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頭山

無意邀眾賞,一心追殘陽
個人資料
朱頭山 (熱門博主)
  • 博客訪問:
正文

靠譜的俄羅斯全史(ZT)

(2024-05-25 08:26:18) 下一個

與中國人印象中“戰鬥民族”這個標簽完全不同,俄羅斯起家時,一點都不血性,相當不能戰鬥。

俄羅斯人屬於斯拉夫民族,斯拉夫人的對應單詞是Slav(原意是會說話的人),這詞是很多詞匯的起點,東歐國家斯洛伐克(Slovak)、斯洛文尼亞(Slovene)都來自Slav這個詞,說明他們都是同一個斯拉夫老祖宗,往上找都一個媽生的。

以前我寫德國的時候,講過羅馬時代他們眼裏的三大蠻族,分別是起源北歐的日耳曼人、起源中歐的凱爾特人,以及起源東歐的斯拉夫人。

[Image]

圖源來自百度

上麵這張圖隻能表達個大概,因為局勢一直在變化,公元前幾百年,北邊實在太冷了,日耳曼人凍得邊打冷顫邊南下搶地盤,凱爾特人很多地盤後麵都被日耳曼人給占了,在法國的凱爾特人被日耳曼法蘭克部拿下,在英國的凱爾特人被日耳曼盎撒部拿下,在德國的凱爾特人被日耳曼條頓部拿下,留在原來北歐的日耳曼人則改了個名字叫維京人。

就上麵這一小段,我估計許多靚仔靚妹就要開始聽暈,不過沒啥不好意思的,古代羅馬人也是花了好幾百年時間,才搞清楚凱爾特人和日耳曼人的區別,要暈大家一起暈。

歐洲史就這樣,民族本來就亂成一灘狗血,後麵還加入了宗教、國家、家族的戲份,他們那關係,比北京職業撈女的私生活還要亂。

英國和德國的曆史讀起來已經相當亂了,歐洲受這種複雜衝擊最大的國家還是法國,他們起源於凱爾特人高盧部落聯盟,但被羅馬征服過所以說羅曼語,被迫拋棄了老祖宗的凱爾特語。

羅馬征服高盧的過程十分血腥,曆史上的民族融合那是相當不客氣,公元前58年,高盧人總共200萬人,凱撒花8年時間殺掉100萬,另100萬成了羅馬人的奴隸,凱撒又遷來大量羅馬人居住,完成第一次人種雜交,高盧這塊地才被帝國統治下來。

法國人跟意大利不是同一個人種,但意大利人容易聽懂法語,就是這個原因。

6世紀初,高盧又被日耳曼法蘭克部拿下,所以法國又自稱法蘭西,這下情況更複雜了。

連續不斷地被征服,使拉丁人、凱爾特人、日耳曼人在這裏混亂繁衍------粗俗點說就是相互配種,法國慢慢配成了一個雜和體,上千年雜上加雜,國家成分駁雜,什麽人種都可以沾親帶故,搞得最早由凱爾特人組成的國家,現在都弄不清祖上到底是誰。

以前寫《鐵血殘陽德意誌》時我介紹過,古羅馬是圍著地中海建國的,今天的法國和德國區域,羅馬人不怎麽看得上,是因為以前那些地方是森林和沼澤,氣候也不太好。

北歐就更差了,天寒地凍的,逼得日耳曼人日子沒法過,隻能南下打凱爾特人搶地盤,後來幹脆順道把羅馬帝國也放倒。

歐洲舊文明中心坍塌,氣候發生變化加上土地得到開墾,歐洲中心才由地中海北移到法國德國。

原先的野蠻人翻身把歌唱,歐洲之主變成以日耳曼人為主,凱爾特人為輔,加上法國這樣的雜和民族所構成,原先偉大的羅馬人,變成了過日子精打細算偏安一隅的意大利人。

[Image]

寫到這裏,估計大部分人已被歐洲複雜的關係弄抓狂,其實我也抓狂,中國很多學者不願研究歐洲史,就是被歐洲混亂的關係搞怕了,誰研究誰神經衰弱。

為什麽講俄羅斯不先講斯拉夫人,而要先講日耳曼人和凱爾特人呢?是因為俄羅斯受他們影響太深,尤其是法國影響巨大,繞是繞不過去的,咱把最痛苦的內容先墊一墊。

日耳曼人舉著刀,滿歐洲追著凱爾特人砍的時候,斯拉夫人躲在一旁瑟瑟發抖。

日耳曼人和凱爾特人起先砍得血肉橫飛,都沒精力入侵斯拉夫人的土地,斯拉夫人一直跟大家相安無事,最多跟拜占庭幹幾仗,相當沒有存在感。

斯拉夫地區長期沒有強國誕生,文明十分落後,一直到10世紀時,都沒建立法律係統,一直過著粗糙的古代生活,解決問題的方式就是以眼還眼、以命償命。

在其他民族眼裏,那裏隻是一片開闊的打野區域,住著一群沒開化的野蠻人,常有其他強盛民族衝進來,把斯拉夫人抓走當農奴抓去賣掉。

北歐的維京海盜,以及巴巴裏海盜,過去就會把斯拉夫農奴賣給英國人,才有了英語單詞奴隸Slave,有人懷疑斯拉夫人(Slavs)這個單詞是由奴隸(Slave)演化而來,其實說反了,是先有斯拉夫人(Slavs)這個單詞,然後斯拉夫人被販賣,才有了衍生詞奴隸(Slave)。

15-17世紀,韃靼人的克裏米亞汗國興起------這個汗國跟莫斯科公國一樣,原本都是金帳汗國的一部分,1430年金帳汗國高層內訌,名下各地開始獨立,便誕生了克裏米亞汗國。

1468年克裏米亞大汗格萊,去熱那亞的卡法城做客,碰巧遇到奧斯曼帝國攻打該城,克裏米亞大汗就被困在城裏。

圍城戰一打就打了好幾年,1475年6月卡法城破,格萊被奧斯曼俘虜,關了兩年後,格萊向奧斯曼稱臣,說隻要老大你放了我,我以後就給你抓奴隸,斯拉夫花姑娘大大的有。

[Image]

[Image]

韃靼人的軍隊

克裏米亞汗國是突厥化的蒙古人做老大,但民眾主體是信伊斯蘭教的韃靼人------我2024年寫《俄羅斯調查報告》去的喀山,就是韃靼人的首都,一位韃靼人包工頭師傅跟我說,他們現在跟俄羅斯人已經和平相處,老早不抓俄羅斯人了------但那時的蒙古人跟韃靼人侵略成性,他們常去北邊打野,將烏克蘭、波蘭、俄羅斯人抓走,當奴隸小部分賣到意大利城邦或西歐,大部分賣給背後大佬奧斯曼帝國,把販賣白奴硬生生搞成了立國之本。

我們現在都熟悉黑奴往事,但鮮少有人知道白奴也存在幾百年時間,克裏米亞汗國三百年時間,抓走了幾百萬斯拉夫人賣到奧斯曼帝國。

烏克蘭以前有首民歌,描述被韃靼人抓白奴的情景,聽起來就很慘:

火焰在河岸邊燃燒

韃靼人在分配他們的俘虜

我們的村子被燒了

所有的財產被洗劫了

老媽媽被殺了

我的心上人被俘虜了。

韃靼人愛拐賣人口是有原因的,那年頭一隻羊價值2金幣,一匹馬價值15金幣,而一個斯拉夫奴隸可以賣20-50金幣,他們最喜歡欺負波蘭和俄羅斯,1500-1700年,共擄走了波蘭俄羅斯共計200萬人口。

韃靼人最喜歡抓北高加索地區的切爾克斯人,這個民族出了名的條順盤靚,身材比例好長得又好看,而且既聽話又伶俐,常常高價賣給奧斯曼人做後宮。

斯拉夫人是韃靼人第二喜歡抓的俘虜,斯拉夫人長得也很好------反正我全世界到處跑,覺得他們那是地球上美女最多的地方------但因為抓的數量實在太多,四個斯拉夫人的價格,才相當於一個切爾克斯人。

韃靼人最不喜歡的是德國女人,嫌她們身體粗壯而僵硬,隻能幹粗活不能歌舞。

長得最漂亮的切爾克斯人,到現在也沒有建立過他們的國家,目前他們分散居住在俄羅斯、土耳其、約旦、敘利亞、伊拉克等國。

韃靼人忙著抓白奴的時候,黑奴貿易也在同期進行,那時候中國處於明朝中葉到清朝早期,普通人家不可蓄奴,相比他們要文明得多。

斯拉夫白奴數量太多,韃靼普通人每家都能擁有10-20個奴隸,小貴族有上百個奴隸,奧斯曼大城市,白奴能占到全城的40%,首都伊斯坦布爾全城20%也都是白奴。

白奴抓來後,會被戴上手鐐腳鐐幹活,睡覺時會把幾個奴隸綁在一起,關在房子或土坑裏過夜,門外還會有人嚴密監視。

白奴平時負責種地、放牧、手工,以及其它粗活苦活累活,犯一點小錯,韃靼人或奧斯曼人就會毒打他們,或者砍掉他們的手腳。

花這麽長篇幅介紹斯拉夫白奴,是想告訴大家兩件事:

1.斯拉夫民族早期真的不是啥戰鬥民族,他們過去一直是被欺負的對象,文明也十分落後,從來不在歐洲舞台中心,羅馬倒掉後,歐洲基本盤是日耳曼人的,斯拉夫人在歐洲,有點像亞洲“陸地版日本”,屬於偏遠文明,要被扶貧的那種。

2.韃靼人所在的克裏米亞,就是今天俄烏主要爭奪的地區之一,韃靼人一直在欺負俄羅斯人,所以1783年4月,葉卡捷琳娜二世能將克裏米亞並入沙俄,為俄羅人報了百年血仇,俄國人就要拜她為大帝,這也弄清楚了為啥俄國人對克裏米亞這塊地,充滿了曆史感情。

日耳曼人、凱爾特人、斯拉夫人都隻是一個統稱,他們在歐洲從來沒有統一過。

也不能怪他們,就歐洲那種多山多河的破碎地形,加上苦哈哈的交通條件,又沒有大河貫穿全歐,不統一才是正常的,統一才不正常。

今天的歐洲,英國和德國大部分是日耳曼人後代,英國的威爾士、蘇格蘭,加上旁邊的愛爾蘭是凱爾特人後代,法國人種相對雜和(不是罵人),意大利人是羅馬後裔拉丁人為主,混合其他民族的後代,西班牙是法國那種雜和型再加阿拉伯人混出來的,比法國更亂。

西歐混得這麽亂,但東歐那麽廣大的區域,絕大部分還是斯拉夫人後代。

日耳曼人也曾經進攻過斯拉夫人,他們的分支條頓騎士團向東進攻時,在1242年被諾夫哥羅德公國大公擊敗,使納爾瓦上遊地區,成為了日耳曼人和斯拉夫人的天然分界線和緩衝區,此後雙方後代反複爭奪這塊區域,一直到彼得大帝1704年將這塊地區徹底吃下來。

