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 (368)
2017 (136)
2018 (148)
2019 (185)
2020 (305)
2021 (215)
2022 (127)
2023 (142)
2024 (142)
和中國開打貿易戰以來,特朗普碰了一鼻子灰!
對中國的算計,從他當選以來就開始了。在表麵上,他表現得對習近平很友好,又是邀請習近平去參加就職典禮,又是要和習近平一起過生日,兩人的生日隻差一天(很惡心)。習近平也投桃報李,除了沒有答應直接聯係外,已經派了幾波人去和特朗普聯係,並已經準備了大禮包。但這一切都遇到了閉門羹,甚至握有授權的王毅到美國,都沒見到美國政府的任何人。有人說,是習近平不接特朗普的電話,在4月2日之前,應該說是特朗普故意不接習近平的電話。
特朗普在憋著一個大招,就當中國對美國的104%關稅進行報複後,特朗普突然話風急轉,宣布對其它75個國家暫緩關稅,唯獨對中國,將關稅提到125%。
他在社交媒體發文稱,這是要讓中國意識到,以前那種盤剝美國和“其它國家”的方法,行不通了!相反,有75個國家,以不同方式和美國溝通,並且沒有采取任何報複措施。因此,對這些國家暫緩實施“對等關稅”,但10%的普遍關稅則立刻生效。
原來讓中國人沾沾自喜的特朗普這種向全世界宣戰的蠢辦法,現在看來是個圈套。將中國單獨拉出來打,美國的勝率應該大多了,而且那些慶幸被免除高關稅的國家,對10%的關稅根本沒意見了,還像中了彩票似的。準備觀望的國家,如歐盟,西班牙,被嚇住了。而特朗普提到的中國的那種盤剝,激起了世界各國的共鳴,特朗普認為他們都會和美國站到一個戰線上。這一下該中國哭了!
如果這時習近平再去和特朗普打電話,條件可能是天價了!特朗普的周圍充滿了反華鷹派,寫的書,提案都堆到天上去了。按被馬斯克罵成蠢貨的納瓦羅的看法,中國現在已經在崩潰的邊緣,用關稅踢一腳,就整個地嘩啦啦倒了。當年蘇聯崩潰,讓美國吃足了紅利,現在中國比蘇聯肥多了,那夠美國幾代人吃的了。
但是,特朗普顯然低估了中國,美方在與中方的關稅談判中所擁有的籌碼,可能沒有其想象中的那麽多。美方高估了自身在與中國關稅博弈中的實際影響力。但事實上,中方“至少從2018年年中開始就一直預判會有這一天的到來,並為此作著準備”,中方並不像白宮所認為的那樣迫切需要達成協議。
英國廣播公司(BBC)23日發文梳理後發現,經過近年來的未雨綢繆之後,在這場中美博弈中,準備充分的中國“手握五張牌”——持續減少對美國商品的依賴、構建強大的供應鏈、投資先進技術、美債以及稀土出口管製。這也意味著,中國為特朗普發動的關稅戰做足了準備,美國已不太可能將中國“逼入死角”。
相反,美國,或者說特朗普本人,倒可能被逼入牆角。現在物價還沒有明顯上漲,那是因為存貨還在,但關稅起效前最後一船貨,可能在5月初到到美國港口(關稅時間是按發貨時間,而不是到貨時間算的)。那以後,到貨的物品就要被抽至少145%的關稅,一樣本來10美元的東西,就得賣24.5美元,而且,大多數供貨商都停止發貨了,到時候的問題,不是貨有多貴,而是有沒有!作為一個民主社會,特朗普將麵臨天大的壓力!
特朗普有個誤區,認為在貿易中,逆差的一定是虧了,順差的賺了。就好比你和門口的商店,你總是到那兒買東西,卻從來不賣東西給商店,你總是逆差,難道是你虧了?不是的,你買到了維持你生存的東西,付出的隻是紙錢。如果你不買了,商店就要求你?不見得,它可以賣給別人,或自己用,而如果你沒有別的供應商,你可能活不下去,手裏的錢如果賣不到東西,就是張廢紙!
中國現在明顯占有上風,是應該適可而止,借此機會達成一個有利的協議?還是痛打落水狗,借此機會,把特朗普打到下台,把美國打下第一的寶座,把美國打下世界貨幣的寶座?
美國現在不是1945年兵臨城下的柏林,特朗普也不是躲在地堡中的希特勒。如果說特朗普判斷失誤,貿然發動貿易戰,是他低估了中國,那麽習近平想痛打落水狗,也是低估了美國和特朗普。他根本還不是落水狗,隻是手上被灑了一杯咖啡而已。
當年,粗俗的赫魯曉夫接任蘇聯最高領導人時,被西方一頓嘲笑,尼克鬆就說,在蘇聯那種殘酷肉搏的體製中勝出的,一定是個厲害角色,不要小看了他。同樣,粗俗的小醜式的特朗普,能在幾乎必死的局麵中,在美國這種高度自由,嚴密的競選體製中,居然能東山再起,其強大的心理承受能力,政治智慧和手腕,戰略思考能力,是不容許小覷的。
毫無疑問,這第一回合,讓特朗普及其鷹派同僚,吸取了一個教訓。中國已非吳下阿蒙,早已今非昔比了。其國防部長甚至都自貶,說中國隻要十幾分鍾,就能消滅美國的全部艦隊。但是,如何在這種不利的情況下,尋找對策,這就要看特朗普及其團隊的應變能力了!
