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頭山

無意邀眾賞,一心追殘陽
個人資料
朱頭山 (熱門博主)
  • 博客訪問:
正文

以色列成了現代阿薩辛

(2025-09-02 12:11:14) 下一個

阿薩辛派是一個中世紀的伊斯蘭教什葉派尼紮裏分支的秘密組織,活躍於11世紀末至13世紀中期。該組織的名稱“阿薩辛”(Assassin)源於阿拉伯語“哈沙辛”(Hashshashin),意為“吸食大麻者”。這個名字在當時帶有貶義,通常被他們的敵人用來指代他們,暗示他們通過吸食大麻來獲得勇氣,但現代曆史學家認為這是一種不實的詆毀。

阿薩辛派由哈桑·薩巴赫(Hassan-i Sabbah)於1090年在波斯(今伊朗)創立。他占領了阿剌模忒堡(Alamut Castle),並將其作為組織的總部。該組織以其高度紀律化和隱秘的刺殺行動而聞名,這些行動通常針對塞爾柱帝國和後來的十字軍的高級官員和統治者。他們的刺殺目標經過精心挑選,目的是通過製造恐怖和混亂來達到政治目的。阿薩辛(assassin)也成了英語等語言中代表暗殺的詞匯。

阿薩辛派的成員,特別是那些執行刺殺任務的“費代因”(Fedayeen),以其無畏和對信仰的絕對忠誠而著稱。他們經常在公開場合進行刺殺,以此來震懾敵人,並向世人展示他們的能力。

在十一世紀,阿薩辛派是一個人數相對較少、力量薄弱的什葉派分支,被強大的遜尼派塞爾柱帝國和後來的十字軍包圍。通過對敵方高級官員、將領甚至國王進行精準的暗殺,他們有效地震懾了強大的敵人,使其不敢輕易發動大規模圍剿。這種戰術迫使大國與其進行談判,而不是發動全麵戰爭。阿剌模忒堡等據點能夠屹立近兩個世紀,很大程度上就是這種恐怖平衡的結果。

阿薩辛派的暗殺行動不僅僅是為了報複,更是為了在敵人的統治階層內部製造混亂和權力真空。例如,他們成功暗殺了塞爾柱帝國的大維齊(宰相)尼紮姆·穆勒克,此舉嚴重削弱了帝國的中央集權,加速了其內部分裂。

盡管阿薩辛派建立了一係列強大的山間堡壘,形成了一個類似“飛地”的網絡,但他們從未能將這些據點統一成一個強大的、獨立的國家。他們的政治影響力局限於局部,且嚴重依賴於暗殺這種高風險、不穩定的手段。阿薩辛派既無法發動大規模的進攻以征服一個國家,也無法對抗更大規模、更係統化的軍事力量。當蒙古大軍在旭烈兀的率領下西征時,他們摧毀了阿薩辛派的核心堡壘阿剌模忒,並徹底清除了其在波斯的影響力,導致該組織作為一個政治實體徹底滅亡。

以色列最近針對環繞其周圍的敵人采取了以定點清除,暗殺為主要特征的阿薩辛式戰術,既有成功的記錄,也有很大的副作用,甚至引發或潛藏著戰略性失敗的隱患。

對合法國家伊朗的作戰中,以色列也采用了暗殺,不僅針對伊朗武裝部隊和伊斯蘭衛隊的首領,而且針對核科學家,文職官員伊朗總統本人證明他也差點被定點清除掉。這是違反國際法的。

國際法明確規定了國家主權原則,一個國家不得在未經允許的情況下,在另一個國家的領土上使用武力。伊朗是一個主權國家,以色列在其境內采取暗殺行動,直接違反了這一原則。根據《聯合國憲章》第五十一條,一個國家有權行使自衛權,但通常這指的是應對一個迫在眉睫的武裝襲擊。以色列的觀點通常是,伊朗的核計劃、對地區代理人的支持以及其他敵對行為,構成了對其國家安全的持續威脅,因此有權采取“先發製人”的自衛行動。然而,國際法對“迫在眉睫”的定義非常嚴格,許多國際法專家認為,以色列的行動超出了這一範疇。

根據國際人道法(International Humanitarian Law,IHL),特別是在武裝衝突的背景下,交戰方可以合法地攻擊敵方戰鬥人員。而攻擊非戰鬥人員,包括對方文職政府成員,軍工企業工作人員和科學家,這些人都屬於平民,對他們的攻擊可能違反國際法中的平民保護原則。國際法還要求軍事行動必須遵守比例原則。這意味著,預期的軍事利益必須與附帶的平民傷亡和財產損失成比例。如果定點清除行動導致過多的平民傷亡,即使目標本身合法,也可能被視為非法。以色列是通過攻擊這些軍官和科學家的住宅來殺死他們的,這必將造成他們的家人,鄰居的傷亡,而他們都是嚴格意義上的平民。

