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克桑滕(Xanten)一日遊

(2016-01-02 15:27:11) 下一個

克桑滕,萊茵河邊的一個小城,人口隻有兩萬出頭,卻因為它相當長的曆史而出名。今年聖誕新年間的假期較長,抽空和家人去看了看。

 

該城的曆史可以追述到公元前1000年的羅馬人在此地建的一個軍營。眾所周知,古羅馬帝國的擴展,在向北越過阿爾卑斯山後,沿萊茵河北上,到海邊後越過英吉利海峽,達到英格蘭。麵對阿爾卑斯山北麓的廣袤大地上的眾多遊牧民族的武裝襲擾,羅馬人的對策是沿河途不斷修建據點,以此為襯托來抵擋。公元五世紀後隨著帝國的衰落,羅馬人無力在支撐這些據點,逐漸回撤,那些長達上千年的要塞和城市被各日耳曼部落占領,摧毀或改建。經過之後近一千五百年的發展建設,古羅馬人的曆史痕跡在地麵上幾乎都消失殆盡。近代以來的考古活動主要是針對那些埋藏在地下的遺跡。克桑滕城邊發現的這處古羅馬遺址,規模宏大,估計駐紮的羅馬軍士超過一萬人,連同其家屬及一些歸附的當地蠻人,這個據點當時的總人口因該超過今天的居民人數。這個據點在公元110年被羅馬皇帝Marcus Ulpius Traianus命名為Colonia Ulpia Traiana。據點裏設施完備,不僅建有一座鬥獸場,還有兩座羅馬神殿,可見當時的規模和氣勢。

 

該遺跡的考古工作是從一戰時期開始的,直到今天仍未結束,估計永遠也不可能結束。考古結果除了想再現古羅馬人的居住生活狀況,如軍營,旅館,浴室等,比較顯眼的就是重建的角鬥場和一個神廟。

 

 

 

 

 

 

 

 

 

 

 

 

 

 

 

 

 

Colonia Ulpia Traiana的概況圖,下麵是鬥獸場的位置。

鬥獸場的上層建築全部是重建的,但下麵的支撐柱根保存玩好,在眾多支撐柱裏隻有三根無法使用,其餘在重建時全部均被用。

歐州有一幫複古愛好者,沒事喜歡扮古人,重演古代的習俗以及曆史上的一些重大事件。如拿破侖滑鐵盧之役,逢紀念日他們會在原地給你複原一遍,那可是上萬人,古裝古具的演出,完全是民間自導自演。

另一個重建的建築是一處神殿,其名稱已無法考證。這個神殿遺留下來的除了破殘的磚石碎片外,就是一個相對完好的地基。

地基,水泥碎石的混合體,兩千年也不破碎。

考古人員根據地基的大小,地基上支柱底部印記的尺寸,就能基本確定神殿的外型尺寸(長寬和支柱數目及其分布)。然後根據現場殘留的部分碎片,對比古羅馬神殿的檔案資料,基本能確定神殿的外貌。例如基於那些羅馬柱是批量機器加工的知識,隻要有少量表麵碎片,就可推知石柱的外觀。

神殿複修的示意圖,圖中紅圈部是所用的殘留碎片。根據所有確鑿信息,考古人員複建了這個神殿的一角。

一些其它物件:

引水渠(原物)

石磨

經曆了一千年,到了公元5世紀,羅馬人最終放棄了這個據點。羅馬人走了,基督教卻留了下來。日耳曼人,做為一個沒有文字的蠻族,在滅了西羅馬帝國後依附於基督教,開始了自己的新紀元。在克桑滕,日耳曼人開始建自己的城市,而城的名字,就取自於前羅馬駐軍中的基督聖人維克多-克桑滕。隨著基督教勢力的日趨強大,各種教堂如雨後春筍,在廣袤的歐州大地上建了起來。公元1263年,克桑滕在羅馬人的遺址上開始修建聖維克多大教堂,在教堂下麵,據稱埋著這位聖人的屍骨,但至今未被證實。該教堂是雙尖塔哥德式建築風格,雙塔高為72和74米,一共建了281年才完工。

教堂內部:

教堂兩端的彩窗是原物。二戰時為防盟軍轟炸事前拆了下來而得以保全。1945年在盟軍的一次轟炸中該教堂被毀,一個尖塔坍塌。戰後的城市重建計劃中,一開始是計劃拆掉這座教堂,建一個新的。但這一計劃遭到一個考古學家瓦爾特-巴得爾(Walter Bader,生於1902年,比梁思成小一歲)的強烈反對。這個巴得爾曾領導過該教堂的考古活動,深知該教堂是克桑滕的標誌性建築,不能輕易毀掉。最後市政府和教會均被他說服,由巴特爾為主導進行修複工作,直到1966年,除少數地方有偏差外,教堂恢複了戰前的原樣。巴得爾卒於1986年在克桑滕,他的名字與該城該教堂永遠連在一起了。

克桑滕的老城不大,步行半小時就可繞一圈。其它一些特色建築和街景:

哥德風格的老房子

鳳磨坊

街景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