關起門來過日子的斯拉夫人,內部是誰也不服誰的,又分成東斯拉夫人、南斯拉夫人、西斯拉夫人三大分支。

斯拉夫人最早生活在今天烏克蘭和羅馬尼亞的喀爾巴阡山一帶(下圖標紅處),6世紀高盧剛被日耳曼人拿下時,斯拉夫人也遭到別的民族猛攻,四下逃散,往西北方向跑的流向了今天的波羅、捷克等,就叫西斯拉夫人;向南邊跑的流向了今天的塞爾維亞、波黑、保加利亞、克羅地亞等,就叫南斯拉夫人;向東邊跑的流向了今天的俄羅斯、烏克蘭、白俄羅斯,就叫東斯拉夫人。

[Image]

這三波斯拉夫人越跑越遠,感情都生疏了,加上宗教信仰和利益不同,關係處不好的,比如克羅地亞比誰都親日耳曼國家,連斯拉夫文字都放棄了;比如波蘭跟俄羅斯明明都是斯拉夫人,但波蘭很害怕俄羅斯將他們亡國滅種,抱北約大腿比誰都積極,說明具體問題要具體分析,不能含糊地將一個人種默認成共同利益集團。

本文主講俄羅斯,所以我們隻重點講東斯拉夫人的故事。

東斯拉夫人文明進化得很慢,一直沒有形成國家,直到9世紀時才形成了上百個公國,最強大的是南方的基輔公國和北方的諾夫哥羅德公國。

[Image]

基輔大家都知道,就是現在烏克蘭的首都,這個諾夫哥羅德大家就不熟了,它在今天莫斯科和聖彼得堡中間位置,也不算太偏遠。

這地方能興起,是因為地處沃爾霍夫河與沃瓦季河,方便做木材和皮毛生意。

諾夫哥羅德會興起是正常情況,莫斯科興起才是一個意外。

[Image]

莫斯科與聖彼得堡中間,就是諾夫哥羅德

按俄羅斯曆史著作《往年紀事》記載,東斯拉夫人各個社團互相廝殺不休,鬥得精疲力盡,就想找一個話事人。

862年的時候,他們就去北境瑞典請維京人裏頭的瓦良格人來做他們老大(我們從烏克蘭買來的第一艘航母就叫瓦良格號,關於瓦良格號的故事,見本人深度采訪報道《出烏克蘭記》),瓦良格人推出老大留裏克、老二西涅烏斯、老三特魯渥帶精兵上千人來到諾夫哥羅德,但老二老三很快去世了,老大留裏克接收了兩位弟弟的土地,建立了留裏克王朝。

從這年開始,俄羅斯這個國家才算成立了。

部分曆史學家認為,曆史書被美化過,是為了說明留裏克的合法性,其實留裏克這波維京人,壓根就不是東斯拉夫人請他們過來的,這波人原先是雇傭兵,過來打工賺錢的,沒想到反殺了東斯拉夫甲方,自立為王。

我個人傾向於是這波雇傭兵反殺原主人,讀史讀多了,我從來沒見過真正願意交出權力的人,何況從政治學常識來說,東斯拉夫互有血仇的各首領,讓他們坐在一起開會就不太可能,讓他們開完會再找個新老大來統治他們,就更不可能了,這是有違常識的。

為了反抗這些反客為主的雇傭兵,斯拉夫人還曾發生過“基瓦姆起義”,但被留裏克鎮壓,起義軍全部殺光。

留裏克死於879年,他親戚奧列格於882年攻下基輔,從此統一東斯拉夫,建立基輔羅斯,這個政權,是今天烏克蘭、白俄羅斯、俄羅斯三個國家的共同祖先。

[Image]

圖片來源自地圖帝

基輔羅斯這個政權名就很有意思,“羅斯”來自芬蘭語“羅茲”,意思是:槳手、來自海上的人、海上旅行者,暗示政權建立者就是維京人。

前麵說過,維京人就是留在北歐的日耳曼人,也就是說,俄羅斯人並不是自己建立的國家,是日耳曼原住民維京人分支瓦良格人幫他們建立的。

住在歐洲北邊的,就是比住在南邊的能打。

你說說這歐洲史,真的亂得一塌糊塗。

不過這批維京人畢竟人太少,就幾小千,所以很快被東斯拉夫給同化了,王公後麵也用東斯拉夫名字。

那時候俄羅斯人的形象,大概是下圖這樣。主要還是以村社的形式散居,平時砍伐森林後耕作土地,集體飼養牲畜、集體狩獵打魚,有問題就召開氏族大會討論決定,十分落後粗莽,一不高興就給你一錘子那種,西歐那邊一直當他們是野蠻人。

當然啦,其實西歐那些日耳曼人,這時候也文明不到哪裏去。

[Image]

維京人攻下基輔的882年,已經是中國唐朝末朝,俄羅斯才剛完成統一,中國有準確文字記載的曆史,比俄羅斯要早兩千年,可見俄羅斯這個國家的起點,真的非常非常低。

留裏克王朝從862年開始,一直活到1598年結束,從中國的唐末幹到了明末,生命周期相當長,中間發生了很多比《權力的遊戲》還狗血的事情,比如971年國王中了突厥人埋伏,人頭都被拿去做了酒杯。

但這篇文章隻說重點,留裏克王朝統治時隻發生了兩件大事。

第一件大事,是基輔羅斯皈依了東正教。

公元978年,拜占庭帝國為平息內亂,拜占庭皇帝向基輔羅斯大公弗拉基米爾求援,大公要求皇帝將安娜公主嫁給自己,皇帝說可以,但你必須皈依東正教,大公一拍桌子同意,操刀子就去幫皇帝,平叛後於988年接受洗禮並娶了安娜公主。

弗拉基米爾不僅自己要信教,還下詔書要求全國子民,都要跳進第聶伯河接受東正教神父洗禮,從此東正教成為俄羅斯國教。

大家去俄羅斯的時候,會看到大量雙頭鷹的標誌,那個標誌其實是拜占庭帝國的,表示拜占庭(東羅馬)一頭看著東方,一頭看著西方,1453年拜占庭(東羅馬)滅亡,俄羅斯人往自己臉上貼金,認為他們娶了拜占庭公主,那他們就是羅馬的合法繼承人(後麵詳講),就把這個標誌拿了過來,以後還把自己國家的老大叫沙皇,這個沙皇就是拉丁語“凱撒”的意思。

[Image]

凱撒在中世紀時跟“皇帝”一詞擁有同等地位,所以俄國人叫自己老大為沙皇,就是老子是羅馬皇帝的意思,羅馬正統在我莫斯科,我們才是有文化的真貴族。

都是以前又窮又沒文化自卑鬧的。

第二件大事,是蒙古人殺進俄羅斯,統治了俄羅斯兩百年。

[Image]

成吉思汗1219-1225年征花剌子模,聽說花剌子模西北有一片水草肥美的廣闊草原,被羅斯諸侯國統治,成吉思汗不由心動,將花剌子模土地賜於長子術赤,作為進攻俄羅斯的後勤基地,再派哲別和托呼查先率軍找到了那片草原,1237年,蒙古對羅斯發起進攻,4年後就征服了已經分裂成多個公國的羅斯。

也就是今天的俄羅斯、白俄羅斯、烏克蘭都曾被蒙古人統治。

中國北部的蠻族,匈奴、契丹、突厥、蒙古,常常突然殺到中亞跟東歐,把世界曆史捅了個大窟窿,是因為歐亞大陸有一片連在一起的大草原,貫穿整個大陸,遊牧民族騎著馬上了這片草原,跟上了有服務區的高速公路一樣,嗖一下跑到東亞,嗖一下跑到東歐。

[Image]

蒙古人征俄羅斯極度殘暴,頑強抵抗的城池人畜不留全部殺光,抵抗不激烈的城市隻留下年輕女人淫樂,小孩在下次攻城時當炮灰推在前麵,還將一個個羅斯大公燒死在教堂或者淹死在人血灌滿的水渠。

最後蒙古人隻留下六七個公國,幫他們治理俄羅斯和烏克蘭,莫斯科大公主動跪舔蒙古人,願意為蒙古人做牛做馬,莫斯科城才避免了大屠殺。

莫斯科公國首任大公比較正常,1303年即位的二任大公尤裏,那就是蒙古人養的一條看門狗,專門帶著蒙古軍隊欺壓本國人,向蒙古人獻上財物和美女,隻願蒙古人保護他的大公權力。

1325年即位的三位大公伊凡一世(尤裏弟弟),一邊幫蒙古人收貢物和稅金,一邊帶著五萬蒙古鐵騎滅了特維爾公國,獲得蒙古人的深度信任,讓莫斯科公國代理金帳汗國征收全羅斯的貢賦,成為了蒙古人欽定的高級打工仔。

隻是後麵過了幾百年,養強壯的莫斯科公國轉了性,掉過頭又來收拾虛弱的蒙古人。

蒙古金帳汗國統治俄羅斯243年,是俄羅斯曆史上最恥辱的兩百年,他們王公妻女都成了蒙古將軍的侍女,日夜跪在蒙古人身邊伺候蒙古人,任由蒙古人欺侮。

如果蒙古大汗召喚俄羅斯大公覲見,他們從基輔要走三四年到今天的內蒙古,來回要七八年,古代那交通條件,不少王公就累死在半路上了。

見到大汗後,他們要抱住大汗的馬鞍用舌頭舔一遍,再把大汗的酒杯舔幹淨,是實打實的俄羅斯舔狗。

因為蒙古人在俄羅斯土地肆意奸淫俄羅斯女人兩百多年,使俄羅斯後代的長相出現了一些東方化的偏差,這事被西歐人時不時提出來羞辱今天的俄羅斯,說“剝開一個俄國人的皮,就會看到皮下蒙古人的血脈。”

從1357年開始,蒙古金帳汗國陷入內亂,幾乎每年換一個大汗,換得打工仔們都記不住新老板的名字,後麵50年,花剌子模、保加爾、西伯利亞汗國、喀山汗國、克裏米亞汗國、阿斯特拉罕汗國陸續脫離金帳汗國,不再聽蒙古親戚的指揮,金帳汗國越來越虛弱,原基輔羅斯最強大的莫斯科公國趁機給金帳汗國最後一擊。

中國人在1368年打跑了蒙古人,而俄羅斯人直到1471年才拒絕向蒙古人上貢,1480年才在莫斯科大公伊凡三世的帶領下,擊敗了不斷陷於內耗中的蒙古人。

1502年金帳汗國被克裏米亞汗國擊敗,統治俄羅斯人兩百多年的蒙古政權徹底滅亡。

隨後莫斯科公國逐漸統一了整個俄羅斯。

[Image]

