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 (368)
2017 (136)
2018 (148)
2019 (185)
2020 (305)
2021 (216)
2022 (127)
2023 (142)
在以色列兩周難以想象的大膽的挑釁後,伊朗終於出手,而出手的力度也是很強的:約200顆遠程超音速彈道導彈在半小時內齊射,根據報道,導彈的空中飛行時間約12分鍾,則其空速約10倍音速。(伊朗到以色列有近2000公裏)
根據進一步的消息,雖然這次伊朗全部使用了高超音速導彈,但還是留了餘地,沒把事做絕。據伊朗外交官透露,在發射前通知了美國和俄國。事實上,美國在攻擊4小時前就通知了以色列,在導彈到達之前,以色列1000萬人口都隱蔽在防空設施中,所有防空設施都已打開就緒。伊朗導彈也隻攻擊軍用目標,沒有襲擊民用目標。據以色列報道,這次打擊迄今還未有傷亡的報道。
4月份伊朗也發動了一波攻擊,那次則更留情麵了:事先通知,先發射需要6小時才能到達的無人機,再發兩小時才能到達的巡航導彈,最後發射彈道導彈。毫無懸念,那些攻擊武器在到達以色列之前都被攔截。伊朗希望既顯示自己的能力,又不招致報複,或嚴厲報複,希望對手適可而止!
但顯然以色列沒被嚇住,而是變本加厲。不但直接在德黑蘭殺死了哈尼爾,這次更是直接團滅真主黨領導層,包括伊朗高級軍官,而且開始了地麵進攻。伊朗如果再不回應,則其威望全失,不但在國內,而且在地區內,世界上。但回應也不能太過分,對此,伊朗一定經過深思熟慮。但這次的打擊能起到了威懾作用嗎?
我認為威懾作用還是有的。高超音速導彈並不容易製造,而且美國情報機關即使在得到報告的情況下,也隻給了4小時預警,這說明導彈是用固體燃料的,因為如果是液體燃料,需要很長的裝藥時間,200顆導彈裝藥,很難不被美國的衛星和情報人員發現。每顆導彈的造價至少200萬美元,能夠達到齊射,其財力和技術水平還是不可小覷的。而且,伊朗一次能打200發,也一定有存量,並且它具有自力更生的製造能力,可以源源不斷的生產出來。這個威懾還是不可小覷的。
雖然以色列自稱全部攔截,但從現場的視頻來看,在特拉維夫上空,至少有幾十個光點呼嘯而過,也聽到了至少十次以上巨響。這說明,不少導彈進入了以色列空域,而且到達地麵發生了爆炸。有人在摩薩德大樓附近,拍到一個大洞,而伊朗打擊的幾個軍事目標都是閑人莫入的,恐怕擊中目標的可能性是存在的。人員沒有傷亡是可能的,因為大多數人都躲藏起來了,但設施可能受損。
以色列有世界上最全麵的空中防禦係統,包括在外空間攔截彈道導彈的Arrow,David’s Sling, 攔截火箭彈的Iron Dome, 使用激光攔截無人機的Iron Beam。 但攔截的費用也是非常昂貴的,Iron Dome就需要每發5萬美元,而攔截彈道導彈的費用,一發300萬,一次同時三發,也就是900萬美元攔截一發彈道導彈。假如這次兩百發伊朗導彈全被成功攔截,那就需要20億美元。而以色列是否存有那麽多的攔截彈(600發)還成問題。如果繼續升級,伊朗就不會提前預告了,而如果全麵爆發導彈戰,伊朗可能高低一起來,用無人機,低速導彈消耗以色列的防空能力,而用高速導彈突防打擊。伊朗有俄羅斯都不及的無人機生產能力,可以發出十萬,幾十萬的無人機,也是一個可怖的力量!