因此,對實體國家伊朗的攻擊,是違背國家法的。效果如何呢,這從伊朗在24小時內就對以色列發射了100顆彈道導彈(這是液體導彈裝彈所需的最短時間),在戰爭過程中,一直在持續反擊,使得以色列蒙受了很大損失,其攔截彈藥幾乎耗盡,還連帶著幾乎耗盡了美國和盟國的攔截彈。除了實現了把美國拉下水這一目的外,以色列沒有實現其摧毀伊朗政權,摧毀伊朗核能力的主要目的。這說明,暗殺沒有摧毀伊朗的內部組織運行,對以色列而言,隻是展示其情報和軍事能力的象征性勝利,能向其國內民眾傳遞安全和力量的信號。

暗殺起作用的,是針對黎巴嫩真主黨的行動,利用傳呼機,大規模打擊了真主黨的基層幹部,造成其戰鬥力,組織能力的癱瘓。但到了加沙的哈馬斯,對於這個被圍在鐵桶裏的起初不到萬人的拖鞋黨組織,以色列用了兩年時間,即使幾乎殺絕了該組織當初的連以上的幹部,但該組織仍然如韭菜一般,割了一茬又長一茬,還在頑強抵抗,最近還被發現一個完備的地下倉庫,真不知道他們的武器和後勤物資是怎麽得到的。而仇恨使得哈馬斯總是能得到源源不斷的生力軍加入他們的行類,以色列實際上陷入戰略性失敗。從納粹大屠殺得來的世界對猶太人的同情損失殆盡,以色列已經成了種族滅絕的代名詞,有145個國家譴責以色列,特朗普能支持以色列多久,也是個很難說的事。

現在到了胡塞武裝,以色列所謂成功暗殺的,隻是胡塞的一班文職官員。以色列所說國防部長,參謀長都不在其列,甚至那個發言人葉海亞,都出來證明他們沒死。這可讓以色列丟了臉了,也許是其情報部門被逼急了,殺了些文職人員來交差。這些人通常被認為是非戰鬥人員,因此沒有得到非常好的保護,比較容易被找到。嚴格意義上,這是屠殺平民。

從上麵一圈分析看來,以色列的暗殺行為,屬於得不償失。暗殺行動幾乎總是會引發對手的強烈報複,導致暴力循環升級。這不僅可能引發更多的襲擊,還可能導致新的恐怖襲擊。這常常會激起對手內部更強烈的反以情緒,吸引更多新成員加入,從而增強組織的招募能力。如果行動導致平民傷亡,很可能會招致國際社會的強烈譴責,損害以色列的國際形象,並可能導致外交上的孤立。被清除的領導人通常會迅速被繼任者取代,而新的領導人可能更具攻擊性或更難預測,使得未來的和平談判變得更加困難。

雖然定點清除行動在短期內可能帶來戰術上的優勢,但從長遠來看,它往往無法從根本上解決問題,反而可能加劇衝突,製造一個持續的暴力循環。其結局就像阿薩辛組織一樣!

[ 打印 ]
閱讀 ()評論 (2)
評論
朱頭山 回複 悄悄話 回複 '新林院' 的評論 : 我認為我講的情況是將暗殺作為一種作戰手段,而你提的暗殺不是一種戰爭行為,而是個人或團體通過暗殺達成一個目的, 而且肯尼迪暗殺的原因隻是他弟弟的一家之言,並沒有證據。很少有這種通過暗殺取得勝利的,二戰中似乎隻有刺殺山本五十六類似於暗殺(但山本是戰鬥人員,這是完全合法的),而且這時日本已經走下坡路了,山本在,日本也是個敗。後期盟國都放棄了刺殺希特勒,甚至慶幸德國內部刺殺希特勒失敗,如果希特勒死了,德國可能不會敗得那麽徹底,因為希特勒在,沒人會和他媾和,如果他死了,盟國或蘇聯中就會有一方和兩方都和德國媾和,尤其英美可能和德國媾和共同對付蘇聯。
新林院 回複 悄悄話 【雖然定點清除行動在短期內可能帶來戰術上的優勢,但從長遠來看,它往往無法從根本上解決問題,反而可能加劇衝突,製造一個持續的暴力循環】
兩次改寫曆史的暗殺:
(1)塞爾維亞人暗殺奧地利皇儲,抗議奧地利吞並波斯尼亞。
奧地利對塞爾維亞開戰。
俄國第一個幫助塞爾維亞。(塞爾維亞至今還感激俄國。)
德國第一個幫助奧地利。
導致第一次世界大戰。
最終德、奧一方投降,奧地利吐出波斯尼亞。
從這個意義上講,那個塞爾維亞 assassin 達到了他的目的。
(2)暗殺肯尼迪。
據小羅伯特-肯尼迪說,軍工業想讓美國大規模幹涉越南,肯尼迪不願意,於是軍工業就讓中情局暗殺了肯尼迪。
如果他的說法屬實,那麽,那次暗殺也達到了目的。
接任的約翰遜果然大規模幹涉越南,軍工業也賺了大錢。
不過,從更長遠的視角看,把那些武器、彈藥都消耗掉了,軍工業的老板財富猛增,但對美國和美國人並沒有帶來好處。
對美國人來說,那麽多年青人死在叢林。
對美國來說,幹涉還是不幹涉,最終結果都是一樣:北越統一越南。
幹涉造成的區別隻在於:軍火商富了,窮人美國兵死了。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