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9日,在美國商務部長雷蒙多訪華之行的倒數第二日,華為突然宣布搭載全新麒麟9000s處理器的Mate60Pro手機超前開售,引發全網熱議。中國手機新機型引發全球關注的焦點在於中國“芯”,多國消費者將其視為華為在美國科技封鎖後的重大技術突破。
這個消息自然引起美國的關注,迅速進行拆機,檢驗華為新機。拆機結果顯示,芯片確實是7納米的,功能達到5G要求。手機部件的90%是中國國產。盡管如果嚴格說起來,還是違反美國規定的,因為生產這種芯片的機器設備和軟件,雖然是在禁令頒布前出售的,還是含有美國技術的。但這就沒有可操作性了,就像美國以前出售給伊朗的飛機,伊朗現在還在用,怎麽製裁?
雖然一些美國議員質問政府,要求進一步加強對中國的芯片封鎖政策。但美國商務部倒比較低調,聲稱美國並不禁止向中國出口所有芯片,隻是最先進,可以用於軍事目的的芯片而已。
技術封鎖是美國的一貫政策,不僅對敵國,對於盟國也是如此。鄧小平說過,科技是第一生產力,當然不是他第一個說的,世界的底層邏輯就是如此。”槍炮,病菌和鋼鐵“是西方文明戰勝其它文明征服世界的最根本的科技優勢,二戰,冷戰的勝利根本上也是科技的勝利。中國開始發展時,美國並不在意,一架飛機能換兩億條褲子的生意怎麽算也是合算的,但中國自己發表的《2025綱要》嚇壞了美國和整個世界。中國的野心不是僅僅生產褲子,而是要掌握數十項高科技基礎技術,從而立於世界食物鏈的頂端。
從川普政府開始,美國就開始了對中國芯片行業的打擊。對華為的製裁,還是重挫了這個風頭正旺的公司。但那時,隻對華為實行禁運,中國的其它手機製造商,如小米,還是可以購得先進芯片的。這和冷戰時期對蘇聯的封鎖不一樣,那時西方和蘇東集團是兩個平行世界,幾乎沒什麽貿易交流,封鎖你對自己一點沒影響,但現在,中國是幾乎所有西方國家的頭號貿易夥伴,如果完全封鎖,那自己的東西沒法賣給中國,那是一個很大的損失,中國也必然報複,中國的東西自己也買不到。這是個雙輸的結局。
如何遏製中國的技術發展,美國也在探討和摸索。斷勾的想法從實踐上總體是失敗的,中美的貿易值一直在增長,美國對中國的供應鏈依賴也有增無已。美國最近的政策是減少供應鏈風險,著重點其實隻有一項,就是減少對關鍵芯片的技術控製,以期阻滯中國在軍事上的高科技發展。
芯片是現代經濟的命脈,也是從iPhone到吐司機、從數據中心到信用卡等所有電子設備和係統的大腦,當然也是現代軍事技術的核心技術。一輛新車可能有一千多個芯片,每個芯片管理車輛操作的不同方麵。半導體也是量子計算和人工智能等有望在下個世紀徹底改變生活的創新技術背後的驅動力。例如,據報道,OpenAI對ChatGPT的訓練是在1萬個目前最先進的芯片上進行的。
美國政府在去年10月7日通過出口管製宣布其意圖削弱中國生產甚至購買最高端芯片的能力。該措施的邏輯很簡單:先進芯片及其驅動的超級計算機和人工智能係統可被用於生產新的武器和監視設備。然而其影響範圍極廣,意義極大,目標不僅限於中國的諸多有關國家安全方麵。這裏的關鍵是,美國想要影響中國的人工智能產業,半導體是實現這一目標的手段。其本質上是為了根除中國整個先進技術生態係統。
所以選擇半導體行業,是因為這個行業很難單獨發展,就是美國本身,如果沒有其它國家的合作,也無法生產出芯片。通過一個聯盟,美國希望控製中國半導體行業的發展,同時誘使中國進入一場代價高昂,幾乎無望成功的芯片軍備競賽,就像冷戰時代的軍備競賽拖垮蘇聯一樣,拖垮中國。在專家看來,中國想複製芯片生產的全過程,就如同複製整個人類文明一樣困難,幾乎是不可能的。
但華為的新手機證明,這個戰略不一定成功。
有人總是說,中國人沒有創新的能力。這個證據很明顯,主宰現代文明的主要發明中,沒有一個是中國人發明的,別說電,汽車,飛機,火車這些大發明,連胸罩,方便麵,月經帶都不是。但一個落後民族,掌握了現代技術後,是會很快擁有創新能力的,日本就是一個例子。1894年甲午戰爭,中日的武器都是歐洲造的,1904年日俄戰爭,雖然日本的主戰軍艦還是英國造的,但日本已經發明了新式火藥,陸軍的裝備都能自製。到了1942年的太平洋戰爭,日本已經擁有了世界一流的完全國產的海空裝備,航母及其戰術也是日本首創,這徹底改變了海戰的方式。在日用品方麵,上述的胸罩,方便麵,月經帶也都是日本發明的。很多東西不是日本發明的,但正是日本將其發揚光大,如汽車,照相機等。
改革開放後,中國也逐漸擁有了創新或改造的能力。在軍事領域,中國已經裝備了高超音速導彈,並創造了很多新型無人機和無人機戰術;在民用領域,互聯網的很多應用都超過了西方,處於領先地位。中國的論文和專利數量也超越了美國。量變會轉化為質變,和日本,韓國一樣,中國人並不笨,也會創造和創新!