以色列肯定要報複!最經濟的報複手段是刺殺伊朗領導人,據伊朗前總統透露,摩薩德對伊朗的滲透非常深,伊朗反間諜機構都是摩薩德的人。這次,真主黨領導層的消息,可能就是伊朗方麵的內鬼泄露的。上次,哈尼爾也是在伊朗被刺殺的。但也不能神話以色列的情報能力,去年哈馬斯的行動,摩薩德就一無所知,而哈馬斯的新瓦爾迄今都沒找到,還是在彈丸之地的加沙。其次,如果刺殺了伊朗最高領導人,那戰爭必然升級到頂點了,以色列是否能承受這種升級,尤其是對手還是具有傷害以色列的能力的。
以色列會否攻擊伊朗的核設施,這也是以色列的最重要目標。如果使用常規力量攻擊,風險很大,也不一定能成功。和黎巴嫩,加沙不同,伊朗是有防空係統和空軍的,以色列的非隱形飛機無法輕易深入攻擊。以色列的F-35 並不多,要往返伊朗必須空中加油,空中加油機可不是隱形的。鑽地導彈是否能打穿百米岩石層下的伊朗核設施,都是問題。如果使用核武器攻擊伊朗,首先是世界輿論,以色列並不是合法擁核國,這核武器哪來的?既然美國可以給以色列核武器,其它國家是否也可以提供伊朗核武器?其次,如果伊朗報複,使用自己的核武器或別人提供的,以色列隻有2萬平方公裏,是沙漠土層,伊朗有160萬,有大量的堅硬岩石層掩體,則勝負不難判斷!
因此,這次伊朗的報複是有理有利有節的。以色列最理性的舉動,就是適當地報複,在黎巴嫩也見好就收。全麵升級,對它並不有利。至於美國,更沒什麽動機去升級了!
不知道到什麽時候,人類才能進化到沒有戰爭的時期! 人類之間互相殘殺,要多蠢有多蠢。
大概沒希望。 人類和其他動物沒有本質區別,都是血肉毛發的臭皮囊。臭皮囊產生的各種欲望,是一切紛爭之源。
人類已經站在地球這個生物圈食物鏈的頂端,戰爭也許是造物主設計的控製這個種群數量的一個手段。
地球這個生命圈,物種之間要互食,才能存續下去,還是比較低等。
但攔截的費用也是非常昂貴的,攔截彈道導彈的費用,一發300萬,一次同時三發,也就是900萬美元攔截一發彈道導彈。而以色列是否存有那麽多的攔截彈(600發)還成問題。】
這麽一算,伊朗每發射一枚200萬美元的導彈,以色列就要花900萬美元攔截。
是不是比錢、比量、比國力越來越顯示其重要性?
從算術的角度看,隻要伊朗的導彈數量超過以色列攔截彈的數量,到最後,把以色列的攔截彈全消耗完了,伊朗再發射導彈,Iron Dome 就沒法攔截了。
俄、烏戰爭也是。普京挑一個經濟學家當國防部長,是不是也是從新的角度來 manage 這個戰爭?
武器對攻消耗,俄新國防部長是不是盡量用便宜的拚掉北約貴的?
作為經濟學家的俄新國防部長是不是總是一隻眼盯著 inventory ?
不光是武器的 inventory,還有人的 inventory?
我發現俄國的打法和毛澤東的打法大不一樣。
毛澤東的打法是把敵人全部吃掉。例如遼沈戰役,先打錦州,把整個東北三省的國民黨軍隊全關起來,一個也不讓走。
而俄國在 Vuhledar 是圍三麵,不在乎烏軍從北麵逃出去。
為什麽?
我理解,要全殲對方,自己傷亡要比放走敵人、占領地盤傷亡大得多。
而毛澤東自己的人力永遠不會耗完,把敵人早耗完了,戰爭就勝利了。
而俄軍不一樣。每征一次兵,就是冒一次民眾示威的險。所以俄新國防部長能省一個兵,就省一個兵。讓自己的兵看著,讓烏軍從口袋口裏逃出去,既攻克了 Vuhledar,自己又少死很多人。
以色列的回答是這樣的:
《華爾街時報》10月2日報道: Israeli military says it intercepted most of the missiles, but a number of projectiles penetrated country's aerial defenses.
以色列軍方證實,有幾個伊朗導彈穿透以色列的鐵穹。
在以色列幾乎每天都能看到鐵穹攔截導彈升空。看到有光點飛過聽到巨響就解讀為是伊朗導彈老朱真是情切切意綿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