不適,除蛔蟲更是司空見慣的事。

 

2015年,有記者問奧巴馬:“誰是一生中對你影響最深的人?”奧巴馬回答說:“我母親。像很多單親母親一樣,她是那種真的給了我自信、讓我相信自己能做任何事的人。她最後拿到了博士學位,花了10年時間,但是她做到了,我看著她經曆了這一切。”

 

“長大一點後,我像所有人一樣,意識到自己的母親和我們自己沒有太大不同。她也有自己的懷疑、害怕,並不是時刻都知道什麽是對什麽是錯。所以,看著她戰勝那些艱難的時刻,對我來說也十分具有激勵意義,因為那意味著,我也能夠克服那些艱難的時刻。

 


▲ 1992年,唐娜姆博士畢業,奧巴馬結婚

 

 

 

10

父母社會經濟地位較高

孩子的潛能更不受限

 

 

斯坦福大學的研究員肖恩·裏爾登(Sean Reardon)研究發現,五分之一的美國兒童是在貧困中長大的,這種狀況限製了他們的潛能。

 

唐娜姆的經濟狀況一度不好,但好在奧巴馬的姥姥姥爺伸出了援手。

 

尤其是奧巴馬的姥姥瑪德琳。她隻有高中畢業,但極為能幹,從秘書一直做到夏威夷銀行第一個女性副總裁。瑪德琳把外孫送進了普納荷中學,全校1200名學生,隻有三個黑人,其中一個就是奧巴馬。

 

 
▲ 奧巴馬和姥姥姥爺

 

1995年,唐娜姆死於卵巢癌,終年53歲。

 

唐娜姆是個不一般的媽媽:在半個美國的法律都禁止種族通婚的年代,嫁給了一個非洲人;18歲輟學生子;單獨撫養兩個混血孩子長大;曾窮得領救濟金;用二十年攻讀博士;作為一個西方國家的單身女性,在艱苦而動蕩的印尼鄉村工作多年;堅信兒子不同凡響……

 

但最後的結果和科學研究都證明,這些統統不重要,並沒有影響她的孩子成為美國曆史上第一位黑人總統。

 

正如奧巴馬所說,“我對母親的愛無法表達,生活不順利時,完全是母親給了我力量”,“母親身體裏蘊藏著天真無邪和理想至上,我想我的身體裏也流淌著同樣的血液”。

 

 
▲ 年輕時的唐娜姆

 

所以,身為父母,你應該做的事也許並沒有你想象的那麽多。

 

你可以有個性、有追求、做你認為正確的選擇、成為你想要的自己。眾人口中的很多所謂“應該”,其實並不必要,就算犯錯、失敗、貧窮、從頭再來也並不可怕。

 

隻要:夫妻關係良好,樂觀堅強地努力工作、學習,不斷提高學識及收入水平,對孩子保持期望,注意培養一下TA的社交能力,就足夠足夠了。

 

家務活記得讓孩子幫你做。

 

 

彩色斑馬“科學·探索”日曆將於1月27日停止發貨,最後一周,要抓緊嘍!

---------------------------

來源:http://mp.weixin.qq.com/s?__biz=MzAwNzAwMzA0Nw==&mid=402047716&idx=1&sn=4b34c5b2f9bf71f3687a107197f9c9e2&scene=5&srcid=0122YnlPi7bLUyKVGYdrvUFy#rd

--------------------------------

1. 父母雙方關係健康

    父母關係差,還不如單親家庭

2. 3歲前的照顧是關鍵

    應盡可能顧及孩子的需求

3. 教孩子社交技巧

    這對孩子的前途至關重要

4. 對孩子有更高期望

    父母期望越高,孩子越優秀

5. 父母受教育程度更高

     尤其是媽媽

6. 讓孩子幹家務

    幹家務的孩子更獨立

7. 媽媽壓力情緒少

    陪孩子時間長短倒不重要

8. 媽媽上班

    榜樣的力量是無窮的

9. 家長有成長型心智模式

    不相信成功天注定

10.父母社會經濟地位較高

    孩子的潛能更不受限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