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 (368)
2017 (136)
2018 (148)
2019 (185)
2020 (305)
2021 (216)
2022 (127)
2023 (142)
現在西方指責中國是俄羅斯軍工企業的主要技術和原料來源,威脅製裁中國。但中國的反駁也非常有力,指出根據西方從戰場獲得的俄國武器原件分析數據,70%的電子原件來自於西方國家。
也許那些拆解分析過的俄國武器是在以前生產的,那時西方的電子芯片並未禁運。而軍民通用的產品的禁運也非常麻煩的,走私非常容易。但這個數據倒是個對中國很有利的支持,而中國和西方都沒提的是,中國也是西方援烏武器的重要來源。
去年早期開始俄烏雙方都發生“彈荒”。戰場從2022年底以後就變成一戰式的肉搏,飛機,坦克,精確製導炸彈,攻擊性無人機都不頂用了,原因還是巨大的消耗。當雙方進入巴赫穆特遍布瓦礫的市區,坦克失去了效用,雙方部隊犬牙交錯,飛機航彈和火箭彈容易引起誤傷,因此最有用的武器還是相對精確,殺傷力大而炮彈便宜的榴彈炮。戰法也很簡單,雙方步兵發現對方據點,就報告方位指導己方炮群轟擊,然後再對據點發動步兵突擊。但榴彈炮雙方都有,發動攻擊的炮很容易被對方的火炮雷達定位(炮彈也會反射雷達波), 引發對方炮群追殲,這是一出無休止的“螳螂捕蟬黃雀在後”的遊戲,也是目前俄烏戰爭前線的routine, 雙方傷亡的80% 是炮戰引起的,俄烏戰爭成了典型的炮兵戰。
據統計,俄軍一天平均消耗炮彈5萬發,烏軍約7千發,100萬發炮彈也就是俄軍一個月的消耗。烏軍沒有自我生產能力,隻能求助西方。北約各國都幾乎耗盡了自己的存量,美國強迫韓國提供給美軍,然後美軍得以把自己的存量提供給烏克蘭。很多國家並沒有美國這樣的生產能力,隻能到市場上去買。軍火並不是每個國家都能生產的,多數軍火生產國也都有嚴格的控製,因此奇貨可居。155毫米炮彈,原價1000美元/發,一度漲到7500美元。西方磕磕巴巴,還是湊了不少炮彈提供給烏克蘭,但最近有內部消息,其中一些其實是中國生產的,通過中間商賣到了西方國家,再提供給烏克蘭。
中國的炮彈以前是按照俄式口徑的,改革開放後也發展了北約口徑,而155毫米的榴彈炮還是主流口徑,不但裝備自己,也出口到不少國家。中國的軍工產業,遵循有奶便是娘的原則,隻要給錢就賣,特別是非戰略武器,沒有美國那麽嚴格的規則。 當年AK47的擴散,中國的責任更大,泛濫全球的更多的是中國的使用7.62毫米彈的56式,而不是使用5.44彈的俄國製式AK。而俄烏戰場上由烏克蘭炮射出的155炮彈,也有很大的比例來自於中國。
任何炮彈子彈都需要火藥,製成火藥成分中量最大,最不可或缺的原料就是硝化棉(nitrocellulose)。用於火藥的硝化棉和用於其它方麵,如生物實驗室跑膠的不一樣,需要用手摘棉花製成。目前中國占火藥用硝化棉全球產量的一半,而中國棉花的產地主要是新疆。以前西方以新疆種族滅絕為由,禁止進口新疆產硝化棉,但俄烏戰爭爆發後,西方自我解除禁令,從中國大量進口硝化棉。中國倒並未對西方禁運,因此,可以說,西方援烏的武器中,有中國的一份貢獻。
另外,烏克蘭抵抗俄羅斯的一個利器,就是自製的無人機。而無人機製成品或零件的最大來源,就是中國。如果中國對烏克蘭無人機禁運,對烏克蘭可是致命的。
相比之下,中國對俄羅斯的武器禁運還是執行的比較徹底的,俄羅斯隻能惦著老臉去求朝鮮,所以普京一次不無不滿地抱怨,“我們隻能靠自己,沒人給我們武器。”
所以,看問題,不能光聽媒體,國家鼓噪,得深入背後看本質!
我的本意是是, 讓人大開眼界,拍案而起!為中共洗地,是可忍孰不可忍?
最近報道俄軍摧毀幾乎全部烏軍愛國者係統,海馬斯被摧毀幾架,大概率與這種能力有關。俄軍火力占絕對優勢,也不需要打完就跑,但烏軍不得不具有跑的能力。這些係統實際大概率是北約軍隊操作的。
從台灣媒體看,從大陸獲得的消息,華為的可與英偉達A100相比的AI芯片有一千萬片支援了俄國。這個數據本來是用於解釋大陸高階芯片的產能(世界第三,僅次於台灣和韓國),這種芯片是可以用在華為最新的5nm手機的。
最近一架運20在俄國降落,很明顯是某種援助。
中國對烏克蘭戰爭的底線是不允許俄國戰敗,否則北約東擴成功,必然複製到亞洲,引起亞洲戰爭。美國和北約從來不隱瞞這個觀點,北約秘書長公開強調過多次。
+1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