1553年,俄國軍隊攻陷喀山汗國,這是蒙古人留下的最後一塊根據地,俄國人為了報複幾百年的深仇大恨,對蒙古人也進行了大屠殺,全城雞犬不留。

蒙古統治俄國這兩百多年,俄國人視為奇恥大辱,這給西歐人嘲笑俄國留下了大量素材,他們認為蒙古人不僅影響了俄國人的人種,還讓俄國人養成了蒙古人的強力集權、強人政治,以及殘忍粗暴、熱愛侵略、喜歡占有和征服土地這些民族特性。

每次說到這裏時,西歐人就會把那句諺語,當著俄國人的麵再說一遍:

剝開一個俄國人的皮,就會看到皮下蒙古人的血脈。

1547年,伊凡四世改莫斯科大公為沙皇,這個特有的名號一直保留到1917年。

從擺脫蒙古人統治到18世紀,被蒙古人教育過的後世沙皇,扛著大砍刀帶頭砍人,像蒙古人一樣去教育別人,先後兼並了喀山、西伯利亞、克裏米亞、阿斯特拉罕各個汗國,把原先蒙古人的地盤全給吃了。

為了安撫蒙古人留下的後代(已經不算蒙古人了),今天俄羅斯還有圖瓦、阿爾泰、布裏亞特、卡爾梅克、韃靼斯坦五個共和國。

我2024年在韃靼斯坦溜達時,那邊也不全是蒙古後人,大毛也約有一半,就是東正教教堂比清真寺少一些。

在俄羅斯曆史上,雖然到伊凡四世才正式稱沙皇,但因為伊凡三世不向蒙古進貢,四處征服使俄國麵積擴大三倍,有種種偉大曆史功績,俄羅斯人默認沙皇是從伊凡三世開始算的。

伊凡三世還幹了件極重要的事情,就是娶了拜占庭公主。

在正式做掉蒙古政權前,1453年拜占庭被奧斯曼帝國滅亡,帝國皇帝君士坦丁十一世戰死,十一世的弟弟帶著兩個兒子和女兒索菲亞逃到羅馬,這三個孩子被羅馬教皇撫養成人,羅馬的政客們為了借俄羅斯力量硬扛奧斯曼,便把索菲亞嫁給了莫斯科大公伊凡三世。

俄羅斯那時是窮苦之地,又因為做過多年金帳汗國的舔狗,常常被人瞧不起,取了個東羅馬正牌公主,腰杆子都直了幾分,八杆子打不著的事,也硬湊起臉皮說自己是東羅馬帝國繼承人,我們的沙皇是“凱撒”傳人,我們就是第三羅馬。

就是為了長點臉麵。

這真的就很無聊,純屬硬蹭,就好像我哪天走在大街上跟石原裏美打了個招呼,我就非跟別人說這是我前女友一樣,都是硬蹭,不講道理的那種蹭。

西歐那邊看到俄羅斯居然自稱羅馬正統,就更來氣了,覺得他們是粗鄙加暴發戶,我們日耳曼人親手滅了羅馬,都不敢稱羅馬,你斯拉夫野人也敢稱羅馬?你也配姓趙?

就罵他們是東正異端、白皮韃靼,兩邊上千年來,就更加互相看不起。

1584年,從三歲開始就在權力鬥爭中長大,因而冷酷無情、殘暴狠戾的伊凡四世掛了。

伊凡四世人格極端,有個外號叫恐怖伊凡,曾經暴怒時失手用權杖打死了自己的大兒子,他死後王位隻好交給性格內向的兒子費奧多爾。

[Image]

恐怖伊凡打死大兒子油畫

費奧多爾打小體弱多病,權臣們預估他死得早,備份了Plan B,隨時準備讓他弟弟迪米特裏繼位,但1591年5月(中國萬曆十九年),迪米特裏被人割喉而死,死得不明不白的,到現在都沒有結案。

1598年沙皇費奧多爾真的病死了,他沒有子女,弟弟也被抹了脖子,留裏克家族死絕了,俄國突然陷入了權力真空大混亂,權貴們為王位殺成一團,波蘭人趁亂還占領過莫斯科。

俄國人打了半天,意識到國不可一日無君的重要性,於1613年召開選舉大會,選出六名侯選人,由數百名教士、貴族、市民、農民等社會各階層的人投票,最後16歲的米哈伊爾·羅曼諾夫得票當選,開創了羅曼諾夫王朝。

其實俄羅斯社團選話事人有著悠久的曆史,比美國人的一人一票還早幾百年,真要跟美國比選票,那情形就像是:

“人家和聯盛選話事人,比香港選特首還早一百年呢。”

俄羅斯曆史賊簡單,就兩個王朝,一個留裏克一個羅曼諾夫,也不是中國這種舊王朝三百年崩盤,新王朝造反接盤重來三百年,就是簡簡單單的留裏克家裏人死光了,羅曼諾夫被迫上。

這件事告訴我們,麵對複雜的人生,想要對衝風險,還是得多生幾個娃靠譜。

這個羅曼諾夫王朝傳了300年,出了兩個巨牛逼的人物,一個是彼得大帝,一個是葉卡捷琳娜大帝。

彼得大帝他爸是羅曼諾夫王朝第二任沙皇阿列克謝,阿列克謝結過兩次婚,生了一大堆孩子,彼得生於1672年,他爸去世時才十歲,皇室裏的強權派是他同父異母的索菲婭公主,索菲婭立彼得跟另一個傻子弟弟同時為沙皇,自己實際像慈禧一樣幕後把控政權。

帝王家就這樣,權力具備天然集中性,人人都從小被迫參與政治遊戲,什麽兄弟姐妹,大家不是你死就是我亡。

彼得為了奪權,拉了600名少年夥伴天天搞軍事訓練,真刀真槍上,甚至一次演習弄死二十個人。

索菲婭以為他玩物喪誌,還給他彈藥去玩,一時沒留神,17歲時彼得率少年團突然奪權,把索菲婭關進了修道院。

彼得和康熙生活在同時段曆史空間,倆人各方麵都很像。

彼得雖然不是第一個沙皇,但他在1721年正式改國號為俄羅斯帝國,因此我們其實也可以叫他俄太祖。

太祖高皇帝彼得接位時,俄羅斯又窮又土,整個國家90%的人口是農奴,隻有一點可憐的手工業,人人都穿長袍留著大胡子,跟已經工業革命的西歐不在一個世界,在歐洲人見人嫌。

彼得的國家戰略,是趕緊給俄羅斯找到出海口,要麽入黑海,要麽入波羅的海。

奪回實權後第五年,彼得率三萬軍隊征土耳其控製的亞速夫,因為沒有艦隊被擊退,彼得回去就建了座造船廠,第二年在艦隊掩護下拿下亞速夫。

亞速夫隻是彼得事業的起點。

拿下亞速夫,是為了進入亞速海,而進入亞速海,是為了進入黑海,進入黑海,則是為了進入地中海,進入地中海,是為了進入大西洋,彼得大帝的通關路實在太漫長了。

[Image]

這一戰雖然打贏了,但彼得知道俄羅斯海軍幾斤幾兩了,於是在他掌握實權的第七年,即1697年,彼得剛25歲,他就以一名下士的身份,組織了250人的學習團前往歐洲學習,一會在普魯士學射擊,一會在英國學造船,一會在荷蘭當船長。

彼得身高2.04米,是世界曆史上身高第一的君主,比當時歐洲普通人1.65米平均身高高出一大截,走到哪都特別引人注目,在荷蘭造船廠學習的時候,人人都說這裏來了個俄羅斯傻大個,不去打NBA真可惜了。

彼得可不是傻大個,他動手能力特別強,喜歡做家具、擺弄機器,愛做外科手術,也愛給人拔牙,但他拔牙水平很差,周圍人都不敢在他麵前說自己牙疼,誰牙疼他就拔誰的牙,痛得別人嗷嗷叫。

彼得也沒什麽沙皇架子,常常跟普通工人坐一起喝酒,但他喜歡勸酒,自己喝的少,別人喝得多,而且他不走席就不能散,一喝喝半宿,大夥也挺害怕跟他一起喝。

彼得去歐洲一邊學習造船和軍事、政治,另一邊是想聯合歐洲各國一起跟他打奧斯曼土耳其,想把黑海出海口拿下來。

但當時歐洲各國都在關注西班牙王位繼承問題,歐洲各國正擼起袖子準備群毆法國,以防止法國吞並西班牙獨霸歐陸,大夥正忙著呢,沒空搭理俄羅斯這個小弟弟,就沒人跟彼得商量對付奧斯曼的事,彼得回去後就覺得奧斯曼那麽強,沒盟友的話,往黑海擴張的事暫時就別提了,但歐洲要打法國,沒空理會俄羅斯,那可以往北跟瑞典爭奪波羅的海出海口,於是彼得轉而去聯合丹麥和波蘭,一起打瑞典。

在北歐國家裏,瑞典跟其他國家不太一樣,瑞典是北歐唯一差點成為大帝國的國家,人稱北歐雄獅,到現在你去瑞典,還能看到一些帝國殘餘氣象,有大氣魄,一看就跟芬蘭、挪威、丹麥這些平庸國家的氣質不一樣,就像你看完中國再看日韓,氣質是完全不一樣的。

瑞典成為大帝國的期望,就是被彼得大帝活生生弄死的。

彼得從歐洲回來後,先鎮壓了2300名因待遇問題到莫斯科鬧事的射擊兵,這時候的彼得就不再是親切的木工和拔牙師傅了,因為射擊兵在他小時候就搞過一次政變,這次政變還曾去找索菲婭求過情,彼得對他們很是厭惡,展現出政治家殘忍的一麵,將射擊兵全部活埋、斬首、絞刑,再將他們的屍體吊在索菲婭公主的修道院外,以警示姐姐不要再搞事。

鎮壓完反叛後,彼得先跟奧斯曼簽訂和平協定,一轉頭就於1700年8月對瑞典宣戰,這一戰足足打了21年,千辛萬苦戰勝北方豪強瑞典,使俄國占領了芬蘭灣、裏加灣、卡累利阿、愛沙尼亞和拉脫維亞大部分,為了守住勝利成果,俄羅斯還在1712年,早早將首都遷到了聖彼得堡。

彼得統治下的俄羅斯,還在1715-1720年,一邊跟瑞典打仗,一邊向中亞細亞和外高加索擴張,一打完瑞典,1721年又侵占裏海地區,逼迫波斯割讓巴庫、傑爾本特及裏海沿岸。

再加上俄羅斯在亞洲地區征服異常順利,整個國家國土麵積陡然擴大成了地球上最大的帝國。

[Image]

看著這麽龐大的疆土,俄羅斯人頓覺意氣風發,才由參政院上書彼得,稱他為皇帝,俄太祖高皇帝彼得就這麽誕生了。

[Image]

俄羅斯占領歐洲部分千難萬難,幾乎都是靠死人一批批堆出來的,而亞洲這麽廣闊的土地,好像沒聽說任何戰役,就靜悄悄拿下來,是不是來得太容易了?