中國雖然有著和蘇聯一樣的體製,會試圖以舉國體製去迎接這個挑戰,從而進入類似軍備競賽的圈套。但和蘇聯不一樣,中國有一個部分市場化的經濟,有一個巨大的國內市場,也占有世界供應鏈的相當部分。在芯片領域,中國是主要采用鼓勵私營公司競爭,而不是將錢全部投向國營公司的方法應對,就像在電動汽車,互聯網公司一樣。在這個過程中,會出現騙錢的現象,但因為競爭,和需要在市場上勝出,勝利者必須是貨真價實的,出現像蘇聯那樣被拖入泥潭完敗的可能性較小。
美國的出口管製雖然在可預見的未來對中國的先進芯片製造能力造成重大打擊,但最後卻也可能刺激其實現長期的增長。當中國企業如華為,能夠接觸到先進西方芯片和供應商時,國內芯片製造商是接不到什麽業務的。現在,中國企業不團結起來實現創新,下場就是一起覆滅。美國幫助中國企業消除了選擇,以前他們可以在國家利益和商業發展之間做選擇,現在這個選擇已經不複存在。如果中國每年用於芯片進口的4000億美元有很大一部分轉向國內製造商,巨大的利潤使得國內芯片企業可能最終得到迎頭趕上的手段和動力。
華為的案例可能會再一次帶來啟發。在美國製裁和中國嚴格疫情防控的雙重打擊下,華為在2022年的利潤比上一年銳減70%。但仍能看到絕處逢生的跡象:盡管利潤大幅下降,但營收卻略有增長,而且華為在被禁止使用安卓係統後開發的鴻蒙操作係統已有超過3.3億裝機量,其中大部分在中國。華為仍是全球研發投入最大的企業之一,去年的研發預算為240億美元,研發團隊規模超過10萬人。
對創新的重視勢在必行。沒有了美國的芯片和技術,華為被迫重新設計和製造了所有旗艦產品,以確保這些產品不包含美國零部件。該公司正在以一己之力帶動整個國內供應鏈的發展,派遣自家工程師幫助培訓和提升中國供應商的水平,華為曾不願與這些供應商合作,轉而選擇外國供應商。最近,華為宣稱在用於生產先進半導體的電子設計軟件上取得了重大突破,盡管這種半導體的體積與美國比仍有幾代的差距,但仍讓華為進一步拉開了領先其他中國企業的身位。如果華為能夠成功,它可能會突破美國製裁,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加強大和堅韌。
而且,美國並無法控製所有相關外國公司,甚至都無法控製其本國企業。當這些公司麵臨破產的局麵時,就不一定完全聽美國政府的命令了。
目前還很難判斷芯片戰的成敗。人類為什麽非要鬥得你死我活呢? 因為人類無法從曆史中學到任何任何教訓,直到徹底的滅亡!
華為的EDA軟件確實突破到能設計至少7nm的水平了,不然就無法做出7nm的麒麟9000s芯片。
華為公司現在車聯網,雲計算,AI,加上她原有的通信核心網,終端,芯片軟硬件設計,操作係統開發以及漸漸形成自己的生態係統,等等,除非她自己經營出現問題,基於中國那麽大市場,以及在國人心目中的位置,外界的打壓已經非常難擊垮她了。
芯片戰打一打挺好,能把雙方都打明白了最好。貿易戰已經打得差不多了,芯片戰還要打些年。
不過世界本來不該是這個樣子。
真正“嚇壞”美國人的遠非中國的科技進步, 而是習近平的政治倒退和複辟文革的行為, 包括將胡錦濤驅離會場的情節。
中國的科技進步,“超英趕美”的偉大成就,在65年前已經有過一次,美國人已經習慣了, 一點也沒有在意過, 更談不上“嚇壞了”, 隻是用來做製裁的借口而已。
這個說法好像以前沒有看到過。
這個說法雖然有些意思, 但其實沒有可比性。中國搞芯片也並不是閉門造車, 不是自己搞; 中國的半導體公司/客戶, 現在達成協議, 都在盡量找技術上沒有/更少美國成分的合作夥伴, 比如很多法國/以色列/韓國/日本公司都在不同程度上取代美國相應的公司成為中國半導體供應鏈的一部分。美國可以說服/施壓其他國家不可以轉賣使用美國技術的產品, 但無法阻止別人嚐試繞開美國技術開拓中國市場。 有錢不賺就不是自由市場了。 美國讓出來的機會, 不僅僅有像華為這樣的公司嚐試去拿到, 還讓很多其他西方國家公司有了新的機會。
誠信 發表評論於 2023-09-14 18:48:42
“中國自己發表的《2025綱要》嚇壞了美國和整個世界”?
哪個美國人“嚇壞了”, 您能舉個例子嗎?
誠信 發表評論於 2023-09-14 18:48:42
“中國自己發表的《2025綱要》嚇壞了美國和整個世界”?
哪個美國人“嚇壞了”, 您能舉個例子嗎?
-------------------------------------------
當時的川普政府打貿易戰時就向中國政府提出這個問題,這表示美國和在意中國發展高科技。當然不一定是嚇尿。
“中國自己發表的《2025綱要》嚇壞了美國和整個世界”?
哪個美國人“嚇壞了”, 您能舉個例子嗎?
時隔40年後再接著做“封鎖吧,封鎖個十年八年就什麽都有了”的毛氏夢。......
-----------------------------------------------------------------------------
您老這樣的見解和預測,最好能讓川建國、拜振華和阿三女人這樣的美國政界大佬聽到,並且讓他們徹底相信你。
毛氏花了十年搞文革除了糧票肉票布票別的啥也沒搞出來。指望習氏能搞出奇跡?還是洗洗睡去接著做夢吧。