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到了現在這個體量,再也無法韜光養晦了。而如果中國成了這個世界的霸主,可能包括俄國在內的整個白人世界,都將充滿恐懼。上一次非白人的霸主主宰世界,還是快一千年前的蒙古人時代,代價是被征服者,包括白人任人宰割任人淫虐。蒙古人的征服至少殺了當時全球人口的十分之一,而其習慣是殺光男人和老人,奸淫女人和女孩。成吉思汗一個人的基因播撒到十分之一的人口中,要知道,他的家族充其量不到蒙古人播種機的千分之一,如果說現今世界上每一個人都有蒙古人的基因,這個結論不會差到那裏去。
白人世界都對中國充滿恐懼了,其它人種也對中國充滿疑慮,包括黃種人。環顧四周,中國找不到什麽朋友。如拿破侖說的那樣,要當霸主,指望恐懼比指望愛戴更可靠(大意如此)。雖然中國的軍事力量正在穩步增強,但還未經曆過戰火考驗,而中國人近千年的軍事表現,似乎證明中國不是一個戰鬥民族!
當美國在二戰和視死如歸的日軍作戰時,美國將軍挖苦蔣介石,說你們有日本人一半的勇敢,就不用我們那麽操心了。這口氣和拜登評論2021年不戰而降的阿富汗政府軍一樣。國民黨軍在軸心國敗局巳定的1944年被日本一個攻勢,一敗千裏,連中國人自己都不好意思!
中國(漢)人打仗不勇敢,從宋朝起就成了定論,除了元清四百年全族淪陷外,還有金遼等局部淪陷,宋後一千年裏有三分之二時間漢人都是投降當奴隸,根本不是北方遊牧民族的對手。到了近代,和大中國外的民族交手,連入主中原的滿族也熊樣了。有個有對照的例子,日軍兩次攻打旅順,第一次對手是中國人(甲午),隻用了一天就攻下旅順全城,清軍早四散逃命;第二次對手是俄國人,日軍用了十個月,才好歹攻下了旅順外郊的203高地,中俄兩軍的勇敢程度立見高低。
有人老用朝鮮戰爭中誌願軍的表現來否定這種說法。老毛時代的中國軍隊是不錯的,但毛時代已經遠去50年了,現在的中國軍隊, 從軍隊腐敗事件層出不窮的現象來看,恐怕和內戰和抗戰時代的國民黨軍有一比。指望用軍事來征服全球的不可靠的!
但中國確實有個優勢,就是其經濟實力,特別是製造力實力。按最近的統計,中國的製造力已經戰全球的37%。世界經和組織OECD報告說:2023年,中國的製造業產量達到了全世界的35%。(不是GDP, 因為那裏麵還包含很多服務業的產出)
之後是美國的12%;
日本的6%;
德國的4%;
印度的3%;
韓國的3%;
法國的2%
意大利的2%……
啥意思呢?
就是中國在製造業方麵,實在是遙遙領先,之後的7位全加起來,都不如中國。近代史中,有兩個國家曾相繼登上霸主的地位,那就是英國和美國。它們有個共同點,就是其工業製造能力,都達到了全球的30%以上。不少人應該看出來, 中國已經走向一個霸主的地位了。
現在是中國正在將其約18萬億美元的經濟變成武器,使用各種各樣的政策工具扭曲貿易,提高自身的相對經濟實力。中國使用的政策工具包括出口融資和補貼,據戰略與國際研究中心的一項研究,這些政策的總支出在中國GDP中占的比例幾乎是美國產業政策支出在GDP中占比的四倍。通過這些手段,中國在電信設備領域取得了全球領先地位,實際上摧毀了北美的電信設備工業。中國在太陽能電池板和商用無人機領域也做到了同樣的事,並在高鐵和電池等領域接近全球領先地位。
信息技術與創新基金會發現,在包括半導體、機器人、人工智能、量子計算、空間,以及化學製品在內的十個先進行業中,中國正在向全球創新的前沿邁進,這得益於大範圍的知識產權盜竊、巨額的政府補貼,以及封閉的國內市場。而在電動汽車和商用核電等一些行業,中國公司目前處於領先地位。
去年,中國安裝的工業機器人數量和在建的核電站數量都超過了世界其他國家的總和。在美國國會通過《芯片法案》做出回應之前,中國為半導體行業提供了幾乎500億美元的補貼,以便趕上國際水平。中國尋求讓電動汽車和汽油動力汽車大舉占領全球市場。中國為半導體行業提供的補貼是美國同類支出的三倍。據谘詢公司麥肯錫的一項分析,中國政府在量子技術研發上花的錢比任何其他國家的政府都多出數十億美元。中國商飛(一家國有企業)生產銷售的C919客機有望在今年成為全球最暢銷的噴氣式飛機之一,進一步加劇了空客和波音的困境。而據研究,中國的化學製品產量已達到全球產量的44%。