就是來得太容易了。

國土這個東西,其實並不是越多越好,在古代,越是偏遠的地區越不好管理,隻要管理成本高於收益,這個地方又沒啥戰略價值,各王朝就不愛管,去了那種地方就是當野人,誰愛去誰去。

今天有些中國人,呆在空調房裏瞄地圖,一看到俄羅斯占領那麽廣袤的西伯利亞,就捶胸頓足,怪古人失去了統治良機,錯失好大一片國土,其實古人又不笨,西伯利亞那塊在古代就是塊冰天雪地的廢土,根本不適合人類生存,隻有一點點極落後的部落,跟無人區也沒啥區別。

俄羅斯侵占亞洲這麽大的土地,真的沒費什麽心思,其主要精力一直放在歐洲,他們是讓正規軍對付瑞典和奧斯曼,隻讓哥薩克雇傭軍翻過烏拉爾山,去東邊探索地圖,順道占領土地。

哥薩克人不是一個民族,隻是一個團體,這些人從13世紀開始,由各種地痞流氓、破產小市民、失業手藝人、農奴等組成,各種蒙古人、突厥人、斯拉夫人、格魯吉亞人都有,原先生活在南俄草原,專幹殺人越貨、搶劫強奸的惡行,沒啥信仰也不講江湖規矩,極野蠻極自私,是一群天生的草原恐怖分子,就是特別能打。

你可以把他們理解成一個超大號的黑社會團體,也可以把他們理解成非洲草原上的鬣狗。

俄國沙皇看他們打仗還不錯,就用金錢和美女收買他們,讓他們給俄國幹開疆辟土的髒活累活。

再現實一點說,俄國人當時也不全是奔著開疆辟土這四個字去的,他們主要是想獲得動物皮毛(貂絨)和出海口,都是為了賺更多的錢,才一通瞎找。

工業化之前貂絨的價格十分昂貴,稀罕程度跟黃金差不多,找貂皮就是找黃金,北亞地區既然到處是紫貂,那俄國人沒有茶葉絲綢,為了財政收入,就隻能不客氣了。

哥薩克人翻過烏拉爾山以後向東,隻要稍微靠南一點,就是哈薩克人、準噶爾人、大清,這些都是一打就沒完沒了的硬骨頭,他們根本消耗不起,所以一直隻能在北亞活動。

而北亞要麽是西伯利亞汗國這種廢物,840人的哥薩克遊擊隊就把他們給滅了國,跟鬧著玩似的,要麽幹脆全是一些原始部落,放幾槍就能成功鎮住全場。

所以俄羅斯從伊凡四世開始遠征北亞,隻要不碰南邊的強敵,就跟春遊似的踏過無數荒野,打個樁宣布這裏是沙皇的地盤就行,一直遇到大清才停止腳步,這一頓亂衝,到彼得大帝時便基本完成了今天俄羅斯版圖的大致輪廊。

再解釋一遍,中國古代沒有占領西伯利亞,是因為那邊的寒冷凍土帶,真沒必要派人過去玩命,茶葉跟瓷器早就賺翻了,這種辛苦錢真的不稀罕,劃不來,根本劃不來。

而俄羅斯會占領西伯利亞,也是花小錢辦大事,就是為了貂皮生意,讓一群恐怖分子去苦寒之地刷地圖,沒想到為後世刷到好大一筆財富。

西伯利亞在古代是真的不值錢,石油和天然氣是工業化之後才知道其重要性,要是在古代就很重要,中亞跟東亞的強國一定會搶作一團,俄羅斯也不可能輕易拿下這麽一大片土地。

俄羅斯三分之二的土地在亞洲,他們為啥老覺自己是歐洲國家?就是因為這三分之二的土地,他們自己也知道是半廢之地,歐洲那426.8萬平方公裏土地,才是俄羅斯的立國之本,到今天俄亞洲區也才3800萬人,僅占俄全國1.46億人口的26%,還是最貧窮最落後的人群,所以對俄羅斯來說,亞洲區域丟得起,歐洲區域是萬萬丟不起的。

彼得大帝不僅奠定了俄羅斯的國土,也讓俄羅斯完成第一次轉型,在經濟方麵他發展手工業,鑿運河開商埠;在政治方麵廢大教長,設樞密院,加強沙皇中央集權;在社會方麵建學校、辦報紙、剃胡子、剪長袍;在軍事方麵實行征兵製,建立現代陸軍,並擴建海軍。

總之一切向西歐看齊,西歐人吃啥我們吃啥,西歐人怎麽過日子我們就怎麽過日子。

當時西歐的代表就是法國,歐洲都認為法國就是當時最先進的文明國家,俄羅斯也超愛法國的,彼得自己學法國就入了迷,從用餐習俗到海軍建製統統照抄法國,並號召貴族們全麵學習法語,並且帶頭讓自己的子女都打小學習法語。

彼得的小女兒伊麗莎白就是在良好的法語教育環境下長大的,彼得原本想讓她嫁給路易十五或者奧爾良公爵,但被法國方麵果斷拒絕。

1741年伊麗莎白即位後,因為她自己就是在法國文化下長大,宮廷裏便全麵法國化,廚子和裁縫都隻請法國人,官員想要升職也要會說法語,便加速了整個俄羅斯貴族的法語普及。

1789年法國爆發大革命,1.5萬名法國精英逃命到俄羅斯,這些人大部分都成了俄羅斯貴族的家庭教師,教俄國小孩法語、擊劍、舞蹈、繪畫,使俄羅斯貴族全麵法語化,那年頭一個18歲的俄年輕貴族,要是不會一口流利的法語,壓根娶不到媳婦。

到19世紀時,法語在俄羅斯達到巔峰時期,貴族們的法語甚至好於俄語,拿破侖攻打俄羅斯時,部分俄軍官因為法語講得太好俄語又說不利索,被平民當法國人給打死了。

甚至拿破侖打到莫斯科城下時,沙皇亞曆山大一世跟庫圖佐夫決定火燒莫斯科,他們之間溝通用的居然還是法語。

拿破侖入侵俄羅斯,是法語在俄逐漸消亡的關鍵原因,誰都不想在別國入侵自己的國家後還講別國的語言,此後法語隻在俄語中保留了十多個單詞,比如海報、騎士、魅力什麽的,法語目前已經在俄羅斯社會全麵消失。

但法國對俄羅斯文化上的影響至今不散,俄羅斯的文學、音樂、科學、數學,都是伏爾泰把法國科學家和藝術家介紹過來,才培養起俄羅斯全套科學與文藝係統,沙俄時的大半工業,包括貸款、機器、工程師、技術工也來自法國。

法國是俄羅斯精神文明的母國,可以說沒有法國的文化與科學饋贈,俄羅斯到現在還是一個被人看不起的野蠻民族。

彼得大帝雖然奠定了俄羅斯領土的大致輪廓,但他們往歐洲方向發展的阻力,還是非常非常大。

波羅的海地理位置並不太好,而且有很長的封凍期,俄羅斯要向西尋找海洋,非得過奧斯曼土耳其這一關不可。

就是那個縱容克裏米亞汗國,搶俄羅斯人當白奴的奧斯曼土耳其。

俄國人被蒙古人統治,是1240年到1480年,俄羅人被抓去當白奴,是1500-1700年,差不多彼得大帝對瑞典宣戰的時候,克裏米亞汗國才停止搶白奴,這俄國人真是五百年沒過一天舒坦日子。

這也說明俄國人隻能靠著承接西歐文明,欺負一下北亞地區,往西每一步都走得異常艱難。

彼得大帝也解決不了克裏米亞汗國,更搶不到黑海出海口,不敢正麵硬碰奧斯曼,但這一切,被葉卡捷琳娜搞定了。

下麵這段文字,又要跟《鐵血殘陽德意誌》連上了,建議大家把這兩篇放在一起讀,曆史連起來讀會很暢爽。

葉卡捷琳娜1729年出生於波羅的海海邊的什切青市——這塊地現在歸波蘭,她爸是一個二流德國貴族,靠軍功獲封公爵,其封地是一個不起眼的小公國。

注意,葉卡捷琳娜是一個德國人,並不是俄國人,她原名叫索菲亞·奧古斯特,但為了閱讀方便,後麵我們還是叫她葉卡捷琳娜。

葉卡的媽媽很喜歡搞權力,打小就請法國教師給葉卡上私教,準備培養女兒嫁入真正的豪門。

葉卡十三歲時,即1742年,她俄羅斯的遠房表哥卡爾·彼得被立為沙皇皇儲,葉卡的媽媽便計劃把女兒嫁過去,跑去遊說腓帝,腓帝覺得這法子好啊,這姑娘嫁過去,我們德俄兩國就可以聯合起來揍其他國家了,便找來最好的畫師,將葉卡的肖像畫寄給了俄國伊麗莎白女王,由女王親自挑選媳婦。

這個伊麗莎白女王,就是前麵說過的,在俄國推廣法語的那位,她在位時沒啥大作為,最大的特點,就是年輕時為愛所傷,因此有個怪癖,很喜歡買裙子,她一共收藏了1.5萬條裙子,能穿41年不重樣,宮裏有次發火災,一次性就燒掉了5千條。

她後麵很不喜歡腓帝,恨不得弄死腓帝,嗯,差一點點就弄死了。

葉卡的肖像畫寄過去一年後,1744年1月,聖彼得堡終於來信,請葉卡到俄羅斯做客,還隨信寄了張1萬盧布的支票當路費,那年頭出個遠門非常不容易,這麽隆重的邀請,其實已經表明葉卡被選上做沙俄王儲的妃子了。

1744年2月9日,葉卡跟她媽在天寒地凍中千辛萬苦到達莫斯科,15歲的葉卡也終於見到了自己16歲的老公卡爾·彼得和35歲的婆婆伊麗莎白。

彼得是個爽快人,直接了當告訴葉卡自己不愛她,咱們這就是政治婚姻,我愛的是伊麗莎白女王身邊的一名侍女,咱們做做表麵夫妻就好。

其實一個16歲一個15歲,懂個毛的愛情啊,這情形就像一個高二的男生對一個高一的女生說我不愛你,我們是被逼結婚的,我心裏愛的是我高三的學姐。

那畫麵,嘖嘖嘖嘖,充滿了一股中二味。

彼得說到做到,1745年8月結婚後,彼得五年都不跟葉卡同床,兩人長年分居,氣得伊麗莎白強令彼得回去跟老婆睡,1754年兩人終於生下了第一個兒子。

葉卡知道老公在跟自己過家家,但她幹一行愛一行,對於“未來的沙俄皇後”這個政治角色還是挺敬業的。

還沒正式結婚前,她就請求伊麗莎白婆婆給她安排了最好的俄語老師,苦學俄語和東正教禮儀,當別的侍從都睡覺去了,她還在抱著俄語書苦讀。

冬天的時候,葉卡光著腳在房間走來走去,不小心染上了肺炎,十幾天高燒不醒,大家都以為她活不下去,都給她準備後事了,她媽給她找了個新教路德宗牧師來給她做臨終祈禱,但葉卡要求更換成東正教牧師,這件事流傳出來後,把俄羅斯宮廷上上下下感動壞了,這德國姑娘真是我們俄羅斯的貼心人啊,她要是沒死,以後一定是個好皇後。

