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 (368)
2017 (136)
2018 (148)
2019 (185)
2020 (305)
2021 (215)
2022 (127)
2023 (142)
2024 (142)
2025 (11)
我們這一代人,經曆過兩種經濟理論的熏陶。一種是“自力更生” 論,中國曾自豪地宣布自己既無內債也無外債, 把鼓勵對外貿易的前主席劉少奇稱為“洋奴哲學”,以“自力更生”為最高原則。到了鄧小平時代,上述理論被稱為“閉關鎖國”,政治考試時以明清的閉關鎖國失敗曆史進行論證,批判,而改革開放成了國家發展的金科玉律。從親身經曆中,我們也認為財富似乎來自於對外貿易,特別是和美國的貿易。就像鄧小平說服黨對外開放時說的那樣,跟美國的都富了!為什麽富?彷佛就是進入了美國市場。
以後接觸了亞當。斯密的國富論,認為分工和市場是財富的來源。分工提高了生產力,市場則實現了財富。 和美國的貿易為什麽讓戰敗國德日,亞洲四小龍和中國相繼變得富裕?這是因為美國市場使得它們的財富得到了實現。 但美國有沒有得到好處呢?
即將擔任美國國務卿的盧比奧,認為這種全球化,雖然跨國企業和華爾街都發了大財,但問題是,這是以出賣美國工人階級的利益為前提的,所以這種利潤的增加,對美國是沒有意義的。雖然物價降低了,結果導致了美國付出了製造業出走的巨大代價,最終不僅僅沒有改變中國,反而被中國抓住了機會,一躍而起,變成了世界第一工業強國,這才是導致如今美國衰落,中國崛起的根本原因。
所以在他看來,不是中國導致了美國的問題,而是美國自己製造了中國問題。
因此他強調,國家必須對經濟進行全麵的幹預,確保美國的老百姓,要能在經濟發展的過程中,真正地分到一杯羹,這才是解決一切問題的核心。那要實現這個目標,想在現行的國際貿易規則下,通過當下的市場競爭,是絕不可能贏得了中國的,那對美國來說,就是一個“輸”字和一個“慘”字,總結起來就是“輸得很慘”。
所以美國隻能換個賽道,放棄全球自由貿易,借助美國的世界霸權,通過利益和恐嚇來聚集盟友,共同遏製和搞垮中國,讓美國企業無法在中國掙到錢,強迫美國企業重回美國,讓美國的普羅大眾能掙到錢,而不是隻有資本家能掙到錢,這才是當下美國最重要的政治和經濟目標。
所以盧比奧的反華,不是為了“政治正確”而反華,而是把它當作一個解決美國國內問題的藥方,核心就是要加強“國家幹預”和“政策引導”,通過圍堵中國,強迫製造業回流,建立美國特色的國家資本主義。
特朗普的觀點和盧比奧大致一致,他認為美國市場本身就是一個財富,美國不對外貿易,就可以活得好好的,他的例子就是美國19世紀末和20世紀初的兩端孤立主義時期,經濟飛速發展,人民生活都過得很好。而對外貿易純粹是國際主義,以前還不過是個拉攏盟國的手段,不料居然培養起中國這樣個難對付的對手。所以要設法關閉美國市場,不給別人占便宜,先實現美國的“自力更生”, 美國第一。等美國自給自足,足夠安全後,再來考慮別的!
他們的這些觀點有沒有道理了呢?我以前學管理學,有部“哈佛管理案例”的書,發現無論什麽做法,都有成功的。因此管理學被稱為軟科學,不像物理學那樣,可以保證衛星上天,輪船下海的硬科學,而是個怎麽說都有理的學問。經濟學也和管理學一樣,怎麽說都有理,都有案例。前麵提到的明清閉關鎖國,其實當時對中國是有利的政策,和英國的貿易,中國是吃虧的。西方的強大富裕,首先是其財富積累來自於從美洲的掠奪,其次是在貿易中利用技術優勢占便宜。清朝打開大門後越來越窮就是個例子!