從這兩天的情況來看,其應變思路逐漸成型。美國財政部長說,要改變中美間貿易的不平衡,不是一天兩天的事,這需要很多年。然後,傳出風聲,考慮把一般關稅降到50-60%之間,事關國家安全的產品到100%左右,而且需要分期完成。中國眼都不眨地回複,必須要取消所有單方麵的關稅,才能開始貿易談判。
對此,特朗普周五表示,他不會降低對中國的關稅,除非“他們給我們一些回報”。在空軍一號上,特朗普對記者表示,希望中國可以開放,“我們有機會進入中國,銷售我們的產品,換句話說,這叫開放中國。那會很棒,那將是一個巨大的勝利。”被問及是否可能再次給予 90 天關稅暫停期,特朗普對記者表示,這種情況“不太可能”。同時他也說,除非北京方麵提供“實質的”回報,否則他不會取消對中國的關稅。
讓我來理一理美國可能采取的對策:想把關稅降到今年二月,特朗普以芬太尼問題加了中國10%關稅前的水平,大約平均關稅19%的水平,並給與90天暫停的方案是不可能的。美國依然要以145%關稅水平和中國進入談判,底線是一般關稅降到50-60%之間,事關國家安全的產品到100%左右,但這可能需要幾年來完成,比如開始是20%,每年增加20%,到第三年增加至60%。
如果中國不同意,而市場非常緊急,那美國就采用臨時豁免來解決。如一批玩具,馬上要斷貨,美國就特批這批玩具免關稅。關稅是美國政府的權利,可以自行決定。但因為這批玩具的官定關稅還是145%,進貨商是無法承受的, 也不願意每次進貨都申請關稅豁免,會千方百計想辦法改變進貨國家。隻要他喘上一口氣,就會改變供應商,中國供貨商失去這批訂單隻是時間問題!
臨時豁免將被用來解決過渡期的難題,而高得離譜的關稅,始終是懸在中國頭上的利劍,原來利用短期供應斷裂對美國政府的打擊籌碼就這樣失去了,高企的關稅將使得供應鏈逐漸離開中國。最近蘋果下定決心要將所有生產線移出中國,轉到印度,就是一個例子。
中國每年出口美國的貨物高達4000億美元,加上很多轉口的,這絕對是一個大頭,與2000餘萬人的就業有關,中國無法失去。美元還是國際貨幣,這一點短期無法改變,至於有人說中國可以拋售美債,傻了,美債是掌握在美國手裏,如果完全翻臉了,美國是可以和凍結俄羅斯資產一樣凍結中國資產的。這根本不是可以用的籌碼!
因此,中國能見好就收,還是一個明智的決定。
就拿玩具為例。在美國賣10美元的玩具,中國的出口價頂多隻有2美元;航運成本0.5美元,其它的7.5美元全是通關、運輸、各級分銷、廣告、銷售、利潤等等。
145%的關稅隻是把2美元升到5美元而已。占零售價大頭的分銷、廣告、銷售、利潤等等,全是在美國國內進行的,根本與關稅無關。
即使關稅成本全部由消費者承擔,最終零售價也隻不過是13美元,上漲30%而已。更何況大部分上漲成本會被中國廠商、美國進口商和各級分銷商所消化。
經濟學家普遍的預測是,關稅戰會使今明兩年通脹率,由2.5%上升到4%或4.5%,也就是一二個百分點而已。別忘了,疫情中供應鏈紊亂,美國通脹率高達8%。
那個時候都過了,4.5%的通脹率就會使美國人民受不了,到了要投降的地步?某些人,真的想得太多,太會做夢了。
我也認為川普把外貿逆差看成“吃虧”是一個認識誤區。
例:
A國賣一億元商品給B國。
B國賣一億元商品給C國。
C國賣一億元商品給A國。
各國總外貿都平衡,都是進一億,出一億。根本沒必要打貿易戰。
如果A國光盯著對B國有一億元的外貿逆差,對B國打貿易戰,反而破壞了原來的貿易良性平衡。
我認為,關稅不應該用來糾正貿易逆差,而是應該對等:
如果你樹立關稅壁壘,我也樹立關稅壁壘。
如果你不樹立關稅壁壘,我也不樹立關稅壁壘。
不過有兩點 - 1. “習近平也投桃報李,除了沒有答應直接聯係外,已經派了幾波人去和特朗普聯係,並已經準備了大禮包。”, 請問信息細節和來源? 派誰聯係了, 什麽大禮包?
2. “最近蘋果下定決心要將所有生產線移出中國,轉到印度,就是一個例子。”, 蘋果10年前就在印度造工業園, 今年隻說手機產量達到25%, 你這個“全部”的消息從何而來? 如果是真的, 中國就會禁止Apple 在中國銷售。 蘋果會失去中國市場。 Tesla 也是一樣。
當文章中有一個論據站不住腳是, 其他的就都是garbage, 不用討論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