葉卡命大,一個月後居然熬過了發燒,身體痊愈,並於1744年6月受洗,正式皈依了東正教,還改德國名為俄國名葉卡捷琳娜。

受洗儀式是她對外的第一次公開活動,葉卡用俄語對答問話,談吐得體、吐詞清晰,比起她那個法語比俄語說得流利幾倍的老公,不知道強多少,而這時候葉卡來到俄國也才五個月,大家對她好感不由倍增。

1745年葉卡跟老公結婚後,老公每天跑出去找他的高三學姐了,不過談戀愛這種事挺耽誤正事的,葉卡天天在家閑著沒事做,就到處找書看,因禍得福,通讀了十卷本德國史、四卷本哲學史、還有伏爾泰、孟德斯鳩的書,為她以後成為一代大帝打下了堅實基礎。

生完孩子後,彼得和葉卡兩口子各有各的情人,每天晚上葉卡換上男裝偷偷溜出宮,去跟住在納雷什金伯爵家的情人波尼亞托夫斯基過夜,天亮前又趕回皇宮,彼得知道得一清二楚,但他自己正跟沃倫佐夫公爵的女兒忙著談戀愛,倆人很默契地各玩各的,一句都不多問。

發展到後來,大家都知道了對方的存在,四人甚至會共進晚餐,吃完晚飯後彼得會跟沃倫佐娃回寢室,波尼亞托夫斯基則留在葉卡的閨房。

那時候整個歐洲宮廷都是這種狀態(我懷疑現在也是),婆婆伊麗莎白和兒媳葉卡捷琳娜曾公開搶奪過大帥哥薩爾特科夫,葉卡還搶贏了,大家見怪不怪,都覺得這種事,在他們歐洲那挺正常的。

歐洲人才是真的“再醜也要談戀愛,談到世界充滿愛。”

這種快樂的情形並沒有維持多久,葉卡情人不斷,後麵又生了一個女兒和一個兒子,女兒不知道是誰的,兒子則是近衛軍大帥哥奧爾洛夫的,由於帽子太綠,彼得為此十分惱火,已經在公開場合公然嘲諷葉卡,兩人關係已經公開決裂。

1761年12月伊麗莎白去世,沙俄王位正式交到彼得手裏,眼見老公成了新沙皇,自己估計要去修道院過下半輩子,33歲的葉卡趕緊聯合奧爾洛夫兄弟這兩個情人,暗中集合幾百人的軍官集團,於1762年6月突然發動政變,推翻了老公彼得三世的統治,自己登基為帝。

[Image]

7月6日,彼得三世死在了郊區,沙俄官方說他是因“疝氣”發作,引發中風而死,而後世有史料,說彼得三世和看守者爭執,被人給勒死的,幹這活的人正是奧爾洛夫。

按道理說,葉卡搞這種政變是不合法的,算是謀反篡位,難得人心,一般情況下群臣是會推翻這個女沙皇的。

但彼得三世實在太作了,作得無邊無際,這個我在《鐵血殘陽德意誌》解釋過,彼得三世愛腓帝愛到出賣國家利益的地步,一個沙皇活生生成了俄奸,襯得葉卡為了俄羅斯利益都成了德奸,大家覺得就你這麽作,還不如讓這個德國妹子做沙皇呢,至少人家俄語都說得比你好。

葉卡趁機發動宣傳機器,說我老公彼得三世自作孽不可活,背叛了整個俄羅斯,她登基才是“俄羅斯人民的選擇”。

葉卡捷琳娜私生活花得很,前前後後三十多個情人,一年一個不帶重樣,但她在俄羅斯累積的口碑不錯,大家看她也還順眼,這個新沙皇位置就保住了。

葉卡以前獨守空房時的書可沒白讀,上台後真正幹出一番雄才大略。

葉卡上班後第二年,從1763年到1795年,花了32年三次跟普奧兩國瓜分波蘭,生吞下波蘭46萬平方公裏土地,普魯土得14萬平方公裏,奧地利得13萬平方公裏,使波蘭徹底亡國。

波蘭不哭哈,反正這事以後還會發生好幾次,習慣了就好了。

葉卡打波蘭是以強欺弱,打奧斯曼才真讓俄國人覺得揚眉吐氣。

在葉卡上台前,奧斯曼跟俄羅斯已經四次過招,俄羅斯一直被壓著打。

我反複說,俄羅斯並沒有大家想象中那麽強,在葉卡捷琳娜之前,他們被維京人打、被日耳曼人打、被蒙古人打、被克裏米亞汗國打、被奧斯曼打,到彼得大帝也打不動奧斯曼,隻敢拿瑞典開刀。

1768年10月,奧斯曼帝國因不能忍受俄羅斯吞下波蘭,俄軍在追殺波蘭人時也確實侵犯了奧斯曼主權,便主動向俄羅斯宣戰,葉卡捷琳娜親自督軍,沿多瑙河下遊向南推進,迎擊奧斯曼。

奧斯曼軍對俄軍,雙方總兵力是30萬對12.5萬,奧斯曼數量占優,但質量已經不行了,這時國力開始走弱,軍紀差且士氣低落,軍隊缺少訓練,武器裝備也弱於俄軍。俄軍這邊曆經彼得大帝改革,累積了一批訓練有素的陸軍海軍,還有了自己的亞速艦隊和波羅的海艦隊,英國佬為了俄國的熟鐵和木材資源,站在俄軍一邊,允許俄海軍進入地中海,所以俄軍總體上占優。

打到1770年,奧斯曼發起20萬人總攻,俄軍防守反擊,一舉打敗奧斯曼,1771年6月拿下克裏米亞,終於逼迫奧斯曼1774年求和,割讓克裏米亞半島給俄羅斯。

把克裏米亞半島拿下來,算是解決俄羅斯的重要心病,畢竟這以前是韃靼人抓俄羅人賣白奴的地方,是俄羅斯畢生之恥,反殺克裏米亞一雪前恥,讓葉卡捷琳娜在俄國人氣暴漲,這也是她被封為大帝的一個非常重要的原因。

葉卡為了壓製韃靼人,遷移大量俄羅斯人和烏克蘭人到克裏米亞,稀釋了韃靼人的數量。二戰時因部分韃靼人幫納粹打蘇聯,打跑德國後,1944年5月11日,斯大林對韃靼人下狠手,派出2.3萬官兵、250輛卡車、67個火車梯隊,強製克裏米亞所有韃靼遷往烏茲別克斯坦,才徹底控製了克裏米亞。

我一直反複說俄羅斯人對克裏米亞,有著非常深厚而複雜的感情,他們不太可能放棄這片土地,所以2014年俄國人把克裏米亞從烏克蘭手裏奪了過來,算是俄國人他們的基操。

葉卡捷琳娜的胃口是整個地中海,這一次戰勝土耳其還不足以喂飽她,女沙皇下令在克裏米亞建立黑海艦隊基地,僅僅十年,俄國海軍又多出了一支強大的力量,葉卡等不及又要去揍奧斯曼了。

1787年,被俄在政治上不斷欺負的奧斯曼,被迫主動向俄宣戰,沙俄拉上奧地利對付奧斯曼,奧斯曼叫上瑞典打沙俄,沙俄又叫上丹麥打瑞典,多國打成一片。

這次俄國軍威更盛,波羅的海艦隊和黑海艦隊摧毀了奧斯曼海軍,兩年時間俄軍就攻下敖德薩和貝爾格萊德,切斷了奧斯曼往歐洲的出路。

1789這年,法國那邊剛巧爆發了大革命,歐洲各國都懵圈了,各國紛紛退出東部戰場處理內務,沙俄形勢大好,奧斯曼被迫割地求和,1792年雙方簽訂《雅西和約》,沙俄獲得黑海北岸大片領土和從黑海到地中海直達大西洋的出海口,促進了沙俄跟西歐的貿易,要不是法國大革命影響太大,沙俄真想一直打下去。

奧斯曼從此在國際上越混越差,葉卡捷琳娜則完成了帝國霸業,35年在位時間,使俄羅斯再次開疆67萬平方公裏,數量上是沒有彼得大帝多,但質量過硬,打下來的都是歐洲的土地,尤其對奧斯曼兩次大勝,極大地助長了俄國人的民族熱情,使俄國人覺得自己可以撕下東歐野人標簽,跟西歐國家掰一掰手腕了。

拿破侖聽到此處,微微一笑,拍馬直衝莫斯科,竟真的殺過來要跟俄國人掰手腕。

1796年葉卡捷琳娜病逝的時候,拿破侖27歲,正在意大利追著幾個奧地利的將領打。

法國大革命後國內亂成一團,今天我殺你,明天你殺我,直到1799年拿破侖政變成功才消停下來,內部矛盾暫時緩了一口氣。

但外部矛盾停不下來,法國大革命因為把法王路易十六給殺了,這是歐洲曆史上第一次公然殺王室,開了個很驚悚的頭,歐洲各王室都嚇得個半死,比看完《咒怨》還後怕,不斷搞反法同盟,要聯合起來好好教訓法國。

沒想到拿破侖是個天降殺神,打得反法同盟一片哭爹喊娘,1805年痛擊奧地利,1807年痛擊普魯士和俄國,歐洲五強法國打敗三強,幾乎踏平歐洲大陸,就隻剩一個英國隔著大海實在沒辦法打。

拿破侖那時已經笑傲歐陸,唯我獨尊,對英國人隔海挑釁那是絕不能忍,便對英國人搞大陸封鎖政策,1807年還跟俄國簽訂了《提爾西特條約》,俄國答應加入大陸封鎖,要讓英國人過過苦日子。

插一句,全世界被封鎖最嚴重的國家,是1960-1970年代的中國,美蘇同時帶著小弟封鎖中國,全球沒有哪個國家能比這個時段的中國更苦了,他們那種程度的封鎖,都不過是小兒科。

俄國人根本就沒有遵守這項條約,一直在悄咪咪地給英國貨做走私,拿破侖決定好好收拾下俄國,讓他們知道誰才是歐陸真正的話事人。

1812年6月,在準備了足足半年後,拿破侖帶著61萬大軍殺向俄國,葉卡捷琳娜的孫子、35歲的沙皇亞曆山大一世這邊,則準備了40萬大軍迎戰。

拿破侖打算跟沙皇打一場總決賽,然後逼迫沙皇求和,但是拿破侖實在太猛,俄軍開始不敢直接開打,隻管向後撤,法軍深入俄國上千公裏,戰線拉得太長,一路分兵駐守,人數漸少,糧草也出了大問題,9月7日,俄軍則一直退到離莫斯科較近的博羅季諾才被迫會戰。

俄軍此戰極神勇,雙方竟意外打了個平手,俄軍傷亡3.8萬人,法軍傷亡3.5萬人,一時沒分出勝負,俄軍先撤,拿破侖隻能繼續前進,本想打邊境決賽,不小心打成了莫斯科攻城戰。

俄軍總司令庫圖佐夫壓根沒讓拿破侖攻城,他直接棄城撤退,玩堅壁清野,9月13日放火燒了莫斯科,大火燒了4天才燒完,拿破侖進城後光忙著滅火了。

其實誰都不想毀滅自己的城市,庫圖佐夫火燒莫斯科實在是迫不得已,俄國人記仇,打這以後,貴族們就不再說法語了。

拿破侖9月14日進莫斯科,一直呆到10月19日才決定撤退,這一個月時間他舍不得放棄戰果,一直在威脅沙皇求和,然而俄軍壓根不想理他。

打下我們莫斯科,不留下幾十萬條人命就想走?