放眼全世界,目前能夠真正實現超大規模、高效內循環的大國,就隻有美國和中國。拿外貿依存度(進出口貿易總額與GDP比重)作為一個觀察指標。經濟學家、重慶市原市長, 著名的三姓家奴黃奇帆的說法是,一個經濟體如果外貿依存度超過60%,就屬於外循環為主;反之低於40%,就是內循環為主。
中國的外貿依存度在2006年曾經高達71%,此後一路走低,到2016年首次降到40%以下。去年,中國外貿依存度僅為33%左右。對比一下,這個水平與日本(36%)、英國(39%)差不多。
對外貿依賴最高的發達國家是德國和韓國,分別為70%和74%。一些新興經濟體就更誇張,像越南,去年的外貿依存度達到了147%。整個國家都指著出口吃飯。隻有美國,在內循環實力上仍然遙遙領先。2023年,美國進出口總額占GDP比重僅為25%。即便如此,美國仍然是全球第一大進出口貿易國。所以,為什麽美國打一個噴嚏,全世界都要跟著感冒?為什麽特朗普敢拿著關稅大棒,四處施壓?擁有全球上最大的國內市場,就是懂王“為所欲為”的底氣。
按此理論,中國不靠外貿也能發達?可能是的,因為中國的內需市場,被改革開放培育了那麽多年,已經非常龐大。但長期的外向型經濟配置,產能顯然過度了,麵臨全球化熄火,各大市場都開始閉鎖,再不調整就要被滅頂了。美國肯定不會再為中國提供一個營養豐富的大市場了,而且也會力求盡早脫鉤。中國要趕快立足於內循環,重構自己的經濟。
在最近高層會議上,擴大內需被上升到一個前所未有的高度,被擺在2025年工作任務的第一位:要大力提振消費、提高投資效益,全方位擴大國內需求;在此之前,國家已經大動作頻頻,不尋常的信號持續傳出,應變的腳步越來越緊迫。
11月15日,財政部和稅務總局發布公告,宣布大規模取消、下調了268種產品出口退稅,主動調整對外貿易的關鍵“閥門”;
12月5日,財政部發布《關於政府采購領域本國產品標準及實施政策有關事項的通知(征求意見稿)》,擬給予本國產品額外的20%價格評審優惠,即政府采購需求優先向本國產品傾斜;
與此同時,中國正在拚命擴大免簽國家範圍,開放的大門越開越大。11月22日,外交部宣布自2024年11月30日起至2025年12月31日,對日本等9個國家持普通護照人員試行免簽政策。至此,來華30日免簽國家擴大到38個。
2025年,人們期待的加工資、漲收入、強保障也會有更大的力度。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提出“加大保障和改善民生力度”,對比2023年“盡力而為、量力而行”的表述,對民生問題的重視明顯升溫。不久前發布的《中共中央、國務院關於實施就業優先戰略促進高質量充分就業的意見》,也明確提到:促進勞動報酬合理增長。提高勞動報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加強對企業工資收入分配的宏觀指導,完善勞動者工資決定、合理增長、支付保障機製。
顯而易見的事,隻有讓廣大普通人有錢花、敢花錢,整個內循環體係才能真正活躍起來。一批收入分配、教育、養老、托育等惠民政策,也將陸續落地。
但是,中國的問題,歸根結底就是製度問題。習老已經70歲,政治局裏淨是些奴才,他還要幹上至少20年,有了現在這些AI錦衣衛,幹到死的可能性是很大的。而不像美國,一個總統不像話,人民就可以讓他下台,製度的自我修複能力很強。中國的文化傳統和製度,不具有創新性和自我修複能力,在失去了美國創新的滋養和市場的支持後,會因為內亂而崩潰,就像中國任何一個王朝一樣,逃不過周而複始的興亡規律,最後在帝國爭霸的遊戲中敗亡!
但願勿謂言之不預也!
數據顯示,泰國,挪威內循環並不很好。
出口和GDP比率
世界平均值:29%
中國:20%
日本:22%
挪威:47%
泰國:65%
https://en.wikipedia.org/wiki/List_of_countries_by_trade-to-GDP_ratio
經濟發展到一定程度,所有人都脫貧了以後,經濟零增長並不是壞事。
所有人都脫貧了以後,經濟還繼續增長,人口袋裏更多的錢隻能買更豪華的汽車,買更大的房子,每年坐更多次的郵輪,坐更多次的飛機旅遊,這些都會加速全球變暖,也會更汙染地球。
可以發達!
中國物產豐富,沒有必要賺外匯。
大外宣的追隨者果然智商都差不多一個下水道級別的。中國物產豐富,是最近這三十年才豐富的嗎?
中國物產豐富,沒有必要賺外匯。
我隻是不明白,作者在明白這些之後,為啥還不斷寫一些精神分裂式文章。
簡直是人類曆史上任何時期都沒發生過的社會現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