中國一次又一次地表明,它為了獲得影響力不惜賠錢,這樣的決定從正常的損益角度來看毫無意義。以LCD和OLED顯示器板麵行業為例(後者是對智能手機和電視生產至關重要的高清電子屏幕),2023年,中國最大的生產商京東方從政府獲得了超過公司利潤的補貼(約合5.32億美元)。這或許可以解釋為什麽中國供應商能以20至23美元的價格銷售智能手機等產品使用的顯示器板麵,而競爭對手的售價是中國價格的兩倍多。這也是為什麽中國在2004年時幾乎不生產LCD顯示器,到2024年,其產量已經占到全球的72%。
有一個國家,在其崛起時采取了類似的戰略,那就是1870到一戰前的德國。統一的德國在1870年代隨著普魯士統一各邦國後才實現,隨後經濟突飛猛進。
和中國一樣,當時的德國主要集中於進口其戰爭機器所需的商品,將對外貿易轉向友好國家或附屬國,並尋求控製海洋貿易航線,所有這些都是為了限製對手的發展。和中國一樣,德國政府壓低本國貨幣的價值(使其商品對其他國家的消費者來說相對便宜),充分利用關稅和補貼出口,來鞏固本國在鋼鐵、化學製品和機械等工業產品的地位。
和中國一樣,當時的德國公司為了與海外競爭對手搶奪市場份額,以低於製造成本的價格出口商品。和中國一樣,德國人從事係統性的工業間諜活動。被派往海外的工程師得到明確的命令,要求他們將商業機密帶回德國公司。
還有竊取知識產權問題,包括化學製品配方和機械設計方案,這為德國製造商帶來優勢。1919年,《紐約論壇報》在一篇關於德國的文章中寫道:“商標被盜版是常事”,這個說法今天也能用在關於中國的文章裏。
簡言之,德國曾尋求獲得技術經濟實力,尤其是超出其歐洲對手的實力,然後用這種實力來稱霸歐洲大陸。正如法國經濟學家昂立·奧瑟爾1915年寫的那樣,“德國在和平時期用和平的手段發動了戰爭。傾銷、出口補貼、進口資格證、移民方麵的措施等,所有這些各種各樣的措施都不是正常的經濟活動方式,而是扼殺、製服、恐嚇德國對手的手段。”
德國的貿易衝擊阻止了許多東歐和南歐經濟體實現全麵工業化,並導致了英國等西歐國家的去工業化。最後,為了保護自己的產業,英法俄建立了同盟,一戰的根本理由,是德國要摧毀協約國的貿易保護主義。當戰爭爆發時,德國的經濟實力,使其占有了很大的優勢。但是美國受到林肯總統在內戰期間設立的高關稅的保護,沒有受到德國經濟帝國主義的影響,正是美國的介入,才使得德國沒有得逞!
顯然,美國和西方,甚至南方國家,都對中國的經濟實力恐懼,正在聯合起來,以貿易保護主義阻止中國的繼續推進。因為中國的產能可以生產幾乎全世界全部的產品,這是世界無法承受的。麵對保護主義的世界,如果坐視不管,中國將因為巨大的產能過剩而崩潰。用武力打開世界的市場不切實際,通過提高福利社會保障來提高內需,既不符合共產黨政權的壓迫性本性,也不見得奏效,中國目前的策略,好像是在尋找剛需方向,強行突進!
一個例子,就是綠色電力。雖然特朗普在綠色能源方麵要開倒車,但全球暖化的威脅是真實的,他必將胳膊擰不過大腿。另外,美國也在大力發展AI,那可是個用電大戶。無論電動車,新式冶煉,供暖,化石燃料需要減,而能量需求卻大增,隻能通過綠電來提供,這是人類生存的剛需!
中國將過剩的如光伏板的產能,投入到擴大沙漠光伏田的建設,光伏板的生產,就需要很大的電力,而這可以由擴大了的光伏產電提供。在世界實行保護主義的時候,中國把光伏板的產能做到極致,其價格即使麵對200%的關稅都碾壓任何競爭對手。鑒於世界上對綠電的迫切需求,那已經成了一個生存的需求,任何一個國家都無法在中國光伏板的價格壓力下,培育自己的產業,最後隻能屈服。
那時,中國的光伏過剩產能,就像二戰後美國的工業品一樣,席卷全球,而隨帶著的,是中國的影響力和控製力。這個戰略能否成功,得看接下來的事態發展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