俄軍渡過莫斯科河在波多爾斯克地區集結,繞到法軍側翼,拿破侖卻一直沒有找到他們的行軍路線。

1812年俄國遇到寒潮,10月6日莫斯科就開始飄雪了,但法軍補給線斷了,棉衣糧草都跟不上,眼看要麽餓死要麽凍死,拿破侖隻能帶隊撤出莫斯科。

俄軍派出哥薩克騎兵和遊擊隊沿途騷擾,並在法軍逃命路上布好口袋陣,經過塔魯丁諾、小雅羅斯拉韋、別津納河等一係統戰役對法軍定點清除,等12月6日拿破侖回到巴黎時,61萬法軍在零下二十度冰天雪地的俄國,被殺死凍死到隻剩3萬多人,騎兵和炮兵幾乎被全滅。

[Image]

見到拿破侖慘敗,英國、普魯士、瑞典、奧地利全部加入到俄國為首的第六次反法同盟,拿破侖重新組織了40萬人迎戰,但在1813年萊比錫戰役中敗北,之後聯盟一路攻進法國,1814年4月法國參議院廢黜拿破侖帝位並流放拿破侖,俄軍搶先攻陷巴黎,俄國斯迎來了曆史上最榮耀的一次高光時刻。

在這之前俄羅斯對西歐一直是仰望的態度,在西歐麵前又自卑又喜歡,這次不僅反殺拿破侖,還第一次攻入了精神母國的首都,當亞曆山大一世騎著高頭白馬進入巴黎時,普魯士國王也隻能在一旁陪同,他還被各路盟軍稱讚為“歐洲的救世主”、“神聖王”,比法國路易十四的“太陽王”聽起來還牛逼,達到了其奶奶葉卡捷琳娜大帝都達不到的榮耀,真是給祖上長臉啊。

俄國那段時間完全以歐洲領袖自居,自認從歐洲二流強國進入了一流強國。

當掌聲最熱烈的時候,就是危險最近的時候。

拿破侖讓歐洲各國知道沒有王室其實是正常的,因此各國都接連不斷發生反對王室的革命,打敗拿破侖後急於在歐洲找存在感的沙俄愛顯擺,哪裏有革命,沙俄就帶頭撲向哪裏,幫各國鎮壓革命運動。

再加上幾次血洗波蘭起義,自己又還在搞落後的農奴製,沙俄把自己的名聲搞得非常臭,當麵大家叫它“歐洲憲兵”,背地裏大家叫它“全歐洲的敵人”、“野蠻強國”、“歐洲反動勢力的強大支柱”。

那時候的沙俄,就是世界邪惡勢力的代表。

沙俄自己也自卑,亞曆山大一世帶著軍隊進巴黎後,俄國年青軍官一看,這巴黎人過著多麽富裕文明的生活啊,巴黎人都在講人人平等了,我們那還在剝削農奴呢,多少人還不識字呢,跟法國比起來我們實在太粗鄙了。

年青軍官回去一合計,在各城市建立地下組織,有的叫“幸福協會”,有的叫“北方協會”,想在俄國徹底廢除農奴、普及教育、推翻沙皇搞君主立憲。

1825年12月14日,亞曆山大一世突然去世,沒有指定繼承人(後選了亞曆山大的弟弟尼古拉一世),年青軍官們覺得機會來了,趁機發動了一場正大光明的起義,這些戰勝過拿破侖的3000名年輕精英,整整齊齊走到樞密院廣場,向市民宣讀《致俄國人民書》和《俄羅斯共和國憲章》,要求廢除沙皇極權和農奴製,搞君主立憲,建立俄羅斯共和國。

他們既沒有秘密暴動,也沒有偷襲皇宮,從上午10點到下午5點,安安靜靜排成整齊方陣,不開一槍,靜等新沙皇答複。

政治鬥爭是極殘酷的,而這群年青人實在太過於光明而笨拙,尼古拉一世先派聖彼得堡總督來談判,談判失敗後,調集4倍軍力發起武裝鎮壓,下午五點起開炮攻擊,1271人當場被打死、5人被處以絞刑、121名軍官流放西伯利亞、300名軍官被貶為士兵、1000多名士兵被鞭刑。

這便是俄羅斯曆史上著名的十二月黨人起義事件。

俄羅斯2019年有部電影叫《救國同盟》,就是講述這件事的前前後後,電影對當時生活環境還原得不錯,可以看看的。

拿破侖在歐洲曆史上為什麽那麽重要?

不僅僅是他打遍歐洲無敵手的軍事成就,而是他第一次摧毀了歐洲各個王室上千年的合法性,無論是他的朋友還是敵人,最後都認同王室特權階級,必須要退出曆史舞台。

哪怕俄國人可以征服法國,但他們隻能按法國人的方法過日子,是野蠻是文明,大家心裏頭有數得很。

作為歐洲死硬保皇派頭頭,令人憎惡的邪惡中堅力量,沙俄從擊敗拿破侖後風光了40年,直到克裏米亞戰爭爆發。

1853年2月,野心勃勃的沙皇尼古拉一世,想將勢力擴張到巴爾幹半島,便派親王前往君士坦丁堡,要求奧斯曼承認沙俄對蘇丹統治下的希臘、保加利亞、塞爾維亞1200萬東正教信徒有“特別保護權”。

奧斯曼此時已經虛弱得一批,跟東邊打完一鴉打二鴉的大清並稱“東亞病夫”和“西亞病夫”,考慮到惹不起沙皇,懷疑了一下準備答應了。

但是沙皇得寸進尺,馬上又提出一個很過分的要求。

沙皇要求奧斯曼帝國,交出其境內巴勒斯坦小鎮伯利恒聖誕教堂給沙俄,這座教堂是耶穌誕生之地,是基督教聖地,奧斯曼已經交給天主教徒管理,這就是強行刺激各教派的神經。

這樣搞事就很過分了,非常非常過分了,跟當眾打蘇丹耳光一個意思了,這事奧斯曼不會答應,整個歐洲都不會答應。

尼古拉一世極為膨脹,不僅提出這種惡意請求,還居然給蘇丹下最後通牒,說不同意咱們就斷交。

英法兩大強國在一旁都看不下去了,沙皇你實在貪得無厭,放話說蘇丹你別答應,沙皇敢惹事,我們倆幫你揍他。

5月,蘇丹拒絕了沙俄的最後通牒,沙俄立即跟奧斯曼斷交,7月,沙俄軍隊侵入瓦拉幾亞和摩爾達維亞公國(今羅馬尼亞),奧斯曼要求沙俄滾蛋,沙俄不滾,奧斯曼向沙俄宣戰,克裏米亞戰爭爆發。

距離上一次土俄戰爭已79年,兩國終於又打了起來。

剛開戰時奧斯曼打不過沙俄,1853年11月錫諾普海戰,沙俄以木製風帆戰列艦幹掉奧斯曼7艘護衛艦和2艘巡洋艦,奧斯曼死傷3000人,被拿了一血。

那年頭第一次有了戰地記者,消息很快傳到英法民間,英法民眾看完報道,拍著桌子主動要求對俄開戰,1854年3月變成沙俄單挑奧英法,70萬對100萬,克裏米亞戰爭全麵開打。

是的是的,又是那個克裏米亞,克裏米亞這塊地,真的是陰魂不散嵌在俄羅斯的曆史裏,拔都拔不出來。

患難見真情,所謂的“歐洲的救世主”、“神聖王”,實際上在歐洲一個朋友都沒有,普魯士和奧地利都在一旁看戲,政治與軍事全麵落後的沙俄,被英法給揍哭了,打得俄軍傷亡53.6萬、耗資8億盧布,一個偽一流強國,活生生被揍出二流強國的原形來。

克裏米亞戰爭,號稱俄國史上最恥辱的敗仗,戰敗後,沙俄財政虧空,被迫在1867年以750萬美元賣了阿拉斯加還債。

為了避免亡國,接受了恥辱的議和條件,被迫放棄羅馬尼亞這一塊,還把多瑙河口、南比薩拉比亞、卡爾斯割讓給土耳其,承諾黑海中立化,不保有6艘以上800噸輪船和4艘以上200噸船隻,也不在黑海沿岸設立兵工廠和海軍要塞。

從來隻有俄國割別人的土地,這是少有的被別人割土地,沙皇在國際上威信掃地,尼古拉一世自覺對不起列祖列宗,氣得在1855年2月18日服毒自盡,臨死前還拍電報給沙俄各重要城市,說“皇帝正在死去,並向所有的人道永別。”

克裏米亞戰爭,將向西歐進發的沙俄給拍了回去,尼一的兒子亞二(亞曆山大二世)1855年繼位後,知道向西打不過,英法一定會阻止沙俄,便集中精力向東打。

俄羅斯對土地有一種病態的征服欲,在俄羅斯曆史上,不搞侵略的沙皇就不是正常的沙皇。

1857年底,清政府同時陷於英法二鴉和太平天國起義,廣州被英法聯軍攻破,陳玉成和李秀成在皖北崛起,鹹豐心力交瘁之際,亞二派俄國侵略軍闖入黑龍江流域,對中上遊北岸和下遊兩岸實行軍事占領,以武力威脅病弱中的清政府,清政府不敢三麵迎敵,被迫簽訂《璦琿條約》,割讓黑龍江以北、外興安嶺以南60萬平方公裏土地。

1860年二鴉結束,清政府被迫與英法簽訂不平等《北京條約》,沙俄再次趁火打劫,說自己調停二鴉有功,要不然英法還得打你,逼著清政府又補了中俄版《北京條約》,正式承認《璦琿條約》,並開放張家口、庫什、喀什噶爾為商埠等。

中俄版《北京條約》還有一條,說西北邊疆中俄未勘定,得重新劃線,1864年西北回亂,沙俄再次趁虛而入,於1864年6月侵入中國西北博羅胡吉爾卡倫,再次用武力威脅清政府簽訂《中俄勘分西北界約記》,割占中國44萬平方公裏土地。

從1858至1864年,亞二為首的沙俄,共掠奪中國150萬平方公裏土地。

光掠奪中國的土地還填不飽沙俄的胃口,1864至1865年,沙俄又先後征服浩罕、布哈拉、希瓦等汗國,確立了對中亞的統治。

不過沙俄光顧著搞侵略,內部矛盾這時候都要炸了,具體怎麽個矛盾法,大家可以看我的《妖僧傳》,這篇文章就不重複了,總之內部人民都受不了了,個個要跟沙皇玩命。

1881年3月13日,亞二出門巡視聖彼得堡時,刺客向他的馬車投了一枚炸彈,隻炸傷了亞二的衛兵和車夫,亞二下車查看衛兵傷勢時,刺客投出第二枚炸彈,把亞二雙腿炸斷,醫治無效掛了。

中國去俄羅斯的旅遊團,通常有一個常規項目,是參觀聖彼得堡滴血大教堂,這個教堂就是在亞二被刺的地址上建的,我以前還是一個普通的淘寶店主時,就很喜歡去俄羅斯,兩次跟團都被拉到這個教堂,印象極深刻。

那時候我隻記得教堂跟亞二有關,但現在每次寫到亞二被炸,透過長長的曆史看俄羅斯,感受已全然不同。

亞二死後,皇位傳給他二兒子亞三(亞曆山大三世),這時候俄國年輕人都想建立共和國,一個接一個地跟王室玩命,1887年3月,亞三才即位6年,列寧學習成績優異的親哥哥,才17歲就去刺殺亞三未遂,5月被絞死在監獄大院。

[Image]

列寧他哥

父親被刺殺加上這次刺殺未遂,把亞三整成了抑鬱症,從那開始他就少在公共場合露麵,長年住在聖彼得堡郊外的行宮。

亞三也沒執政幾年,1888年他乘坐的火車專列出軌,亞三受了風寒且有了心理創傷,心理生理都不正常,1894年就掛了,總共在位才13年,哥們一直在回避工作,始終沒幹出啥業績,沒啥好聊的。

亞三死後他大兒子尼二執政(尼古拉二世),尼二也很愛擴張,1896年他表麵請李鴻章來俄國參加沙皇加冕典禮,實際是為了跟李鴻章密談,塞給李鴻章300萬盧布,6月跟李鴻章簽了《中俄密約》,密約借口俄國幫中國打日本,俄軍艦可以駛進中國任何口岸,俄可以在東北修鐵道,俄租借旅順、大連,把全東北變成了俄國人的實控地盤。

光是俄軍艦可以駛進中國任何口岸這一條,就跟叛國沒什麽區別了,後來新中國可是因為同樣的原因跟蘇聯翻臉的,李鴻章居然收了俄國人的錢後簽了,這事幹得很不地道,李鴻章後世被人罵是應該的。

這件事也嚴重影響到了國際局勢,我在別的文章寫過,清政府在鹹豐時就該亡了,國家財政枯竭,全國到處是戰亂,清朝會有同治中興,是因為英國幫清政府建立海關,解決了財政問題,清政府才有錢解決社會最尖銳的矛盾並辦洋務運動。

而英國幫清政府一把,是希望清政府頂住俄國向東侵略,像左宗棠收新疆,他的錢來自胡雪岩,而胡雪岩的錢主要來自英國貸款。

但李鴻章這不僅不頂俄國,還跟俄國簽密約,可把英國氣壞了,於是英國轉身去投資日本,貸款給日本搞維新,推日本去頂俄國。日本那地方窮得要死要活的,沒有第一桶金不可能完成工業化,這第一桶金主要來自英國人的錢。

在英美的資助下,日俄戰爭於1904年在中國東北開打,俄羅斯居然被打敗了(見本人《日本國運史》),沙俄這個侵略成性的國家,還是沒拿到他們最想要的旅順港口。

輸掉日俄戰爭再次重挫俄羅斯的國際形象,工業革命是從英國開始的,先傳西歐再傳東歐,白種人因此占了很大的便宜,日俄戰爭是第一次黃種人戰勝白種人,俄羅斯輸得顏麵無存。

打完日俄戰爭九年後,更可怕的一戰又爆發了,俄羅斯用農奴製搭配工業體係,既想要王權又想要工業,尼二統治時的俄國,號稱世界第五大工業國,但居然80%的人口是農民,工業總產量也僅占全球工業產值的2.7%,擁有的隻是基礎工業,遠落後於全球其他強國,農村老百姓一貧如洗,住木屋穿爛衫,城裏普通工人每天工作12-13個小時,紡織工人則每天工作14-15個小時,工業利潤太低,資本家靠壓榨工人過活,沙俄這是生產關係和生產力不配合,大家都過得很痛苦,內部矛盾早成高壓鍋了。

[Image]

尼二統治下的沙俄,普通百姓一般是這個樣子

一戰我寫過太多文章解釋了,大家可以看我其他曆史文章,我說膩了,這裏不展開,總之就是太慘了,每個國家都被打得好慘,俄國從軍事到財政第一個吃不消,人民和沙皇的矛盾、農奴和地主的矛盾、工人同資本家的矛盾同時炸裂,但同時也因為這個局麵,俄國反而是當時全世界最適合搞共產主義運動的地方。

極大的不公平,會促使國民追求公平。

1917年2月,加入一戰的沙俄陷入絕境,聖彼得堡物價飆漲,物資短缺,油柴耗盡,麵包房都沒辦法烤麵包了,缺少物資讓工廠沒辦法生產,又解雇了大量工人。

失業工人們成天沒事幹,又沒收入,就開始加入到各個社會組織找安全感,也不知道隊伍裏有人從哪搞到各種槍支,形式逐漸走向混亂。

俄軍總謀長古爾科將軍跟尼二說,沙皇你快去解決一下大家的生活問題,要不這些人就要造反了。

那幾年聖彼得堡常常鬧遊行,尼二見怪不怪,習以為常,沒打算深入解決這些問題,隻跑去莫吉廖夫軍營避避風頭,以為過陣子就沒事。

沒想到這次鬧大了,3月8日開始大量工廠發生集會,工人們吐槽完現在的艱難生活,就一起上街開始遊行,要求“給我們麵包”。3月8日還隻有10萬工人上街遊行,大家越遊越餓,越餓越憤怒,10日已經有30萬工人在街頭進行反政府遊行,學生、教師、公務員也都摻合進來了。

有意思的是,當時無論是沙俄政府,還是俄羅斯布爾什維克,對這件事都沒當回事,都以為是“跟往年一樣鬧一鬧就好,隻是今年人多了一點。”

其實遊行這件事,在別的城市發生破壞力還沒那麽強,但要在首都發生遊行,一不小心就有推翻現任政府的危險。

遊行進行到10號晚上時,在莫吉廖夫軍營呆得不耐煩的尼二,要求軍區司令快點搞定遊行,他急著回皇宮上班呢。軍區司令就叫軍警采用暴力攻擊遊行人群,還逮捕了100多人。

一般情況下,這種暴力鎮壓會有效果,但現在是群情激憤時期,這麽搞隻會激化矛盾,11號開始上街遊行的人更多了,連部分鎮壓遊行的士兵都受不了了,加入了遊行的隊伍,還跟軍警對射,好在這批人不多,帶頭的19個人都被送進了監獄。

12號清晨,聖彼得堡衛戍部隊沃倫團教導隊士兵聽到戰友被抓起來了,決定造反,幾個近衛團後備營也跟著造反,這些人加入到遊行隊伍,端著槍衝進彼得保羅要塞,搞到軍火庫7萬多支槍,還把關押在那裏的政治和重罪犯全放出來了。

局麵到這就徹底失控了,這時候就不叫遊行了,失敗了就叫暴亂,成功了就叫起義。

聖彼得堡大街上到處是手持武器的民眾,警察局和保安局都被人放火給燒了,大家都要給政府點顏色瞧瞧,聖彼得堡衛戍部隊裏12萬人在忙著起義,連沙皇最忠誠的近衛軍也加入了起義隊伍。

沙俄高層慌作一團,有的建議將一戰前線的將士調回來平叛,有的建議咱們必須搞君主立憲了,要不起義軍會跟我們玩命,尼二猶豫不決,很長時間沒有拍板。

其實當時沒一個政黨想廢除沙皇,包括蘇維埃組織都認為革命不要太激進,君主製可以保留,這時候俄國要是搞君主立憲這事就過去了。

在各黨派施壓下,杜馬臨時委員會說服尼二退位,讓他弟弟米哈伊爾大公做新沙皇,這個方案還通知到了前線各軍區,大家都覺得這法子可行,3月15日尼二就正式退位,說把皇位傳給米哈伊爾。

但是15日聖彼得堡起義群眾,在部分政黨影響下,已經不接受帝製了,他們要求建立一個共和政府,米哈伊爾嚇得不敢接位,羅曼諾夫王朝就這樣莫名其妙倒台了。

一千多年的沙俄帝製,就這樣莫名其妙結束了。

一般一次起義是會有人精心組織策劃,都有一個帶頭老大的,但俄國二月革命(按俄曆算是二月),所有的政黨,包括沙皇自己都是一臉懵逼全程旁觀,就真的是聖彼得堡底層普通工人和市民自發組織起來的,是一次自發性的全民起義,說穿了還是老百姓生活壓力太大了,活生生逼反了老百姓。

當時沙俄全國並沒有統一思想,鬧事的是聖彼得堡群眾,要趕沙皇下台的也是聖彼得堡群眾,別的城市工人聽說沙皇退位了,那麽大的沙俄帝國突然土崩瓦解,還一度哭到哽咽。

俄國民眾當時情況相當複雜,根本不是那種單純的“工人階級團結起來一致推翻沙皇”。

我們曆史書很少提二月革命詳細過程,一是這次革命實在太詭異了,二是太突出十月革命,忽略了二月革命,其實沒二月革命,十月革命哪那麽容易啊。

革命勝利後,皇帝沒了,就得有新政府維持國家運轉,但1917年3月15日組建的新政府,是以大地主李沃夫公爵為總理的臨時政府,由資產階級掌權,孟什維克和社會革命黨隻負責監督臨時政府。

這種情況跟辛亥革命勝利後,把原來北洋的黎元洪推出來當都督一個道理,就是革命黨覺得自己名望和積累不夠,沒有執政經驗,希望舊勢力能穩一下局麵。

但這個舊勢力實在頑固,臨時政府對外繼續打一戰,承認沙皇與協約國的秘密條約,還企圖解除工人武裝並消滅蘇維埃,要求大地主和大資階級利益最大化。

權力不是具備天然的集中性嘛,不可能有兩個政府長期同時存在,臨時政府不聽話,蘇維埃就一定會推翻它的。

1917年10月20日,列寧悄悄回到聖彼得堡,跟中央委員會開完會,決定舉行新的武裝起義,但消息提前泄露,起義提前到11月7號(俄曆還是十月),主要目標是占領臨時政府新總理克倫斯基所在地冬宮。

這個克倫斯基是貴族出身,代表舊貴族利益,有意思的是他爸是列寧的中學老師,他跟列寧從小就是朋友。

這次起義其實挺簡單的,上午九點,停在涅瓦河的“阿芙樂爾”號巡洋艦先帶頭向冬宮開炮,接著起義軍在安東諾夫率領下衝進冬宮,沒一會就完事了,快得很。

克倫斯基沒抓著,中午的時候坐著美國大使館的車跑了,不過他也不重要了。

從這開始,俄羅斯的曆史,1922年便跑步進入了中國人熟悉的蘇聯時代。

經過這些年不同渠道的普及,蘇聯的曆史中國人相對比較熟悉,我就不再細說,至於蘇聯解體後現在俄羅斯人的生活,大家可以去看我的《俄羅斯調查報告》,能刷新大家對俄羅斯這個國家的認知。

我對蘇聯主要想講三件事,這是我以前二十多歲時一直想不明白的三件事。

一是為什麽會有烏克蘭大饑荒?

大家注意烏克蘭大饑荒發生時間,是1932-1933年,這個時間段全球還在發生另一件極重要的事情,就是大蕭條。

大蕭條跟烏克蘭大饑荒實際是綁定在一起的,這兩件事情是不可分割的。

大蕭條時期美國跟德國都窮瘋了,極度渴望賣出工業產品換現金流。

但經濟大蕭條給了斯大林一個極好極好的機會,他可以低價買進美國和德國大量工業設備和技術,讓繼承沙俄薄弱工業的蘇聯,成為一個真正的工業強國。

沙俄的工業產值隻有英國的三分之一,德國的四分之一,美國的九分之一,蘇聯靠這個工業基礎是活不了多久的,必須要快速成長。

要買設備和技術就得有錢,去國際市場上買東西要外匯,自己印的盧布別人不收的,但當時俄羅斯能出口的東西不多,通常隻有那點可憐的農產品。

1930年國際糧價上漲,斯大林為了國家能用最快的速度工業化,為了湊錢買設備,密令莫洛托夫“最大限度地增加糧食出口”,每日出口定額,從100-150萬普特,上漲到300-400萬普特。

尤其對農業發達的烏克蘭強征農產品,不聽話的直接槍斃。

那時候推集體農莊,也是為了盡可能地剝削烏克蘭農民,將每一粒糧食都摳出來賣。

這種“先完成國家計劃,後考慮地方吃飯”的極端作法,使烏克蘭農民被刮地三尺後沒有口糧生存,最後被活生生餓死了300萬人左右,還發生了人吃人的慘劇。

以前我讀蘇聯曆史時,搞不明白他們搞一五二五時為啥發展那麽快,好像憑空變出來的一樣,其實就是用烏克蘭幾百萬人的命換來的。

所以斯大林這個人的曆史爭議非常大,他讓蘇聯變得很強,但變強的過程實在太殘忍了,殘忍得超出了人類正常認知。

我第二個想談的,是為什麽會有蘇聯大清洗?

其實大清洗跟大饑荒的本質是一樣的,都是為了快速工業化。

蘇聯1922年成立,列寧1924年就死了,這時候內部沒有一個真正能鎮場子的人,斯大林並不是絕對的權威,蘇聯最高層還有托洛茨基和布哈林,這些元老影響非常大,支持他們的人非常多,蘇聯實際麵臨著從一個話事人,變成三個話事人的局麵。

[Image]

斯大林、列寧、托洛茨基

兩個話事人釣魚就要戴頭盔了,三個話事人就會迎來大清洗。

三個話事人的治國觀點不一致:

布哈林想先發展農業,把蘇聯先建立成農業強國,再出口農產品,利用農業剪刀差創匯,讓農民奔小康,再用農業累積的資金慢慢發展工業;

托洛茨基想繼續在全球搞社會主義革命,俄國一個國家,無法實現全人類社會主義革命,要將蘇維埃革命火種點燃全世界,要在全球輸出革命鬥爭。

斯大林則認為一戰結束後,未來幾十年必有二戰,蘇聯想維護好革命勝利的種子,就必須彎道超車加快工業化,不能先農業化再工業化,要不擇手段地快速工業化,讓蘇聯盡快武裝自己。

三個元老想法不一樣,就一個方案都沒法執行,尤其是文武雙全的“蘇聯紅軍之父”托洛茨基,他個人威望極高,一呼百應,他手下還有個圖哈切夫斯基,已經強得功高震主,還死心踏地跟著托洛茨基。

1926年斯大林一掌權就撤銷了托洛茨基的職務,1929年將他驅逐出蘇聯,但托洛茨基對蘇聯的影響還在,直到1940年斯大林要派特工將他在墨西哥暗殺。

1934年蘇維埃十七大舉行,由於烏克蘭那邊死人死太慘了,大家開始傾向於支持相對溫和的基洛夫,這個基洛夫時任列寧格勒州第一書記,是斯大林一手提拔起來的,事情還算在可控範圍。

但接下來發生了兩件事,使斯大林決定啟動大清洗。

一是他的妻子以死宣示反對他。二是1934年12月1日傍晚,基洛夫居然被人槍殺於州委機關莫爾尼宮的走廊。

尤其第二件事深深觸動了斯大林,他緊急乘專列來到列寧格勒(聖彼得堡),親自審問槍手,當天還發生了一件奇怪的事,基洛夫的衛隊長事後被捕,但就在乘車見斯大林的路上,居然死於車禍,而這起車禍隻死了衛隊長,其他人全部沒事。

經過幾天對槍手的審訊後,斯大林預判有人反對他的工業化路線,尤其是烏克蘭大饑荒使更多人站在了他的對立麵,自己的政治抱負遇到了極大的威脅。

他無法精準判斷是誰在反對他,具體有多少人,就直接簡單粗暴地發起了大清洗。

大清洗使很多人冤死,凡是跟托洛茨基有關係的都被槍斃,從1930年到1953年,蘇聯共製造257萬起案件,78萬人被處死,加上未審判就處決的,約有597萬人。

僅1937年到1938年間,就有130萬人被判刑 ,其中68.2萬遭槍殺。

1937年蘇聯1966名黨代表,1108人被殺;蘇聯十五大政治局7個人,除斯大林全部被槍決或暗殺;全國5個元帥被槍決3個,1個被折磨致死;57個軍長,50個被殺;397名旅長,220人被殺;456名團長,401人被殺;海軍高層全部被殺。

3.5萬名蘇軍高級指揮官被殺。

斯大林是一個有大抱負的人,他的政治路線明顯比托洛茨基和布哈林更高瞻遠矚,更深謀遠慮,但斯大林也是一個極殘忍的人,做事不精細,下手沒個輕重,又血腥又獨斷。

為了實現蘇聯快速工業化的目標,斯大林完全不擇手段,不惜使用恐怖主義治國,但他確實又使蘇聯快速強大,頂住了納粹德國最後的狂攻。

斯大林的性格,特別像俄羅斯這個國家的性格:莽進、粗魯、殘忍、血腥、野心勃勃、不擇手段,但又誌存高遠、目光遠大。

我第三個想談的,是蘇聯為什麽會解體?

根據這些年我閱讀到的信息,我現在的觀點是,蘇聯既不是死於腐敗和特權,也不是死於年輕人斷層,更不是死於體製僵化,因為這些東西是可以治理的,可以改良的,比如中國的腐敗曾經很讓人絕望,但2012年後用事實壓製了腐敗,我相信這些事物是在動態發展的,這些不是蘇聯解體的核心原因。

真正的核心原因,是蘇聯沒有團結一切可以團結的力量,走上了霸權之路。

蘇聯對待中亞五國、東歐附屬國、中國、朝鮮、越南,都是居高臨下的態度,自己以大哥自居,不尊重這些國家的獨立意識,蠻橫而粗暴地幹涉這些國家,將許多可以團結的國家變成了敵人。

特別是蘇聯要中國的海防權,以為就像過去李鴻章跟尼二簽密約一樣理所當然,不想中國早就覺醒,寧肯跟美蘇同時翻臉,也不接受放棄主權給蘇聯,最終使蘇聯失去了一個最重要的團結對象。

如果有中國在,以中國的資源和人口體量,足以彌補蘇聯的輕工業問題,使蘇聯能快速升級工業追趕美國。

最後蘇聯還是因為生產力弱於美國,最終敗於冷戰。

2024年4月中旬,我在俄羅斯跑了十幾天,做了一次膚淺的民間調查,了解俄羅斯這個國家普通人的經濟生活,寫了篇《俄羅斯調查報告》。

回來後,考慮到中文互聯網,很少有對俄羅斯曆史有過通俗、簡約又完整的內容,便又花了好長一段時間,寫下這篇文章。

在介紹俄羅斯曆史時,我腦海裏時常浮現的,還是經濟鏈裏提到過的理論:

人的行為,隻能服從於自己的地理經濟環境,無法超脫地理經濟環境對自己的約束。

俄羅斯這個國家的曆史,俄羅斯人形成的習慣和認知,都是他們的地理經濟決定的。

俄羅斯的地理基本盤,是他們身處歐洲邊緣地帶,所以在工業革命後,可以獲得西歐工業文明的哺育,但往往工業文明傳遞到俄羅斯,又已經是最後一個環節。

烏拉爾山就像一把鎖,山西邊的國家還能接受工業文明,山東邊的北亞國家全是弱雞,所以俄羅斯才很意外地在獲得工業文明後,輕易掃蕩北亞,打下這麽偌大的疆土。

俄羅斯擁有廣袤的土地後,又急於將資源變現,就需要穩定的不凍港,而俄羅斯地理環境天生沒有不凍港,就算有,也是被黑海、地中海壓製的不凍港,於是急著變現的俄羅斯,隻能打打打打打,打打打打打,四處侵略他國,給其他國家帶來深重災難。

在俄羅斯不斷發生戰爭的情況下,高死亡率又使這個國家,不可能擁有穩定的人口增長,才造成俄羅斯今天僅1.46億人口。

地理決定了俄羅斯沒有不凍港,沒有不凍港決定了俄羅斯愛侵略,愛侵略又決定了俄羅斯不可能有充足的人口去消化天量的資源,於是俄羅斯就被鎖死在一個上限,以前是歐洲二流,現在也很難登頂世界之巔。

寫完這篇2.7萬字的長文,最後我不過又重複了一個簡單的道理:

一個國家的命數,就藏在它的地理環境裏,地理不一定決定國家的下限,但真的會決定一個國家的上限。

 

 

[ 打印 ]
閱讀 ()評論 (1)
評論
心會擱淺123 回複 悄悄話 讀完了。好文章,值得反複閱讀學習!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